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写成语。(各四个)

(1)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团结协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创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是_____

3、回忆课文或联系实际生活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   ,通过学习本文,我知道北京人过春节的特点是

2.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在藏戏里,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白色代表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是用白布和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 。3.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的艺术形式,像藏戏,还有     等。

4.学习《和田的维吾尔》后,我知道和田维吾尔人有   等特点。

5.学习本单元后,你一定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注意抓住其特点进行介绍。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莫名______)(______   专心______)(______

座无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读课文《珍珠泉》填空:水是那样绿,绿的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这句话写出了珍珠泉的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赏析。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呜舂涧中。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下列词语。

闲:______________ 空:______________

残阳:__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江吟》写的是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

B.“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暮江吟》中“瑟瑟"的意思是“深红色"。

D.《鸟鸣涧》一诗以桂花落来衬托夜间的寂静。

【3】理解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鸟鸣涧》《暮江吟》的相关知识有误的是____

A.《鸟鸣涧》《暮江吟》的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B.《鸟鸣涧》以桂花、月、鸟等景物,映衬了春山的空寂和春涧的幽静。

C.《暮江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暮江吟》写了秋江落H和露珠映衬下的新月。

(2)写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暮江吟》一诗中,前两句写___________时江上的美景,从“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后两句写_________时江上的美景,从“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7、课外阅读练习。

七 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形容匆忙。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慨(kǎi)而慷(kāng):感慨而激昂。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可沽(gū)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成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1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复读诗,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对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进行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5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请你默写一首课外搜集的描写梅花的古诗。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喜爱音乐的白鲸

  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海里常常依靠 (美丽、美妙)的歌声召唤同伴。

  有一次,一群聪明、顽皮的白鲸追赶着鱼群,来到北极的楚克奇海。

  这里太好玩儿了,还有好吃的鳕鱼。它们玩着,吃着,连回家的时间都忘了。

  两天以后,突然来了一股寒流,海面转眼变成了冰雪的世界,白鲸回去的路被冰层堵住了。白鲸们着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层,但是冰层太(坚固、坚硬)了,它们(失望、绝望)地叫起来。

  正巧一个猎人发现了这群遇险的白鲸,马上向附近的村庄报了信。白鲸是珍奇的动物,人们一听到这个消息,纷纷赶来凿冰抢救白鲸,还给它们带来好吃的。可是天气太冷了,刚凿开的冰马上又冻上了。人们没有办法,只好向当地政府发电报,(要求、请求)援助。

  直升机和破冰船来了。在飞机的指挥下,破冰船开出了一条20多千米长的通道。可是,白鲸却一动不动地挤在一起,它们害怕这艘高大的破冰船。一个船员大声说:白鲸喜欢唱歌,是海上的百灵鸟。放放音乐试试,把它们引出去!于是,船上响起了优雅的《蓝色的多瑙河》乐曲。啊!奇迹发生了,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动起来。

白鲸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随着破冰船慢慢游出冰区,进入深海。白鲸终于得救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明了白鲸怎样的特点?

(3)啊!奇迹发生了,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动起来。”“奇迹是指什么呢?

 

 

 

10、   故乡(节选)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已。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漂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摇动       空闲    

 悠闲       悄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无法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纱薄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自然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         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6我们学过无数思念故乡的诗歌,你也背诵过许多思乡的诗句吧!看见明月想起     当秋风起时想起  

11、阅读短文。

少儿时代打底子

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山东省诸城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就受到了书籍的熏陶。他说:“我写新诗,写散文,写文艺随笔,大半凭少儿时代的这点儿‘底子’。”

臧克家八九岁时进私塾读书,而且一开始就读《论语》。虽然读了并不懂,但他一旦背得滚瓜烂熟,就不易忘记。在读《论语》的同时,他还选读了几十篇古文。这些古文大半是从《古文观止》和《古文释义》中选出来的。他把这些文章一一抄在竹纸本子上;读的时候拉着腔调,铿锵动人……

臧克家的爷爷是清朝举人,十分爱诗。他特别喜欢白居易的《琵琶行》,常常当着孙子的面高声诵读。臧克家的父亲也很爱诗,并和族弟结成诗社,常常吟诗作对。因此每当臧克家放学回到家,家里人仍然教他念古诗、律诗、绝句,短的《静夜思》,长的《木兰辞》,他都背得下来。尽管这些古文古诗的含义,当时小小的臧克家不能理解,但直到现在还能背诵。可见小时候熟读熟记的印象是很深的。所以臧克家说:“我青年时代开始写新诗,写散文,受古典诗歌和古文的影响极深。”

臧克家少儿时代打底子的另一方面是听故事。在他看来,劳动人民“不但是我文学创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是教我认识人生、同情人民的活教材”。

臧克家的家中有一个“打工仔”叫“六机匠”,他的一张巧嘴讲起故事来常常叫人乐而忘返。臧克家   。单是他从“六机匠”那里听到的故事,就有好几篓子。臧克家深有体会地说:“如果说我少儿时代文学方面有启蒙老师的话,那就是‘六机匠’。”

1这篇文章写的是____少年时代的故事。题目中的“底子”可换为__________

2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积累的词语是_________;最想积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概括第3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把臧克家听“六机匠”讲故事时的动作、语言描写具体,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

5臧克家所说的少儿时代的“这点儿‘底子’”指的是什么?请你概括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你在少年时代应该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填空(12分)

(1)春节期间,步行街上人来人往热闹拥挤,请你写出体现人多,热闹情景的成语:       。(3分)

(2)千门万户曈曈日, 。这是描写(   ) 的诗句,你还知道描写( )的诗句     。(4分)

(3) ,观千剑而后识器。(1分)

(4)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   的习惯。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民居

( )、( )。(2分)

(5)客家人在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         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   、勤俭持家的愿望。(2分)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

①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讲话:“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②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已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③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④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因闭关锁国而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观代强国之路。

⑤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以此为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短文第①段引用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其作用是( )

A.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B.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C.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论点的权威性

3为了说明本文的中心观点,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4结合你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经历,举出一个支撑文章观点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语段阅读。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蔑——_____        艰巨——______     著名——______

【2】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段想一想,在当时的情况下,詹天佑敢于接受这样艰巨的任务,并胜利完成,说明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

 陈述句: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

修改病句:  

(3)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缩句:  

(4)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反问句:

(5)造句:

浏览:

 

17、照样子,转换句子。 

例:父亲说: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父亲说,他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他经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列文虎克磨薄放大镜的四周。(改为字句和字句)

字句________

字句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成字句和字句。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每天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点钟不到,我们就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清凉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阳腾空而出。(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把云块向我们推来,越来越近,简直伸手可捉。(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习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