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2、《长江之歌》里写道——你用_______________,哺育各族儿女;你用_______________,挽起高山大海。烟台的海四季特点不同:春日__________,夏日___________,秋日高远,冬日__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词语。

集中大家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____________

革除旧的,建立新的。____________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方法与众不同。____________

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来办事。____________

掌握某一事物的知识和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和规律。____________

4、按要求填空。

1.补充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阳光______)   伶伶______)     泪______)   ______

平淡______)     高深______)   莫名______

(1)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______

(2)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______地从我身上跨过。

(3)我不禁头涔涔而______了。

2.表示说话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很有名的四字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像“低碳”“自助游”这样的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诗《观书有感》上下文填空

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慕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____时节的景色,由“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A.黄鸡报晓

B.比喻时光流逝

C.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诗中生动描绘了山西村的____________,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2】从诗中的哪两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 )

A.腊酒浑 足鸡豚

B.莫笑 农家

C.农家 腊酒浑

D.莫笑 足鸡豚

【3】诗的后两句既生动描绘了山村_________的自然风光,又在写景中寄寓一定的哲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ǔ  shù)枝梅

wéi  wèi)有暗香来

2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表现 _____________

3从“凌寒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 _______________ 的品性,这种品性也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4“暗香” 喻指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少年闰土(节选)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1①段文字中“其间”的意思是________  在本课指________

2通过①段文字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②段文字中,闰土捉鸟时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②段文字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分别给①、②两段文字加上小标题。

①段:________

②段: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沙滩上的童话》(节选)

我们一起商量怎样攻下那座城堡。

一个小伙伴说:“我驾驶飞机去轰炸。”

有人反驳:“那时候还没有飞机呢!”

我说:“挖地道,在地下装上火药,把城堡炸平。”

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我们趴在沙堆上,从四面八方挖着地道。

挖呀,挖呀,我们终于挖到了城堡下面,然后用手往上一抬,就把城堡给轰塌了。

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

1这段话写出了我们攻打________,救出 ________的经过。

2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的意思是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________

3“________”画出孩子们轰塌城堡的方法。

4孩子们欢呼是因为:________

5选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孩子们 ________的心情。

11、阅读短文。

贝多芬被这些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他留下来了。

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了《D大调弥散曲》和《第九交响曲》的首场演出。非常成功,几乎是盛况空前。当贝多芬出现时,观众们掌声不息,连续了五次;在这礼仪之邦,即使皇族驾临,习惯上也只是鼓三次掌。演出之狂热竟惊动了警察。交响曲引起了一阵狂热的骚动。有许多人哭了起来。音乐会后,贝多芬因过于激动而晕了过去;他被抬到辛德勒家;他昏昏沉沉地和衣躺着,整夜未喝,直到次日早晨。但胜利只是短暂一瞬,贝多芬分文未得,音乐会没有给他带回一个子儿。

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一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苦痛的战胜者。

1本片段节选自《名人传·贝多芬传》,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该书的另外两个传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有许多人哭了起来。”想一想这些观众为什么会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选文中划横线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曼•罗兰描写了名人们相貌丑陋、体弱多病、与家庭关系紧张、与同事不和等缺陷和不足之处,这是否会影响你对他们的崇拜或尊敬?这种兼顾人物优点和缺点的写法,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①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 余条。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 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②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

B.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C.鸟类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

D.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从而保护环境和粮食。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1)句子①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②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一句中“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短文《桥》

村的东头有一座小桥,已无人知道它是何时建起的。它和普普通通的桥一样:一条小河的两边架起一块石板,就成了现在的桥。

小桥每天都在工作着。它夜以继日地担负着人们的匆匆来,匆匆过。当一列列客车,一辆辆卡车到来时,小桥总是弯着自己的脊梁让它们通过。而自己却一天天老了,一座新的大桥不知何时已建了起来。

