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拼音,写词语。

qiū yǐn__________ kǒng bù__________ xī shuài__________

zhī yuán__________ huā pǔ__________ lǐng yù__________

zhēng biàn__________ bō li__________ jiē duàn__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补充恰当的关联词语。

1.我们要去公园参加游园晚会,____你不去,他____不去。

2.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_____高大,______庄严。

3.我问佳佳:“你_____参加美术小组,____参加航模小组?”

3、用加点词语的反义词填空。

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那样镇静,丝毫不_____

2.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他原先_____的身体变得结实多了。

3.我们要坚定信念,不要轻易_____

4.父亲一向是慈祥的,这一次却如此_____

5.刚才他还听得一清二楚,可是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传来,他只能听到_______的声音。

6.他垂头丧气地从牛棚里走出来,遇上了_______的大雁。

4、名著内容填空。

①写出鲁滨孙在荒岛救人的一个故事名称(自拟) (6个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鲁智深救林冲的故事名称(自拟)   (6个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积月累。

1.上有天堂,________

2.桂林山水甲天下,________

3.________一条道。

4.东北有三宝:________

5.雁门关外有人家,________,抱着火炉吃西瓜。

6.请写出一句你课外积累的俗语: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快乐阅读,我能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4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补充诗句。

【2】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______________

【3】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___________;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

【5】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8、课内阅读。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___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_______的事情,但他从_______想象出_______,感受到_______,心情由_______转为_______

2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_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3诗中“春*”和“红杏”都被_______,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说明_______的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

③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④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⑤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得分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

⑥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⑦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

⑧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⑨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文章第1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A.因为“我”等的时间太久了,母亲刚来不久。

B.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做到这点。

【3】第4自然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1自然段中与第9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相呼应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5】文章结尾说“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这是因为(        

A.那些夜晚不仅月色美,而且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B.那些夜晚是母亲、弟弟和“我”一起度过的,让“我”印象最深刻。

10、阅读理解与运用。

鞭炮灯笼话过年

鞭炮和灯笼,是我童年时代过年时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两样东西。

每逢过年,孩子们都少不了它。炮仗,是我老家对鞭炮的统称。大人们置办年货归来,我们看见红色蜡光纸包装的小鞭炮,便围前围后,像小猫见鱼一样眼馋,分到几个少得可怜的炮仗,轻易也舍不得放。

为了细水长流,我们把整挂的小鞭炮拆成单个的去放。有一次,在县里工作的父亲过年回家,给我带回来一些炮仗,我爱不释手。晚上,父亲与他的几个叔叔、大爷围着昏暗的油灯唠嗑。我趴在炕上,在油灯下摆弄一挂小鞭炮,一不小心,灯火点燃了鞭捻,顿时噼噼啪啪一阵爆响,炕上火光一片,随后屋子里漆黑一团,充满火药味儿。我不知所措,不敢做声。一挂小鞭炮瞬间报销了,我万分沮丧,心疼不已。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糊灯笼,我们孩子们也来凑热闹。我和叔叔的几个孩子比赛扎灯笼,看谁扎得又快又好。留柱扎个鲤鱼灯,连柱扎个西瓜灯,大丫扎个荷花灯……我冥思苦想,扎了个汽车灯。晚上点上蜡烛,柔和的光透过纸,洁

白明亮,新颖别致。我拴根绳子,提着灯笼在院子里、大街上走来走去,后面跟着不少别的孩子,大家提着各种各样的灯,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立灯笼杆,是孩子们过年的一件大事。小年以后,我和几个孩子就到家门前一条长满杨树的大沟去物色灯笼杆,挑选碗口粗细又高又直的小树砍倒,去掉枝枝杈杈,拖回家,绑在我家大门外。除夕之夜,我们像升国旗一样,把灯笼升到灯笼杆的顶端。看着悬在半空、随风摇曳、明亮似星的灯笼,我们兴高采烈,无比惬意。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童年往事,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1根据下列要求从文中搜集需要的信息,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是老家对鞭炮的统称。

2)留柱扎的是______灯,连柱扎的是_________灯,大丫扎的是_________灯。

2整合文中的话,概括这个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小标题概括第②-⑤自然段中的故事场景。

       

