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照样子,写叠词。

( )                 绿( )                 ( )                 ( )

( )                 ( )                 ( )                 ( )

2、辨字组词。

_____  墓_____  嘘_____  溺_____

_____  暮_____  虚_____  弱_____

3、按要求写句子。

1.写一句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句关于莲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关于励志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填空。

1.遇到困难时,不能钻牛角尖,要懂得变通,这样才能让事情继续顺利地进行下去。这正如《周易》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改变。这正是《礼记·学记》中“____________,又日新”告诉我们的道理。 

3.看到这批小队员在球场上有如此精彩的表现,老教练不禁感慨道:“青,______。”

5、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语段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

                                                                                    

                                                                                

                                                                                

1默写诗词

2题目中忆秦娥_______________娄山关_______________

3解释

  苍山:__________________

  残阳:__________________

4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课文中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请你结合课文有关诗句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②逾:更加。

【1】发挥想象,描绘“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所展示出来的画面。

【2】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感。“逾”字体现了杜甫诗歌“炼字精到”的特点,它的妙处在于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这四个动词表现了时间      

2仿照画线的句子再写两个这样结构的句子。

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

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一条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并说说它对你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的语言不仅口语化,而且多样化。请在选文的第1自然段中找出“一律”的三个同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可以看出元宵节的习俗不包括( )。

A.观花灯 B.放花炮 C.吃元宵 D.走亲戚

3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还有很多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其中我会写: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   ”画出选文中的排比句。

5选文详写了__________,作者从两个方面来写灯,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

11、课外开心阅读。

草房子(节选)

①眼看着就要会演,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需的秃头而苦恼不堪,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不能做秃鹤。”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大家都很遗憾。

②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当他看到桑桑走来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好吧。”桑桑接过纸条。

③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蒋老师,我可以试一试吗?——陆鹤。

④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他也愣了半天,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⑤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鹅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惊人的速度,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⑥在参加会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会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预演了一遍,全场不停地响起掌声,孩子们兴奋极了。

⑦秃鹤决定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接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同学们冻得直踩脚,秃鹤却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⑧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无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观众们激动得把手掌都拍麻了。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壳瓢,走马到屠桥……”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非常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⑨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真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是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⑩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注]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无头。

【1】根据选文内容,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柳三下不演秃鹤→_________ →预演→__________ →演出成功

【2】根据所给意思,从选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并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_________

(2)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为了表现无鹤的人物形象,选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_______

(2)为了表现无鹤的人物形象,选文中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_______

【4】你认为秃鹤是“最英俊的少年”吗?结合选文写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赏析选文中画“   ”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 成 与 功 两个字组成的 成是功的积累 叫做 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各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给第一小节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2】短文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的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上“成功”一词,用一句话写写你读了本文以后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片段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要。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中的“又”承接了上文,告诉我们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元宵。

2第一段文字中从___________多和___________多写元宵的灯,突出了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3下列关于元宵的风俗,语段中没写到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挂灯笼 ②燃花炮 ③走亲戚 ④观花灯 ⑤吃饺子 ⑥吃元宵

4通过这两段文字,让人感受到北京在元宵节这一天的“___________”以及日子的“_________”。

14、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①转眼间,猫摇身一变,男孩几乎不敢相信他还是刚才那个动物。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②男孩对猫并不示弱,反而向前逼近了一步。这时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       )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       )到他身上,前爪(       )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       )开了大嘴。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2】类似“转眼间”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选文拟个小标题:____________

【4】猫的嘴里嘶叫着,它仿佛在说: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边的青蛙在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客们前赴后继地来到桂林,欣赏这里的山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我说道: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本是送你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脸上有很多皱纹。(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亲身体验,怎么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理想是一块璞玉,需要你去打磨、雕琢。

理想是一粒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将下面的句子变为反问句。

电影是门伟大的综合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办法好,我们一定会采纳。(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像天使一样,默默拯救受病痛困扰的人。(仿写)

我的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小练笔。

尼尔斯在骑鹅旅行中还会经历什么危险呢?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这个故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