小河上的桥如此,生活中的桥也是这样。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把自己变成一座座桥,让人们通过。老一辈革命家就像桥,架在两个时代中间,使人们通过他们从贫穷落后的旧社会,走上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辛勤的老师像桥一样,架在愚昧与文明之间,默默无闻地走向新生活,建设更加美好的新中国。抗洪救灾的战士们就像桥一样,一脚跨在地狱的大门,一脚跨向美好的生活,使灾区的人们通过自己,脱离危险,去建设新生活。一本本写满亲情的书籍,就如一座座小桥,架在两代人之间,使出现的“代沟”慢慢愈合……

在生活中,无时无刻,无处不有地存在各种各样的桥。正是生活中有了这样的桥,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人的一生,会踏过无数的桥。我愿做生活中的一座小桥。

1照样子写词语。

普普通通: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默默无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愈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第三自然段找出三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5短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生活中的哪些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愿意做一些小桥吗?你愿意做一座什么样的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端午节前的周末,我回了趟老家。饭桌上,见到母亲抖着筷子,好几次夹不住菜。经过追问,母亲说她患了严重的风湿病,可我这做女儿的却不知情,真是愧对年迈的母亲,

②离家前一天晚上,我对母亲说:“妈,您以后干活悠着点儿,等我下个周末回来帮您做。”母亲说:“哪能等你来做,你工作忙,回家一趟不容易。”稍后,母亲迟疑地说:“不能在家多待一天吗?”我心一紧,说:“妈,不能呀!明天我得上班。”母亲听了,半晌无语。

③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闻到一股粽子的清香。厨房里,母亲正在忙碌着,看见我,轻轻一笑说:“闺女,妈连夜包了几个粽子,你带一些回去,锅里的这几个,我煮好了,你等会儿吃了再走。”看着母亲布满血丝的双眼,我心里热热的,不禁心疼地埋怨:“妈,粽子又不是稀罕物,用得着连夜包吗?再说您手不好,抖得这么厉害……”我的话还没说完,母亲就打断了我:“外面的粽子哪有妈亲手包的好吃……”见母亲的手颤抖着,我的嗓子发紧,赶紧拿一个粽子低头去剥

④我正吃着粽子,母亲拎来了一个包裹,她一边解开袋子,一边絮絮叨叨地交代我:“这里面有三种粽子,妈分成了三个小口袋。咸肉粽子,孙子爱吃;大红枣的,你吃了补气血;女婿胃不好,给他包的是掺杂了粳(jīng)来的粽子……”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我静静地听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⑤我看着母亲用抖动的手,把粽子一个个重新放进去,忽然觉得,母亲是如此精细、周到,那一刻,我真想对母亲说:妈啊,您为儿女操持了一辈子,就不能歇歇脚?可是,即使我想对母亲说些感激的话,又怎能说尽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

(作者:鲍海英,选文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②自然段中间“﹏﹏﹏”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推测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第③自然段画“ ”的句子,对加点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醒来后闻到粽香,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美味的粽子。

B.看见母亲颤抖的手,“我”担心她剥得不好,赶紧自己剥。

C.母亲用颤抖的手为“我”包粽子、煮粽子,“我”用剥粽子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第④自然段两次使用“絮絮叨叨”一词,对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突出絮叨中饱含的母爱。

B.表现出了母亲的身体不好。

C.突出了母亲的忙碌与勤劳。

【5】为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6】结合短文和下面的阅读链接,使用“骶犊之情”最准确的一项是(       

阅读链接

舐犊之情,出自《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捷之爱。”舐,即舔。像老牛舔小牛犊一样,形容对子女关心、疼爱的感情非常深。

A.虽然毕业后我们即将分开,但是舐犊之情却会记在心中。

B.这是他写给儿子的第一封家书,舐犊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C.当我面对素不相识却伸出援手的陌生人时,舐犊之情油然而生。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扩写下面的句子。

(1)竹楼藏在竹林中。

  

(2)土楼显示了魅力。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我们多读、多想、多积累。

我们慢慢地能够顺利地阅读古文了。

_____________

18、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伙伴说:“我爸爸说手表里住着很多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排练节目,您就别等我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行走。行走在书籍中,行走在山山水水里,行走在父母、老师的爱里……在行走的途中,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人、事或景,饱含了浓浓的情。

请以“行走在 ”为题,通过一两件具体生动的事例写下你在“行走”途中的故事。要求:不少于400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