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作品与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英国

B.《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士

C.《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2、你知道下面的诗句所描写的是哪里吗?写写看。(3分)

(1)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   )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唯利______ 锦绣______ ______抵百 ______风和

满腔______ 惟妙______ ______不闻 ______立地

波光______ 月光______ ______成阴 ______闪闪

身体______ 升腾______ ______如飞 ______搏杀

龙马______ 张口______ ______兰香 ______置腹

4、比一比,组成词语。

勃(     幕(     经(     姿(    

脖(     暮(     径(     资(    

 

 

 

5、查字典填空。 

____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

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经提炼或挑选的;②完美,最好;③细;④机灵,心细;⑤精通;⑥精神,精力。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博而不精________    精益求精________    精明能干________    精神萎靡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应读________

2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__时分的幽静景色。

3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________

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

7、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练习。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会“绝胜”二字在诗句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快乐阅读,我能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4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非雪天不能读书

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累。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著,让书香伴着火苗。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拨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来吃,吃完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对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了,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写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蝉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⑥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递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番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1】第①段中“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这句话,是由杨万里的诗句“__________”转化而来的。

【2】第③段中“奢侈”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导致作者“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短文第⑤段“素嫌灰丝,时蒙卷轴”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很少翻书,银白的蠹鱼和虫丝,时常沾满了书本

B.因为经常翻书,银白的蠹鱼和虫丝,时常沾满了书本

C.因为很少翻书,银白的蠹鱼和虫丝,有时沾满了书本

【5】综合全文,文章中的“雪天”,既指______的雪天,也指______的雪天和_______的雪天。

【6】对文章题目“非雪天不能读书”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己下乡时,生活艰苦,只有雪天时才能尽情读书

B.读书,是需要生存压力的,在艰难逆境时读书,记忆更深刻,效果更好

C.在雪天里读书,更有情趣,所以印象也更深刻

【7】作者在苦寒的雪天里挑灯夜读,并把这说成是“奢侈的日子”。你喜欢在课余时间读书吗?请简要说说你在课余时间里是怎样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

您好!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我和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素质”。对此,我和妈妈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祝加利先生身体健康。

                                                                                                 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1996年11月8日

(本文作者雷利)

【1】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文章中哪些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在那血迹斑斑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着的屋梁上,被松了下来……“现在愿意说了吧?”魔影狂乱地移动着。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

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说不说?”没有回答。“不说?拔出来!再钉!”

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

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的声音!“把她泼醒!再钉!”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尽管他们从叛徒口里,知道她做过沙磁区委书记,下乡以后可能担任更重要的工作,了解许许多多他们渴望知道的地下党线索,可是毒刑拷打丝毫不能使江姐开口。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已听不见徐鹏飞的咆哮。可是,也听不到江姐一丝丝呻吟。

【1】“‘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平静”是对江姐________(A.神态 B.语气)的形容,突出了江姐__________的革命品质。

【2】“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这两句话属于__________描写,这是敌人对江姐的__________,他们试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酷刑逼迫江姐开口。

【3】第六自然段加点词“绝望”是对敌人的__________描写,由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是说江姐充满了生的希望

B.“在那血迹斑斑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一句借墙壁上的血迹反映了江姐受到了酷刑的折磨

C.“魔影狂乱地移动着”既突出了敌人的凶残本性,又突出了敌人的狂躁心虚

D.从“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中可以读出江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5】《红岩》的第十五章这样写道:人们静坐在黑暗中,却像在阳光照耀下一样,背诵着江姐信中光芒四射的词句: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__________!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或阅读原著,完成填空。(填写一个两字词)

12、课外文段

军 礼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站住  随着喊声  车后架被拉住了  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  扭头一看  不由气恼地问  你干什么

“请你下车!”岗哨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样啰?”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防哨兵抢先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喂,爸爸!我进大门没有下车,被岗哨拦住,他还锁住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魁梧的身材,背略略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前去,好不神气地瞧了哨兵一眼,陈司令并不理睬她,径直朝哨兵走来。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张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战士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答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1给文中的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旁若无人——

羞愧——

3仔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进出司令部从不愿下车,心里是怎样想的?

 

(2)陈司令为什么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说明什么?

 

(3)短文已用“||”分为四段,请写出一、三段的段意。

 

(4)短文主要讲了   ,赞扬了  

13、阅读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的后面,走出屋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目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 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1这几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李星华。

2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父亲非常沉着、镇定。

3   画出描写我十分惊慌害怕的句子(两处)。

4   从文中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14、课内阅读。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1)通过一个字,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2)   画出伯诺德夫人意识到情况万分危急的语句。

(3)  的句子描写了伯诺德夫人的   ,表现了她应对德军时的    

(4)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一词说明了什么?

 

(5)从这一片段中,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是个怎样的人?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说:“看到你们的进步,我非常高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不再发生交通事故,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小树随风摇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重庆南滨路观赏夜景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问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吗?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穿过嘉陵江大桥,可以走到花卉园。

改为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百花园。

1.仿照例句的句式所用的修辞手法,仍以为开头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前进。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2.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成反问句)

3.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缩句)

4.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拟人句)

5.晚霞映红了天空。(改成比喻句)

 

 

 

18、 改写句子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大黑猫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我们消灭了全部敌人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3】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唱歌。

【4】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5】学校要开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修改病句)

【6】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在我们一天天的盼望当中,新年终于来临了,人们穿上新衣服,个个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笑容,大街上热热闹闹的,卖鞭炮的、卖年画的摊前顾客络绎不绝,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情形。

相信你一定对春节有着特别的感触,那么请你选择关于春节的一件事或者某种景物,用你细腻的文笔写出它的独特和美好。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300字。(作文纸自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