4看看图片,读读短文,说一说你过年时还有哪些高兴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两个省略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第④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第⑥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给上述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让你想起了哪些形容英雄人物品质的成语?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__________”一词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__________”一词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句中表示 “看”的意思的词是_______,表示该意思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书中课文检测。阅读《那个星期天》完成下面的练习。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永不罢休,永不停止。__________  

(2)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__________

2“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这是一个_____句,把______比作______,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心情。

3母亲发现“我”无声哭泣的表现是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_______心情。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评价作者的母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夹竹桃》节选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参(cēn cān)差(cī chà)  重(chóngzhòng)洋 盛(chéng shèng)夏

2做个诚信的孩子,不看上面的内容,试着背默填空。

它把影子____________,叶影__________,花影__________,可以引起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有两上特点: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4文中的“亚洲”指夹竹桃在月光下地图一般的影子,那么“大海”指_____________,远渡重阳的海轮指____________,而“游鱼”其实就是_____________

5发挥你的想象,你觉得它还像什么呢?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中的“此”指_________________

14、时闻与时文。

(材料一)  关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的赞词

有一种选择叫隐姓埋名。在荒岛的风沙中,在深海的惊涛下,在最美的年华里,为了铸国之重器,三十载春夏秋冬,青丝变白发。

有一种誓言叫此生无悔。在加入地下党的峥嵘岁月中,他说:“如果祖国需要,我的血可以一滴滴地流,直至流光。”

有一种追求叫科学家精神。面对国外严密封锁、国内科研条件一穷二白,他不因客观环境而放松科研要求,用最“土”的办法解决尖端技术难题。在极限深潜的生死考验面前,他一如战争年代的坦然:“入党誓言就是我的奋斗初心。”

(材料二)  黄旭华:人生为祖国深潜

核潜艇下潜的深度,决定了其战斗力的发挥程度。

1988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日子: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

世界上曾有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水的压力是一吨多重,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黄旭华这样形容深潜试验的危险性。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还不到200米时,潜艇沉没,129人全部葬身海底。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艇,能闯过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

眼看着深潜日期一天天临近,参试人员的思想包袱越来越重。有一天,艇长和政委忧心忡忡地向黄旭华表示,同志们的情绪很低,恐怕对试验非常不利。

黄旭华陷入沉思。

第二天,他召集战士们开会,会上,他说:“这次执行试验任务,我很有信心!我要和大家一起参加极限深潜,我们要唱着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去把试验数据成功拿回来!”

顿时,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战士们的悲观情绪一扫而空。

有人劝说黄旭华,你作为总设计师没有必要冒险。世界上还没有过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

黄旭华回答:“我不是充英雄好汉,要跟大家一起去牺牲,而是对大家的生命安全负责,确保人、艇安全,万一深潜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我可以及时帮助采取措施。”

惊心动魄的深潜开始了:50米、100米……每下潜若干米,就得报告有关参数。当到达设计深度时,巨大的水压使核潜艇艇身多处发出“咔嗒”的声响,黄旭华沉着应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数据。

试验成功了,新纪录诞生了,全艇沸腾了!

黄旭华笑了,当即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这一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茫茫海疆成为阻隔外敌的海上长城!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怀和信仰。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

(以上两则材料均选自《光明日报》,内容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

(1)青丝变白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亘古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深潜试验的危险性。

4结合两则材料,我们看到了黄旭华身上的____________的伟大精神。古今中外,同样具有这种精神的科学家还有____________等。

5“人生为祖国深潜”“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两则材料中有很多隽永(指意味深长)深刻的语句,选择一个最打动你的句子,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改写句子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的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是不能忘记这十多年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养花很有意思。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通信员回答说:“你从城市来,爱干净讲卫生。我们已经习惯了,没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抱怨地说:“太阳先生,你要怎么做,随你的便,我们早已决定不再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作业本说:“我今晚要批改这些作业。你送来的试卷,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给树苗一块土地,秋天便可收获满树果实;给鱼儿一汪清水,鱼儿便可收获自己的天地;给鸟儿一片天空,它们便可收获自己的快乐……毕业之际,请你写一写成长过程中那点点滴滴的收获。在写的过程中,要围绕“成长”二字精心选择具体的事例,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