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______有鸟叫得很好听,______有狗吠得很怕人,______蝉在绿树上叫,______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2.“‘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这句话运用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我好动、______强的特点。

3.本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______,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______

3、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1】文段中表示“看”的意思的词是_______,请再写出三个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话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我想起了几个形容英雄人物品质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仿照这两句话,试着选取身边的某一个人进行人物描写,并通过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1)我yī wēi______在母亲怀里,看着míng mèi______的阳光下,蝴蝶在zhàn kāi______的花朵上翩翩起舞。

(2)寒冬là yuè______,他依然tōng xiāo dá dàn______地工作。

5、根据情境填写诗句。

(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________”描写了中秋夜庭院里的清美景色。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点名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

(3)《石灰吟》一诗中,诗人借诗句“________”抒发了自己不怕牺牲,永葆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词。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下列词语。

(1)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部分是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___。小序中的“溪水西流”与词中的“______________”相照应。

【3】上阕描绘的景物有兰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规等。

【4】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思想与本词下阕相近的一项是( )

A.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B.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2】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清平 yuè     yán  yáng 

莲蓬 ( bāo      赖(wáng wú

好(méi mèi       wēn ǎo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相媚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两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卧”换成“趴”好不好?____

A.好,“趴”的意思和“卧”相近,可以互换。

B.不好,“卧”巧妙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3)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平乐•村居》中,“_______”是词牌名,“村居”是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词人_______ 。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

_______________

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体会一下,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花江边的小姑娘

    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几个凶神恶煞般的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押着一位儿童团员向松花江走来。

    那个儿童团员是个小姑娘,只有十三岁。她犯了什么呢?她被捕的罪名就是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学习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以后,敌人为了使东北三省的人民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永远当他们的奴隶,不准东北的少年儿童学习中国语文。

    今天,敌人在松花江边对这个姑娘进行审讯”。为了扩大影响,日本兵还用鞭子赶来村里的许多孩子。

    敌人问:你为什么要偷着组织学习中国语文?

    小姑娘回答:因为我是中国人。

    敌人恼怒了,大声吼道:难道你不知道违抗命令就要被枪毙吗?

    小姑娘大声回答:你们枪毙不了我爱国的心。

    敌人没有办法了,换了一副假惺(xīng)惺的面孔,对小姑娘说:你年纪这么小,怎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只要你当着大冢的面,答应以后不再组织他们学习你们的语文,我们就送你们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

    小姑娘昂首挺胸,看也不看凶恶的敌人。

    敌人见此情景,恶狠狠地说:如果你执迷不悟  , ——眼前的滚滚波涛就是你的坟墓了!

    小姑娘听后.微微一笑,毫不犹豫地跳向江心……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①执迷不悟:________。

②凶神恶煞:________。  

(2)文中假惺惺(ABB)”式的叠词很多,请再写几个。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填写词语。①描写敌人神情的:________

②赞扬小姑娘的:________  

(4)选择正确答案Ⅰ偷着组织学习中国语文的意思是:________

①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②指偷盗的人。

③瞒着人。

——眼前的滚滚波涛就是你的坟墓了!句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

①声音的延续。

②话题的转换。

③解释说明。  

(5)填空。①小姑娘被捕的原因是________。日本帝国主义不准东北的少年儿童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目的是________。日本鬼子为使小姑娘屈服,采用了威胁利诱、软硬兼施的手段,他们对小姑娘的利诱________。

你们枪毙不了我爱国的心。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

10、作业布置

破碎的青花瓷

在景德镇旅游时,最吸引人眼球的,恐怕就是那些华丽的景德镇瓷器了。到了景德镇,不买个瓷器回去,就好像没有到过景德镇。我也不免落了这个俗套。

在一家瓷器店,我终于看中了一只青花瓷瓶。那色泽、那釉体、那粉彩,无不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我买下这只价格不菲的青花瓷瓶,就像买下了整个景德镇。一路上,我双手搂着这只青花瓷瓶,就像搂抱着个宝贝,格外小心,在心里还一遍遍描绘着将这只青花瓷瓶放在家里什么地方。我怀抱着这只青花瓷瓶,心中绽放出别样的温暖和甜蜜。

到家了。远远地,我就看到了那束温暖的灯光,那里是我生命中最放心最安妥的地方。我一手搂抱着青花瓷瓶,一手拿钥匙去开门。

我将门一拉,只听到一声清脆的声音:“哗啦——”随后,是一片寂静。我低头一看,布袋里包装的青花瓷已软了下去,用手一抖,只听得见布袋里“哗啦、哗啦”瓷器碎片的声音。

我千辛万苦,一路颠簸,眼看就要跨进家了,就在拉开门的一刹那,却在门边撞到了怀里的青花瓷。顷刻间,这华丽的青花瓷瓶就化为乌有了。随着青花瓷破碎的,有我心里的那个梦想,还有那个想对人炫耀的话题。一切的一切,都随着那声“哗啦——”过去了,不着一丝痕迹。

望着一桌的青花瓷碎片,我心里充满了沮丧和失落。妻子看到我一副丧魂落魄的样子,在一旁抿嘴窃笑。

第二天,妻子下班回到家,故作神秘状,喊我到她身边来,说要给我看一样宝贝。我还没有从青花瓷打碎的阴影中走出,闷闷不乐地走了过来。只见妻子像变魔术似的从包里拿出一只青花瓷瓶,往桌上重重地一放,说道:“你的青花瓷又回来了。”

