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面加点画线词语的近义词。
1.俄罗斯的航空设计师们正在试图将科幻小说中的飞碟变成未来的公共交通工具。( )——( )
2.日本流体力学家提出创造一种能在地下隧道里飞行的飞机的大胆构思。
( )——( )
2、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会: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都: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坊: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服: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挨: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古诗两首《敕勒歌》内容填空
敕勒川,阴山下。________,笼盖四野。
4、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行: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削: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哑: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殷: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正: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形近字组词。
6、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
【2】一个“咬”字,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_的性格。
【3】根据古诗的内容,试着画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诗歌阅读。
禾熟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释】①禾黍:禾与黍,泛指粮食作物。②窦:此指水沟。③耕耘债:指耕田犁地的农活。④啮(niè):同“嚼”,啃、咬。
【1】诗歌前两句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描绘的画面。
________
【2】与《乡村四月》相比,《禾熟》在内容与情感上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9、课内阅读:
陆羽与《茶经》(节选)
二十一岁那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天下。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每到一处,陆羽都向当地百姓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茶、饮茶,并把搜集到的资料详细记入“茶汇”。他还细心地将各种茶叶制成标本,随船运回老家。经过十六年的游历后,陆羽隐居浙江湖州,潜心从事茶的研究和著述。他凭借实地,考察三十二州茶叶产地所获的资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历时五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又过了五年,经增补修订的《茶经》正式出版,这时,陆羽已经四十七岁了。整部巨著的完成,历时二十六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 “标”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除了部首外有 画。“标”的解释有:①树木的末端。②记号。③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④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文中的“标”应取第 种解释。
【2】从文段中可看出《茶经》这本书的内容有 、 、 。
【3】作者写陆羽游历天下搜集资料,先写游历天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搜集资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把这段话划分为两层,概括每层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10、阅读。
网兜与大鱼
①美国前总统的吉米·卡特在回忆起儿时的一段经历时,动情地说道:“千万不要小瞧一个人在童年时所受的实践教训,它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②1935年的一天,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一个小镇上,11岁的小吉米跟着几个小玩伴,来到路边的一个鱼摊前玩。
③摊主是位60多岁的老人,路人只要花上2美分就能从老人手中租来一个网兜,然后用它去捞鱼缸里的鱼。3分钟内,不管捞上来多少条鱼,都能免费带走。
④吉米觉得这个捞鱼的游戏非常有趣,便交了2美分,向老人租来了一个网兜,心想自己一定能捞到一条大鱼。计时开始,吉米迅速地把网兜插入鱼缸,瞄准一条大鱼便网了过去,成功地将它兜住了,吉米兴奋不已,飞快地提起网兜,可让他没料到,就在鱼儿快要被捞出水面的一刹那,网兜突然破了,那条大鱼随即跑掉了。
⑤吉米大感遗憾,但他觉得这纯属意外,于是又交了钱,重新租了另一个网兜,他又网到了一条大鱼,可在出水时,网兜又破了。
⑥“您的网兜不结实,根本承受不住鱼的重量,您这是在行骗!”吉米生气地对老人嚷道,“快把4美分退给我!”
⑦“真是这样吗?”面对吉米的指责,老人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回应道,“让我用网兜捞一条上来给你看看吧。”说完,老人便操起一个网兜,成功地从鱼缸中捞出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来,只是它是一条小鱼,还不及吉米之前所捞的鱼的三分之一大。“天呀,”吉米惊呼道,“这么小的鱼,也算吗?”“难道小鱼不是鱼吗?”老人反问道,“我又没说不能捞小鱼,是你贪心,一直想着非要捞大鱼呀!”
⑧老人接着继续说道:“很多人在捞鱼的时候和你一样,只将注意力放在大鱼身上,丝毫不考虑手中的网兜够不够结实,能不能承受住鱼的重量,因此十有八九都是徒劳一场。孩子,想捞大鱼,想干大事,固然好,但你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不切实际的目标,往往只会让你无功而返,一无所获呀!”老人最后一边说,一边将钱还给了吉米。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地点变换顺序
B.时间顺序
C.事情发展顺序
D.事物类别顺序
【2】读第⑦自然段画横线句子,思考吉米惊呼的原因是什么?( )
A.佩服摊主捞到了鱼
B.后悔自己没想到捞小鱼
C.认为摊主捞到了小鱼不足为道
D.对于摊主的行骗手段表示愤慨
【3】吉米捞不到鱼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
A.捞鱼的网兜太不结实
B.吉米一心只想捞大鱼
C.吉米上了摊主的当
D.吉米不懂得量力而行
【4】文章第④⑤自然段中先后两次描写网破的细节,试分析这样描写的用意与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文章结尾。
(1)读故事的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老人最后该不该把4美分还给吉米?为什么?联系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类文阅读。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从兜里掏出个指南针给他玩。他拿着摇来摇去,发现里面的小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有发现。难道是小针在作怪吗?他开始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爱好)。
爱因斯坦上了小学,因为他很少说话,有的同学笑他笨,老师也不大喜欢他。
有一天上手工课,大家都把自己的作业交给了老师,老师在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蜡水果等作业中,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后来他站起来小声地说:“有的。”
同学们(惊奇 奇怪)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 摆在桌子上 说 老师 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 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 老师看他这样认真 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1)用“/”画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 ) 渺小——( )
(3)开始老师不大喜欢爱因斯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最后一段中没有标点的加上标点。
(6)读了短文,再结合本篇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本段文字中波义耳发现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蕊试纸在化学领域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可知,选文运用了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证了_________的观点,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13、阅读答题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孙•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我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却九死一生。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这大大出乎我意料。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从10月1日至24日,我连日上船,把我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这几天雨水很多,有时也时停时续。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
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1.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国的( ),小说是用( )人称按( )顺序来叙述的。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人与森林之神(节选)
传说,从前有个人与一个森林之神萨堤罗斯交朋友。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十分寒冷,那人把手放到嘴边不断地呵起热气来。森林之神忙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说:“天寒手冷,呵热气手可变暖和些。”后来,他们同桌一起吃饭,桌上的饭菜热气腾腾,烫得很,那人夹起一点放到嘴边吹。森林之神又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把饭放到嘴边吹?” 他说饭菜太烫,把它吹凉。森林之神对人说道:“我只好同你绝交了,因为你这嘴能一会儿出热气,一会儿又出冷气。”
【1】划线句中的“你”指(_________),变成转述句“你”可以改成(________)。
15、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人人都需要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拓展题。
从所给的事物中自选一个,补写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语句。
蜡烛:它虽然不如电灯那么明亮,但它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带来光明。
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令人垂涎欲滴。请你再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