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填空。

小学六年的生活一晃而过,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表示时间易逝的成语)。我们即将升入中学了,我想以 “______________”(填恰当的名言警句或谚语等)来告诫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在即将离别之际,我还想祝愿我的同学_______!祝愿我的老师________!祝愿我的母校_______!(每个横线上填写一个表示祝福的四字词语,不能重复)

2、照样子写词语。

有声有色      

风景如画    

小题大作          

三年五载      

 

3、写出对应的大小写字母。

B______ f______ L______ m______

p______ Q______ S______ V______

r______ w______

4、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过去,大年初一,大家都要rán fàng______biān pào______来欢庆。西城外白云观的庙会十分热闹,xiǎo fàn______们忙着摆摊儿,广场上有赛jiào chē______赛马的,据说以前还有赛luò tuo______的。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水落石____  风调雨____  自________  好高____

______计  万丈深____ 奄奄一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虚写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

A. 悲伤流泪   B. 离愁别绪   C. 情谊深厚   D. 黯然伤别

7、诗歌鉴赏。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____(填手法),其目的是_________

8、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你知道的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8分)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流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1)选文的构段方式是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汗流浃背——

欢呼雀跃——

(3)选文描写了大禹治水过程中 ,我们从中体会到大禹那种   的精神品质。(4分)

 

10、阅读美文,完成练习。

敬重卑微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在第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

2)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4回答问题: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时间都去哪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奏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④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大多的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⑤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材料链接】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时间都去哪了》歌词

【1】对比【材料链接】和文中画“﹏﹏﹏”的句子,完成练习。

(1)【材料链接】用_______(抒情   说明)的表达方式,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用________(抒情     说明)的表达方式,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请你根据短文所提供的信息,用比较简洁的话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自然段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直观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用歌曲引出说明对象,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兴趣。

B.本文围绕着“时间去哪儿了”这一说明对象,说明了年龄增加时间“变快”的原因。

C.年龄增加时间“变快”,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

D.年龄增加时间“变快”,只是因为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再其人生中所占比重越小,人们对单位时间的感知能力越强。

12、《白桦》

作者是   国诗人

诗歌以   为中心,描写了它 的特点,表达了诗人 

之情。

 

13、阅读短文,思考问题。

尊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他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他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只看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是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将短文括号中恰当词语写在横线上;在第九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尤其﹣﹣      开拓﹣﹣        决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蚂蚁家族“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哪两种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时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授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引人入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描写田老师讲课方法的句子,用“ ”画出来。

【3】“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___个故事,田老师给“我”播下了_______

【4】文中把________比作 ________,说明了老师“_________细无声”的教学艺术对“我”产生的影响。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为字句。

①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邮票很快被那位先生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 爸爸拿出餐具放在桌上。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敌人将长长的导火线一直延伸到外面一个院子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___________

(2)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________

(3)他的生活过得很不好,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_________

(5)我很饿,饿得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体会哪种句子语气更强。

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老师带病工作,我很受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是不能忘记这十多年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养花很有意思。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你可以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

要求:①写作之前为自己的习作定一个题目。②语句通顺,将内容写具体些,不少于200字。③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