我眼前一亮,惊喜地问道:“你是从哪里买到的?”妻子淡淡一笑道:“很简单,家门口小店里就有卖的。”

真的,这只青花瓷与那只毫无两样,放在家里一样古朴、典雅。我千辛万苦买回家,成了一堆碎片;妻子却易如反掌,就将这仿真青花瓷给买回家了,而且简单、实用。

人生中,我们总是在苦苦地追寻和向往着某种华丽的景致,以为别人拥有的是一片大森林,自己只有几棵狗尾巴草。于是,千方百计,也想拥有那样的景致。殊不知,最美的景色就在自己身边。我们错过的常常是唾手可得的实物,得到的却是一种破碎的“青花瓷”。

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挑  水

一天,妈妈叫我去挑水,我说:怎么能挑得动一担水呢?妈妈说:试试嘛。”“好吧!我答应了。

我挑起桶走到李奶奶家的井台上,先放下一只,再把另一只桶挂在水担钩上,伸进井里,左摆一直,右晃一下,好不容易才打进小半桶水,可把我气急了!我把姐姐找来,把挂着桶的水担塞到姐姐手里。姐姐边做示范边耐心地对我说:你先把桶靠近井壁一边,再用力往另一边拉,紧接着往下一按,水就会灌满桶的。如果还不很满,你可以把桶提起来,离开水面,然后再往下一蹲,水一定会灌满桶的。说着,姐姐把那桶水灌满了,像是没费力气就提了上来。

我把另一只桶挂在钩上,伸进水里,学着姐姐的样子做了,果然,水就乖乖地灌满桶了,我也把这桶水提了上来。我把两桶水分别挂在担钩上,弓下腰,侧开步子,挑起了这担水,我摇摇晃晃地往前走,没走出五步,肩膀就疼起来。我用手使劲往上托住水担,脸涨得通红,脚步歪歪扭扭的,没有个准儿,半道上,我实在挑不动了,只好让姐姐替我把这担水挑到了家里。

妈妈对我说:你第一次挑水,能挑半桶也就可以了。

第二天,我挑着两个半桶水还在道上歇了一次,才到家里。就这样我还是累得直喘粗气。但我并不灰心,坚持天天半桶半桶地挑。

现在,我挑起一担水,在路上不用歇息,也可以不摇不晃地挑到了家里。

妈妈瞅着我稳实的步子,说:挑水这活你已会干了,记住,万事开头难,只要有决心,什么也能学会。

(1)概括第一部分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我第一次挑水时打水的句子。

(3)把描写姐姐打水动作的词语按顺序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姐姐打水的动作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过去我挑两个半桶水(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挑起一担水(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文中学到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我的故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阴的小村庄。在故乡的小山坡上,小溪旁,盛开着一簇簇火一样红、雪一样白的小野花,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它无名花”。

春天,我来到山坡上,那些无名花在春风里频频点头,好像向我传递春天的信息;夏天,我来到小溪旁,那些无名花舒展腰肢向我招手,仿佛对我倾诉大自然芳香的话语。每当我看到它,就从心底涌出一股无比欢畅的爱意。我喜欢无名花,我尊敬无名花。

清晨,阵阵幽香把我吸引到无名花的身旁,只见晶莹发亮的露水像一颗颗珍珠在无名花的花叶上滚动。远远看去,那一片片无名花好像一片片彩云铺在山坡上,把大地打扮得非常美丽。傍晚,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无名花,分不清哪儿是晚霞哪儿是无名花。朴实无华的无名花啊!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花圃里没有它的身影,它不与各种名贵的花卉争奇斗艳,只愿与茫茫的野草作伴。它不要人们的照料,只要在泥土里、雨水中吸取一点点养料和水分,来维持自己并不太长的生命。它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们:它的花美化环境,它的叶、茎是牲畜的好饲料,当它的生命结束时,又把自己的身躯化作肥料滋养大地……

无名花是坚强的。人们从它的身上踩过,牲畜在它的身上践踏,它不委屈、不叫苦,仍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为绿色的山坡增添色彩,为人们的生活编织锦绣……

啊!朴实无华的无名花,我喜欢你,我尊敬你,因为你是无私、坚强的花。

1文章第三、四个自然段末尾都用了省略号。在下列表示意思正确的序号下画”。

(1)表示内容省略。 (2)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 (3)表示话没说完。

2文章第三自然段写无名花是_______的,第四自然段写无名花是_______的。

3本文第二、三自然段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用横线画出描写无名花无私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写无名花坚强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背影(节选)

朱自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短文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  ”的句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父亲这样做完全是多此一举。

B.虽然儿子已长大,但在父亲的眼里,却永远是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3】第3自然段中“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画“  ”的句子中“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

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句中的“他们”指的是(  )。

A.约朱自清出去游逛的朋友

B.父亲在旅馆里熟识的茶房

【6】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打去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

B.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14、课外阅读拓展。

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有了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根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它们却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小孩儿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释放——_____)   柔软——_____

2请说说你对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奄奄一息”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说:“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大风车。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低头唉声叹气。振作精神发奋努力。(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2)孙胺对田忌说:“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获胜。”( 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穿过微云。(请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能不爱护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试着写一写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开始发试卷了。久久没有听到老师念我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

(1)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怎么能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17、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字句、“被”字句改写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时光荏苒,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蓦然回首,期间总有一些事会轻轻拨动我们的心弦,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或感动,或恐惧,或欣喜,或愧疚……请你以“那一刻,我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写出当时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400。②叙事完整,恰当运用描写手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