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 )   ( )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抬着头,挺起胸,形容勇敢坚定,视死如归。( )

(2)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文中指战士们的喊杀声很大。( )

(3)天和地都在动摇,形容气势猛烈。( )

3、照样子写词语。

头涔涔 __________ 飘飘然____________

4、查字典,再按要求填空。

“兜”是(_______)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___)。“兜”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口袋一类的东西;②做成兜形把东西拢住;③绕;④招揽;⑤承担或包下来。下面句中“兜”的意思是什么?请对号入座。(填序号)

(1)没问题,出事了我兜着。    _______   

(2)他公然在广场上兜售伪劣产品。(_______

(3)中山服有四个兜儿。        _______  

(4)你有话就直说,不要兜圈子。(_______

(5)小女孩的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这篇课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作者写到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__,被初阳__________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______,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__________的主题思想。

2.《那个星期天》一文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以“________”为线索,讲述了“我”盼着母亲兑现星期天__________的承诺,从星期天的早晨到黄昏一直______________,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3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上片写_____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十五夜望月》和《望月怀远》,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借景抒情,借助中秋节“__________”的景象(用原文回答),抒发了作者 _____的感情。

【2】你还知道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请写出前后连续的两句。

答:__________

8、阅读短文。                                   

十五夜望月

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 ,冷露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望 ,不知 / 秋思/ 落谁家。

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3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天的景物。

5“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现代文阅读

他要感谢那只手

①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②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③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④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⑤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⑥“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⑦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⑧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第⑦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⑧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从全文看,第⑦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第⑧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

4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_______________

5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画,你会画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juǎn  juàn)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   )着被子,有的(   )着毯子,有的(   )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   ),人们头昏脑胀(zhǎng  zhàng)、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只要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jìng  jìn)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进。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昏脑胀,呼吸困难说明红军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拼尽一词还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从拼尽可以体会红军将士向_____大雪山______发出挑战,前进的道路_________但不可阻挡_________

5画线句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你也来请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知足须忍痒

曾读过“齐人攫金”的故事,说齐国有个财迷,整天想着要许多金子。一天,他来到集市上,看到一家金店,便直奔柜台,揣起金器就跑。几个路过的巡吏将他抓住。县官审问他:“当着那么多人,你竟敢去抢别人的金子!”那人这才清醒过来,答道:“我拿金子的时候,只看见了金子,除此之外,什么也没看到。”

明代的刘元卿曾撰写《王婆酿酒》的寓言,读来颇为有趣。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不计较。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好后,涌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发财了。以后道士又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道士听后,笑着在墙上题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写完之后,这口井再也不出酒了。

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目眩神迷于各种诱惑,不能自拔,成为贪欲的奴隶。

有位县官死后留下一只小木箱,后人打开一看,是满箱血迹斑斑的草纸,以及一封信。原来这位县官生前面对贿银,内心也曾一次次发痒。为戒贪拒贿,煞住心痒,他以锥刺股,以纸止血,久而久之,集满木箱。信末,他以苏轼名言告诫儿孙:“忍痛易,忍痒难!”

1整体把握,概括分类。

(1)请结合文章的题目和全文内容,说一说文章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为了说明观点,选用了三个事例,请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取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三个事例中,第_____个和第____个事例是作为反面事例的,第_____个事例是作为正面事例的。

2“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道士所作的这首打油诗揭露并讽刺了王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婆由“不计较道士白喝酒”到“有了酒井却还想要酒糟”正应了(   )

A.贪多嚼不烂。 B.多行不义必自毙。

C.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D.人心不足蛇吞象。

4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目眩神迷于各种诱惑,不能自拔,成为贪欲的奴隶。

(1)解释词语“不能自拔”。

 

(2)你认为“诱惑”包括什么?用“√”选出来。

A.追求金钱( ) B.追寻理想( ) C.追逐名利( ) D.追梦未来( )

E.努力取得成绩( )  F.仰慕奢侈的生活( ) G.收取他人的贿赂( )

5“忍痛易,忍痒难!”联系短文可知,“痛”指的是______的痛,“痒”指的是______的痒。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吗?简单地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____  间断——____

2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用“∥”将这段话分两层。分两层的根据是什么?(   )

A.先总体写,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节日名称,再说节日活动。

D.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3文中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除夕之夜的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是从______角度描写的;“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等是从_______角度描写的;“鞭炮声日夜不绝”是从_______角度描写的。

4本段主要描写了除夕的哪些活动?你还知道什么节日?有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内容填空。

院子里有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

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又过了好些日子,小枣树才长出了小小的叶子。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小柳树看看自己,什么也没结。她想:从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回她该说我啦!可是过了一天又一天,小枣树什么也没说。小柳树实在忍不住了,她问小枣树:“你怎么不说我呀?”小枣树不明白,问道:“说你什么呀?”小柳树低下头,说:“说我不会结枣子呗……”

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柳树听了,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1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为什么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细心阅读,完成练习

某小学五年级某班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对该小学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读物

读物

漫画类

小说类

百科类

其他文学作品

占总人数比例

45%

31%

10%

16%

 

1分析上面的表格,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上面的表格,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提一些建议。

对教师,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学生,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他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说:“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一面面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鲜艳。(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喜悦。(仿写句子)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字句和字句。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缩写句子)

(3)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修改病句)

(4)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20、改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那时候,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我和 聊聊天

要求:①聊天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是孙悟空、诸葛亮、外星人……

②要求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把题目补充完整,体裁不限,不少于400字。

④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