毕节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补充诗句,并在括号里写出与该句相关的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___________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2)( )土地广袤,人口稀少。

(3)(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4)( )指生活悠闲自在。

3、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4、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给画横线的词换一种说法。

(1)娇嫩的紫色的花瓣舒展开了,一朵新花诞生了。  ________

(2)已经是黎明了,应该向太阳展示我的全部的美。  ________

5、组一组。

________ ________   广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清平乐  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欲:________________   道:________________

  未:________________   独: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郁郁葱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再写出一首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_____(填序号)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③耕织,也傍④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在田间锄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供:从事。④傍:靠近。

【1】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_________ 解:___________

【2】从“_____”和“_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诗中农民干的活儿有____________

【3】诗中的小孩儿天真、活泼、可爱,从“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来。结合注释,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5】《四时田园杂兴》是 诗人 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

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_____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_____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_____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_____把仙人掌切成几块_____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_____长成新的仙人掌_____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1文中横线上的地方怎样加标点呢?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2文中划线的词语,你还能用别的意思相同的词来代替吗?写在横线上。 

制造——________     配件——________     装配——________

3短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知识的?请填空。 

短文先介绍了________,然后介绍了________,最后介绍了________

4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引用了《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________”标出相关的句子。

10、课外阅读。

能力的真谛

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色和浪花?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③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一个善于并且会正确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④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芒。在这6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思考时刻。

⑤现实生活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者。但也有一些人,要么整天忙忙碌碌地干这干那,要么无所事事地去东游西逛,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也从来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到头来,时间用上了,精力耗费了,工作却没有多大起色。

⑥只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自觉思考、终生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

【1】本文的题目是“能力的真谛”,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能力的真谛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

【2】本文语言生动,意义丰富深刻。请根据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第⑤自然段作者结合现实生活,运用________的写法,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11、阅读。

半瓶阳光

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手指向不远的地方,那里放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暖意。难道我也抓住了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短文写了“女儿捉阳光”和“‘我’感受到的阳光”,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2】女儿能够抓住阳光的诀窍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3】“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我体内的那条河流指的是___________

【4】对“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你怎么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2、新闻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11月22日下午,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召开了一场关于惩戒制度的听证会,此次听证会上讨论了各种针对学生的惩戒方式,引起了热议。

近年来,体罚和变相体罚遭到各方挞伐,“教育惩戒”也遭到殃及,成了禁区,赏识和鼓励仿佛成了教育界唯一的灵丹妙药。“赏识教育”只是众多教育理念和方式中的一种,不能包治百病,不是人人适用。“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故意大喊大叫,扰乱课堂秩序,这个时候难道要对他的创新捣乱方法进行赏识教育?”

  李伟平校长也指出,现在对学生过度保护,家长过度干预,老师失去了一种管教的权力,“我们召开听证会是为了把管教权还给老师,让教育变得完整。

(材料三)新闻评论;

@老师  惩戒学生时,我会先告知学生惩戒的目的和期许,也就是说惩戒行为应该是顺利合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家长  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更溺爱孩子,我个人觉得,老师对学生稍微严一点肯定是好的。

@学生 

1对材料一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学校教育工作者身份尴尬,教育权利受到束缚,无法实践平等的教育行为。

B. 漫画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此举践踏了学校的尊严,也毒害了孩子的一生。

C. 这幅漫画幽默而不失犀利,意在警戒老师:少爷们碰不得,老爷们更是惹不起。

D. 漫画中孩子对家长的做法心存疑惑,在家长的榜样下也效仿骄横之态,这提醒家长们要注意正能量的言传身教。

2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说局小召开惩戒制度听证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局小惩戒制度听证会的召开,引发社会讨论,请你参与新闻评论,发表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1“________”画出表示形状的词语,鸟窝还会有哪些形状?请你写一写。

2________在枝头跳起了舞。(    

A. 树叶                                     B. 小动物                                     C. 各种形状的鸟窝

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段中的哪处想象最有意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小长廊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语不仅口语化,而且多样化。请在第一段找出一律的三个替换词

2从上文可以看出元宵节习俗不包括( )

A. 观花灯 B. 放鞭炮

C. 逛庙会 D. 走亲戚

3请你选出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一项( )

A. 七夕节 B. 清明节 C. 母亲节

4 画出文中的夸张句。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这一声吼叫,把大家的胆都吓破了。(注意划线处的写法,仿照句子,写一写你获奖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16、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17、照样子,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___________

(2)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________

(3)他的生活过得很不好,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_________

(5)我很饿,饿得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改成被字句)

 

(2)他有梦想。(扩写句子)

 

(3)那样的梦想难道会实现吗?(改成陈述句)

 

(4)你被我泼过冷水。(改成把字句)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浏览”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调换顺序,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可适当增减个别字词)。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             ,我快乐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读书、唱歌、做游戏……

②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写出快乐的心情;

③内容具体,条理清晰。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