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说明方法。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 200具,西德有1000具,英国有200具。(_______)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推土机”。(_______)
(3)尽管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_______)
(4)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_______)
(5)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_______)
2、补全下列成语
1.头头(_____) 和颜(_____) (_____)惟肖 (_____)成荫
2.集腋(_____) 不求(_____) (_____)北辙 (_____)吐吐
3.知难(_____) 千篇(_____) (_____)如梭 (_____)射日
4.碌碌(_____) 与众(_____) (_____)诚意 (_____)填海
5.正襟(_____) 手疾(_____) (_____)小试 (_____)闻名
3、认字标音。
兹( ) 筹( )
4、补全下列古诗文。
(1)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3)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 ;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_。
(5)生于忧患,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吾老 ____________________ ,幼吾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题。
1.人生之路坎坷不平,我们要把阿斯图里亚斯的名言“___________”铭记在心,让它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2.物理学家霍金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事迹向我们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3.你们班的江平同学常常答应别人的事情却总是不兑现承诺,你想用句名言劝告他:“________________。”
6、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题目交代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_______。
才了:________________。 蚕桑: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4】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解释下列词语。
往:____________ 迟迟:____________
载:____________ 哀:____________
【2】《采薇》选自《______》,薇是______。《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8、回忆古诗,然后做题。
(1)《汀畔独步寻花》是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课外背诵的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这首诗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9、听力测试。(10分)
(1)萧伯纳是 国著名的 家。他在访问苏联的时候每到一处都要出去走走看看是为了 (3分)
(2)听完苏联小姑娘的话,萧伯纳竟一时手足无措,他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4分)
(3)读完短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3分)
10、阅读文章《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
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
①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红楼梦》第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于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
②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结、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
③中国结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可归纳为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的变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
④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调。选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⑤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结寓意高贵清雅、富贵无疆,双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那车前窗上挂着的红红的平安结寄托着家人温馨的祈愿,吉字结、磬结、鱼结合成“吉庆有余”的意思。在新婚仪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烟袋上的蝴蝶结因“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一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折中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串中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的祝愿。
⑥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如今,中国结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1】下列不属于中国结编制分类的一项是( )
A.基本结 B.装饰结 C.变化结 D.组合结
【2】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
B.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C.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一、各具特色的结饰。
D.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专门用于女性服饰的装饰品。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
B.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
C.中国结变化万千只能靠组合技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
D.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一定是华人家庭。
【4】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
B.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⑤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图案寓意丰富美好。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内容。
【5】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中国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疫情期间,许多医护人员为抗疫作出了贡献。中国结样式丰富,寓意美好,很适合作为礼物给医护人员送上一份祝福。如果是你,会做什么样的中国结?结合文本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心爱的哨所
我们的哨所,在高高的山崖上。
黑色的山崖啊,那么高,那么陡,像是一根钢柱,直插向深蓝的天顶。
上哨所去的路,是崎岖又艰险的。它像一条银灰色的带子,从天上垂下来,随着海风在空中摇摆。
心爱的哨所啊,我们爱你的高,因为只有高才能望远;我们爱你的险,因为只有险才能显示战士的英勇和豪迈。
心爱的哨所啊,你是无比坚固的。暴雨冲不垮,狂风刮不动,巨雷劈不倒。你的根基,牢牢地扎在祖国钢铁般的山崖上。
我们在这里守卫,守卫祖国瑰丽的黎明、喧腾的黄昏、安静的夜晚……
心爱的哨所啊,战士的好伙伴!
【1】“暴雨冲不垮,狂风刮不动,巨雷劈不倒。”这是一个________句,写出了________。
【2】这篇短文的第几自然段采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明了边防战士们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
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练习。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安定——________ 信心——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3】法庭上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指________________,“伟大的力量”指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①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②“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1】选段是八儿____________的场景,作者描写得很_________(A.详细 B.简略)。
【2】画“_______”的句子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描写。两位同学对这句话进行了批注,但观点不同。我觉得同学(______)的观点最恰当。
同学A:八儿连叫两声“妈”和“才”字,让我感受到八儿十分着急,突出了他感觉自己已经等了很久很久,想马上喝到粥的急切心情。
同学B:八儿连叫两声“妈”和“才”字,让我感受到八儿十分着急,写出了他脾气急躁,等粥等得不耐烦的样子。
【3】从选段中画“﹏﹏”的两处对八儿的描写中选择一处,仿照上题中最恰当的观点那样在文中作批注。
批注:我选第处,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描写,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把智慧用对地方
有一对夫妻开了家烧酒店。
丈夫是个老实人,为人真诚、热情,制作的酒也好。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传十,十传百,酒店生意兴隆,常常是供不应求。
看到生意如此之好,夫妻俩便决定把挣来的钱投进去,再添置一台烧酒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酒的产量。这样,一可满足顾客需求,二可增加收人,早日致富。
一个月以后,丈夫外出购买设备归来。妻子一见丈夫,便高兴地说: “这几天,我可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诀。”丈夫不解地说:“做生意靠的是信誉,除此还能有什么秘诀?”
妻子听后,用手戳着丈夫的头,自作聪明地说:“你这榆木脑袋, 现在谁还像你这样做生意!你知道吗?这几天我赚的钱比过去一个月挣的还多。秘诀就是,我给酒里兑了水。”
丈夫一听,肺都要气炸了,他没想到,妻子竟然会往酒里兑水,一气之下就把屋内剩下的酒全部都倒掉了。他知道妻子这种坑害顾客的行为,将他们苦心经营的酒店的牌子砸了,而这又意味着什么。
从那以后,尽管丈夫想了许多办祛,竭力挽回妻子给酒店信誉所带来的损害,可“酒里兑水”这件事被顾客发现了,酒店的生意日渐冷清,最后不得不关门停业了。
(选自《中国少儿必读金典:哈佛家训》,天地出版社)
【1】“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思是________。
【2】妻子说的做生意的“秘诀”是什么?这是真的“秘诀”吗?说说你的观点吧。
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丈夫“肺都要气炸了”,还“把屋内剩下的酒全部都倒掉了”呢?
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把智慧用对地方”。对了本文后,你觉得怎样才算把智慧用对地方呢?
_________________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给下面句子换一换说法,句意不变。
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句式变换。
(1)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雏鹰总要离开鹰巢振翅高飞;轮船总要离开港口扬帆远航……我们即将告别小学时代,即将与母校、老师同学一一话别。你是不是会感到时间的脚步太匆匆?回忆往昔岁月,有没有令你难忘的人或事呢?你又想诉说些什么?快写下来吧!
要求:1.题目自定,注意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不附加稿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