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空

正直是  

眼泪无法  

最伟大的见解是  

人是为了  

守信是  

使卵石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   ,迎来  

一个人并不是   ,你尽可以  

可就是  

 

2、形近字组词

______ 漆______  膜______ 模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抬______

3、把下面句子中有横线的部分换上恰当的词语。

①这些从国外来的展品可是极珍贵的东西,我们要保护好,把这些展品完整无损地归还他们。_______ _________ 

②爸爸语言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地对我说:“面对失败,你绝对不能气馁。”________

③我的钥匙怎么打不开房门呢?真让我觉得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说不出道理来。________

4、填空。

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_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_____照你的办。

5、根据情景写诗句。

1、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2、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3、老师,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4、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 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 。”王昌龄发出了 。”的满腔豪情。

5、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读书,正如宋代大文字家朱熹所说: 。”当然,光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做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必须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正如陆游在《   》中写的: 。”

6、《商山早行》的作者是(   ),全诗抓住   两个字,真实地反映古代社会许多旅客共同的感受。

7、《暮江吟》这首诗,   一句交待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因。

8、“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诗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 。原诗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   。”

9、古诗《泊船瓜洲》中的疑问句是 ?”作者是(   ),(   )代(   ),我们还读过他的《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①秋夕:秋天的夜晚。②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④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⑤流萤:飞动的萤火虫。⑥天阶:露天的石阶。⑦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1】这首诗描写的是( )节的场景,你是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A.重阳               B.中秋             C.七夕       D.元宵

【2】诗中的(       )字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

A.冷

B.秋

C.流

【3】这是一首宫怨诗,写的是失意宫女的生活。诗中写了她们的什么活动?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精彩回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_____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 ______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______

3下列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一个“喜”字。

B.“满”字真实地展现了诗人喜极而泣、泪如泉涌的情态,逼真地表现了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C.“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中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地方,诗人既展开想象,又描绘实境。

8、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血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简单  简朴  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一样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哀  悲伤  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刑场上,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pō  bó)里。当时,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刚强如铁……她没有牺牲,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jīn jìn)地想从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寄托我们对英雄的思念。我想了想,弯腰采撷了一片最红的柞叶,小心地夹在我的笔记本里……

(1)将文中括号里的正确答案用“√”标出。

(2)从文中找出两个描写赵一曼形象的四字词语,另外再写四个描写人物形象的词语。  摘抄:  

再写:  

(3)   画出两句表示作者联想的语句。

(4)作者为什么要采撷一片最红的柞叶夹在笔记本里呢?请联系短文题目,说说红叶的象征意义。

 

 

10、语段理解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里。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1仿写词语

不慌不忙  _________________

2僻静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什么恐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爱的旅程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

  “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

  “它们会饿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

  “我也不饿。”

  “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

  “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喂吧?”

  “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

  “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

  “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

  “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1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请你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说,“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什么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刺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爬回家,“父亲”解释说:“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你认为合理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读完此文,我们感到父爱同样伟大。请你对天下的父亲写一段赞美的话(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司空见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根求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的“?”指________________,“!”指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发现问题”与“不断发问”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火星探秘

【材料一】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因此,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况且,即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探测火星,但就目前的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们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21515日上午7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天问一号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而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每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每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且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三】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于20168月启动。经专家评审筛(shāi)选,天问排名第一。据悉,该名称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真理的坚持与执着,寓意探求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火星探测的图形标识同样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确定,标识呈揽星九天的图形,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中国行星探测缤纷,呈现了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

-摘编自《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

【材料四】

【1】学校航天社的小明正想向同学们介绍人类“移民火星”的相关情况,他应该重点阅读材料(   )。结合该材料可知,目前人类(可以     不可以)“移民火星”,其主要原因为:

(1)

(2)

与此同时,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因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通过对火星半个多世纪的探测,人类已经清晰地了解到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 )

(2)“祝融号”在火星开始工作,说明我国成为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 )

(3)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和火星探测图形标识“揽星九天”都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命名,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3】为什么“天问一号”降落过程被称为“恐怖9分钟”?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

【4】有人说,“中国人实现自己的‘飞天梦’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你同意吗?请结合材料四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

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他在北平读的小学和中学,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3--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这篇文章,可分成四大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归纳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稼先一生的主要工作及其贡献是什么?他的贡献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邓稼先一生工作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

2)把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我请妈妈给我买文具盒。

______________

②我请张晓明天到公园去玩。

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________

19、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扩写下面的句子。

(1)竹楼藏在竹林中。

  

(2)土楼显示了魅力。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妙笔生花。

题目:__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

要求:这次习作要求以写信的格式,向某一个人倾诉你的心愿,将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以及接下来会怎么做都叙述清楚。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字数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