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尔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zhēng_______ 融 áo_________ 恐 bù_________ 抽 tì_________ chú_________ 

duàn_________炼 piě_________嘴 衣 dōu_________zhàn_________笔 枯 wěi_________

2、日积月累。

1.正直是_____________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2.眼泪无法洗去_____________ 。——(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3. _____________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4.人是为了_____________才活着的。——(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5. _____________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6.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_____________的。你尽可以_____________,可就是_____________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3、解释下列词语

①信任: ________________      ②降临: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按要求写词语。  

1)含有一组反义词的词语。 

来、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技艺高超或精巧的词语。 

鬼斧神工、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补充歇后语。

曹操杀二蔡——__________

笨媳妇纳鞋底——_________

古庙的佛顶珠——_________

半夜里弹琵琶——_________

门角里藏着诸葛亮——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半亩方塘一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鉴:

②徘徊:

③渠:

④清如许:    

⑤源头:

⑥活水: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3】怎样理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_____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

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

8、读古诗,做习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诗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_之情。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 数重:__________

绿: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

3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位于( )。

A.瓜洲江边停泊的船上 B.京口 C.钟山

4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绿”字让我们看到了无尽的江南春*,你能把“绿”写具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20分)

 

  1956年夏季,有一天,我跟彭总说,北海公园很不错,游人很多,湖心亭里演戏,岸上可以看,划着小船也可以看。他听了很高兴:“哈,今天我们也看看去。”我按警卫部门的规定,把首长下午几点到北海公园的事报告给有关部门。

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到公园去,在那儿等候着的几个干部和公安人员,忙把彭总迎了进去。

  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指着一块大牌子问我:“你搞的什么鬼?”“牌子上写的不是‘休息’吗?”我辩解着。“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不但冲着我,也冲着跟在身后的公安人员。“你们这是叫我脱离群众!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众赶跑了?”几位公安人员连忙回答,他们是奉了上级指示,闭园接待首长的。  为什么要这样 我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这么大的一个公园  我们来了  别人就不能来 这种规矩  以后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绝不能有 说着  他返身走出了公园

  路上,彭总还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说:“我以后再也不逛公园了,免得老百姓背后骂我。”

(1)给短文加个题目。(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辩解   (   ) 规矩   (   ) 等候 (   )

(3)给短文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3分)

(4)彭总到北海公园后为什么会发怒?(3分)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6分)

本文记述了一个夏季的( ),发生在(   )中的事情。

彭总进入公园后很快就发现情形不对头,这是因为

 

  。

(6)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彭总是一位什么样的人?(3分)

 

 

 

10、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

丁立梅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

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

印象里,我是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地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

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偿,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

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

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摘自《课外阅读》2009年第14期)

点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中作者所写的陈小卫可谓“坏”到透顶:“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然而老师的一句略带温情的话语——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仿佛一缕阳光散布在孩子的心里,弥漫开来的光芒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小文选材平淡中不失朴实真挚,话语中透露着人性的温暖,亦如尘埃里开出花般馥郁芳香的甜。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叙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

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一句,在全文中起到了何种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快乐阅读。

最大的麦穗(节选)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       )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 碰见了,(       )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 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在文中的括号里依次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但       如果      因此

B.但   即使      因此

C.而且   即使      因此

D.但   即使      而且

【2】文中的横线上需填上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抓紧   放松

B.迅速   缓慢

C.毫不犹豫   毫不迟疑

D.不失时机   错失良机

【3】这段话中,“眼前的一穗”和“最大的一穗”分别指的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眼前的一穗”指眼前的机会,“最大的一穗”指最远大的追求。

B.“眼前的一穗”指眼前的利益,“最大的一穗”指最大的利益。

C.“眼前的一穗”指已经过去的机会,“最大的一穗”指未来的机会。

D.“眼前的一穗”指手里的麦穗,“最大的一穗”指田里最大的麦穗。

【4】“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体会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这段文字的哪句话可以概括选文的内容?(   )

A.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B.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C.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D.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2读画线句子,完成练习。

(1)“轻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这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3父亲对“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试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1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蒙蒙________mēng  méng      ________ 

________添(zēng  zhēng      ________的( shì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聚拢:________

②光彩夺目:________

3填空。

这一片段主要写了________。片段中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景物)来写,写出了充满生机的春天。

4你读过赞美春天的诗吗?请写一首。

14、课外阅读。

成全善良

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一位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挽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才把父亲扶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一位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着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让座的姑娘露出了笑容。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您还要坐!”

“你呀,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所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着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人满为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姑娘在给老人让座的过程中,她的神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一连串的神情变化中,你体会到姑娘____________

【3】“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在文中,“隐情”指的是___________

【4】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 )

A.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B.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

C.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

【5】“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中的第一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早上没吃饭,到中午时,肚子饿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儿对妈妈说:“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大黑猫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春姑娘不是快活地喊着吗?

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擂台。

读下面短文的开头,开展想象,续写下文。看谁写得更精彩!

猪八戒办学

唐僧、孙悟空一行四人取得真经回来,在长安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伙儿对他们的成功十分羡慕,也想从他们那里获得去西天取经的经验,提议办一所取经学校。当时,唐僧、孙悟空、沙僧已调往其他部门任要职,于是推荐了最佳人选猪八戒担任校长,请他主讲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的经验和体会。开学典礼那一天,猪校长满怀激情、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