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形近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玛琪失望极了____她本来希望他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____他们有一次就把托米的老师搬走了将近一个月之久____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出图像来了____

2.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字____我们把1/2和1/4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____

3、课外积累。

通过本组课文及课外的学习,我认识了科学家:_______  ________;我对科学精神有了具体的感受,我能用这几个词来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如:尊重事实、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积月累。

(1)我到现在终于知道他是什么人了,这正应了前人说的话,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的时候不能只看文字表面的意思,要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因为“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

(3)近日,我校举行了语文研讨会,会上李芳老师的“指导学生预习法”得到老师们一致认同,让我也有很深的体会。真是“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 ”啊!

(4)__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

(5)_____________,更有早行人。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_________)   依赖——_________)   优雅——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山居秋暝》中“春芳”的意思是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的意思是______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首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

B.两首诗都描绘了幽静雅致的环境。

C.两首诗中的“空”字都写出了大自然的空旷之美。

D.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_________(填地名)时所作。

【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3】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

8、比较阅读。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_

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马诗》的作者是明朝名臣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_________,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____________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_____________,二是指诗人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写到马和竹的诗句有哪些吗?试各举一个例子。

马:______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现代文阅读。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根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玻一破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取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署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早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顶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是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友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基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送他最后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体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1文章开篇写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文中第⑧自然段,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③---⑤自然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战胜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一位新西兰的登山者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攀登到了与珠穆朗玛峰峰顶只有短短两米的距离。在此之前,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人达到这样的高度。

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只要向前迈出几步,就可以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珠峰的第一人。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居住在大都市的新西兰登山者,深知第一个登上顶峰是自己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在登上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决定把这个必将载入史册的荣誉让给他的向导。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于是,他对向导说:这是在你的家乡,还是请你先上吧。

因为他们都戴着氧气罩,这位老实、厚道,只是为了赚些酬劳的向导,并没有听清楚登山者的话,而是从他的表情和谦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但向导绝对不明白首先登上珠峰的重大意义。

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世界之巅,在那里留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行脚印。新西兰登山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新西兰登山者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他们冲预的时间是1953529日。这一天,在人类登山史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

50年后,在隆重纪念人类登上世界之巅的时刻,人们并没有忘记希拉里的谦让精神。人们赞扬他,说他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记得有一位先哲说过:真正的谦虚是接近高尚和伟大的美德,是一切美德之母。美德是一个人的内在,荣誉是一个人的外在。美德好比是荣誉的种子,播种谦让的美德,必然会收获人格的荣誉。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①容易得像翻一下手掌。________

②睡梦中都在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而这几步,对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几步在文中指________的距离。

易如反掌的事情是指________

②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欲望在文中指________

________使希拉里战胜了这个欲望

4新西兰人为什么放弃自己梦寐以求的梦想,而把这个唯一的机会让给向导呢?(    

A. 他怕自己登上最高峰后名扬天下。

B. 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谦让使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

C. 是向导引领他登上了珠峰,为了感谢向导,所以把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机会让给了向导。

5美德好比是荣誉的种子,播种谦让的美德,必然会收获人格的荣誉。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只有拥有荣誉,才会具有谦让的美德。

B. 只有具有谦让的美德,才可以让你拥有一切荣誉。

C. 谦让的美德能使人赢得更高的荣誉。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野 兰

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回来栽培。几年间,庭院里就有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决定带我一起去。我们沿着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到处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得到。

我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兰草,不禁连声叫好,而且想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去栽培。不料却被父亲拦住了,说: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法呢?父亲又问。我说:好像这里的兰草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香味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植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欣赏 观赏)的盆景,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可惜 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空谷僻野,叶为谁长,花为谁开?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欣赏 观赏)?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在潭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它不为别人(欣赏 观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________以献媚而处世,________会像盆花那样失去了自己的(品质 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奉献 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纵然岁月流逝,我一直没有忘却。

1用“/”将短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用“  ”画出短文中点明主题的句子。

4)判断。在正确说法的后面画“√”。

(1)这是一篇以写事为主的短文。(  )

(2)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短文。(  )

(3)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短文。(  )

5请为本篇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纵然岁月流逝,我一直没有忘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下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文章第2自然段讲_________________,采用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的方法。第3自然段讲________________,采用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的方法。

(2)“粉身碎骨”在文章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树的生命力极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13、课内阅读。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1.通过一个字,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2.用   画出伯诺德夫人意识到情况万分危急的语句。

3.画  的句子描写了伯诺德夫人的   ,表现了她应对德军时的  

4.“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一词说明了什么?

 

5.从这一片段中,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是个怎样的人?

 

14、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1这段话写出了大拇指___________的特点。

2体会这段话的写法,再照样子仿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哪些不同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平平常常的手指给了你哪些启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给你以启示?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16、改成字句

马的后蹄踏着一只飞燕。

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这个仪式你难以回避。(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字句.

火柴照亮了小女孩的四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语言表达

题目:我想有__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想有个好朋友”“我想有个可爱的小屋”“我想有一双翅膀”“我想有朵七色花”……写人、记事、写物、想象作文均可;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有一定的条理性。字数300~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