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兜”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第七笔的名称是___。“兜”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作用和口袋相同的东西;②环绕,围绕;③承担。“不要兜圈子”的“兜”应取第____种解释,“出事我兜着”的“兜”应取第___种解释。
2、补全回目:
(1)_________,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_________,汴京城杨志卖刀。
3、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突然 qīn xí___我国武汉,为了kòng zhì___jú shì___,全民万众一心,封城、封村,以绝不hán hu___的态度“战疫”。4月我们终于迎来“拐点”,逐渐走出kùn jìng___,但我们永远铭记疫情间“逆行”xī shēng___的人民英雄。
4、填空。
“鼎”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在查音节(________)。“鼎”字共(________)画,第六画名称是(________)。“鼎”字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古代煮东西的器物;②三方并立;③大;④正当,正在。在下列词语中,“鼎”字应选择的解释写在词语后面的括号里。
钟鸣鼎食(_____) 鼎鼎大名(_____) 三足鼎立(_____) 鼎盛(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jī chǐ chái fēi cāng tái chūn sè mǎn yuán
(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
6、阅读理解。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③家童:童仆。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⑤犹眠:还在睡眠。
【1】“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______。
【2】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__,我是从“_____、柳绿 、_____”这些词语中知道的。
【3】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生活。“ 莺啼 ”二字在诗中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
【4】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啼:_______ 犹: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尽”的意思是( )
A.尽头。 B.都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A.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落在了谁的一边?
B.今夜明月皎皎,人人都欢喜地望着,团聚之日又有谁在思念家乡?
【3】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的是诗人思念家乡,而________的这两句诗写的是天下所有人都在望月,他发出了心中的疑问:“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用委婉的语气写出了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______时节的景色,由“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
A.比喻时光流逝 B.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C.黄鸡报晓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__的手法,意思是___________?
【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
【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_________)
(2)“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_________)
(3)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血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______(简单 简朴 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小草房前的一从柞(zuó)树被着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遇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那样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受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叶,沉重地讲起一段______(悲哀 悲伤 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流,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带送到亮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音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验(liàn)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禁地想从酒着赵一曼的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带走我对英雄的思念。我采撷了一片叶,郑重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
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为我最珍贵的书签吗?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
【1】在第一、二自然段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一句表示作者联想的话。
【4】文中下划线的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摄一片红叶珍藏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的念头,只好打消了。我坐在门口,看着瓢泼的大雨出神。
爸爸喊我:“看,雨水溅在你身上了。”我没理会,却好像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房檐下的石头,怎么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爸爸还没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房檐上的雨点打的。”“是吗?”爸爸故意惊奇地问,“雨点有那么大的劲儿,把石头打出窝来?”爸爸这一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凑过来笑着说:“这叫滴水穿石,咱们住的这房子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滴在这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成现在这样的小窝。”接着,爸爸又慢慢地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听着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给我的启示。
【1】选择文中最恰当的词语,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横线上________。
【2】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亮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维吾尔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那里的小伙,热情俊郎,浪漫风趣。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
【1】分别从两个自然段中直接找出语句概括各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写出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
实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二自然段中紧接上文,起过渡作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以看出维吾尔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京腔的韵味
尽管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兴起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蒙绕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但自己感觉最好的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 )了人。
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引起我对北京的向往,可“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而过,我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我在北京待了一周,上天安门,登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逛王府井大街,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股特别的京味儿:频( )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的劲头儿,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原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有的透着大气,有的则渐臻( )佳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可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好几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的一位老人没座位,便主动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儿十足的招呼特别地富有质感与热力。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如沐春风。
京腔冶( )人,几天一过,我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话,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选文有删改)
【1】请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2】文章中京腔的“韵味”在形式上指的是________,在内涵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以小见大,从浓浓的京腔中看出北京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京腔怀着怎样的感情?请你摘录文中相关的句子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它咬去了大约40磅。”老头儿高声说。他想:它把我的鱼叉连绳子都带去啦,现在我的鱼又淌了血,恐怕还有别的鲨鱼会窜来呢。
他不忍朝死鱼多看一眼,因为它已经给咬得残缺不全了。鱼给咬住的时候,他真觉得跟他自个儿身受的一样。
他想:但是我已经把那条咬我的鱼的鲨鱼给扎死啦。我从来没看过这么大的“Dentuso”。谁晓得,大鱼我可也看过不少呢。
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n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
“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选自《老人与海》)
【1】把文中的一句名言画上“____”。
【2】“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能够被消灭掉的是(______),打不败的是(______)。
A.高贵的人格和尊严,顽强的精神和意志
B.肉体,生命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选文运用了生动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面对凶恶的鲨鱼,表现出坚韧的斗争精神和乐观的态度(______)
(2)老头儿捕杀鱼类,他不热爱大海,也不热爱生命。(______)
(3)老人回到岸边,他带回的是一条完好的大得惊人的鱼。(______)
14、阅读。
光明心曲
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个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呀,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照进了浓浓的绿荫深处。我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里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仿佛没有看见,依然深情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竟是一个盲姑娘!
歌声依然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洒着阳光、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地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紧抿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陶醉( ) 纯美( ) 憧憬( )
【2】照样子写词语。
晚霞似火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
【4】请你用文中的话回答,母亲满怀深情地给女儿拉琴,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对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线索,使全文更加紧凑。
B.表现了盲姑娘的音乐天赋。
C.烘托人物性格,表现盲姑娘对光明的向往。
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6】“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句子中的黑暗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20、根据画线句子仿写句子,另选三个人物和三种品质。
我喜欢鲁滨逊,是因为他不畏艰难。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德国诗人、戏剧家歌德也说过:“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六年的小学生涯即将结束,对于未来,你有怎样的憧憬?请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习作。要写清楚你理想产生的原因;你为你的理想做了哪些努力;今后为实现理想有怎样的打算。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不写错别字。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