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换部首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 ______ ______

2、给带点的字注音(9)

(   )  捆(   )  (   )

劳成(   )(   ) (   )

(   )(   )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凄凉——________ 简陋——_________ 寂寞——________

野蛮——________ 忧郁——_________ 叛变——________

4、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   )  (   )  歉(   )

(   )    (   )    (   )

 

5、读拼音,写词语。

shū jí_____ hán hú_____   jú shì_____ cán bào_____

jiě fàng_____   xìng wàng_____   quē diǎn_____ jì tuō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 ①水国:水多。②蒹葭(jiān jiā):水草名。③苍苍:深青色。④今夕:今晚。⑤离梦:离人的梦。⑥杳(yǎo):无影无声。⑦关塞:边关塞外,代指遥远的地方。

【1】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往往要借助独特的景物。从第一、二句能看出本诗是在______季所作,选取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都能够传递离情。

【2】第三句诗的意思是: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和语气可知道最后一句诗的意思是(  )

A.离别后的梦无声无息,就像迢迢关塞一样绵长(有这样的梦相伴,我们如同没有分离)。

B.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让我连离别的思念都无法寄托)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____(填朝代)僧人,能_____。这首诗是__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____诗。

【3】我能猜出“芦芽”是一种植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抓住了画面上的____、嬉戏的____、满地的____、短短的____等景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春景图。

【5】哪一句诗是作者的想象?用“ ”画出来。

【6】读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__________(季节)的,却各有特色。《钱塘湖春行》看似白描,实则重点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句回答)。

2对比这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春夜洛城闻笛》

《钱塘湖春行》

诗的体裁不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表达的情感不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给人的感受不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诗人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美丽的景象。

B.《钱塘湖春行》结尾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C.《春夜洛城闻笛》首句中“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D.《春夜洛城闻笛》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用心阅读并完成练习。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微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的干着。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艰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毫不在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写大禹带领人们开凿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4为了开凿龙门,疏通河道,大禹付出了那些艰辛与努力?请结合文中内容加以概括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都被感动了,人们是被大禹的什么精神感动了?你想对大禹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童年(冰心)

有一次母亲关我在屋里,叫我认字,我却挣扎着要出去。父亲便在外面,用马鞭子重重地敲着堂屋的桌子,吓唬我。可是从未打到我的头上的马鞭子,也从未把我爱跑的癖气吓唬回去……

我常常跑到营门口去和站岗的练勇谈话。他们不像兵舰上的水兵那样穿白色军装。他们的军装是蓝布包头,身上穿的也是蓝色衣裤,胸前有白线绣的“海军练勇”字样。当我跟着父亲走到营门口,他们举枪立正之后,父亲进去了就挥手叫我回去。我等父亲走远了,却拉那位练勇蹲了下来,一面摸他的枪,一面问:“你也打过海战吧?”他摇头说:“没有。”我说:“我父亲就打过,可是他打输了!”他站了起来,扛起枪,用手拍着枪托子,说:“我知道,你父亲打仗的时候,我还没当兵呢。你等着,总有一天你的父亲还会带我们去打仗,我们一定要打个胜仗,你信不信?”这几句带着很浓厚山东口音的誓言,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着!

回想起来,住在海军练营旁边的时候,是我在烟台八年之中,离海最近的一段。写到这里,我觉得我渐渐地进入了角色!这营房、旗台、炮台、码头,和周围的海边山上,是我童年初期活动的舞台。

1两个“从未”说明(   )

A.爸爸喜欢用马鞭子敲打桌子

B.说明爸爸一直以来只是吓唬我,并不是真的要打我,表现了爸爸对“我”的疼爱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说明练勇充满信心;从他的话中,我感受到了______

3“舞台”在文中指的是______。作者把它们称作“舞台”,是因为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写自己在海军练营时候的往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去的尽(jǐn jí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nuó luó)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zhuǎn zhuàn)。于是——洗手的时候,( );吃饭的时候,( );默默时,( );我觉(jiào jué)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líng lín)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báo bó)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划掉文中不恰当的读音。

【2】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内容,将文段补完整。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意思是“我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_____

(2)文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______

【4】“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这句话中“去的”是_____“来的”是________

【5】文中的“痕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

【6】从第2自然段我感受到作者的情绪是________。我觉得用_______的语调朗读这一段比较好。

1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莲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慈祥______ 沉着______ 安定______ 占据______

【2】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有一个表示“看”的词语是___________,请写三个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横线的句子,从“安定”和“沉着”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换成“我看到了他的脸。”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让你用成语来形容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你会用哪些成语?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外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里的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上帝本来以为他并不会被认出来,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上帝了。想不到的是,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轻松  轻易)地就认出他来。农夫趋前向上帝(请安  请求),说:“仁慈的上帝呀!终于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企盼着你的降临,终于来了。”

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是在祈求什么呢?”

“我总是在祈求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上帝回答:“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创造了蝗虫与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人所愿的世界。”

农夫跪下来,吻上帝的脚:“全能的主呀!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许  允诺)我的请

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风,不要雨,不要烈日与灾害,別人的田我不管,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

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__________,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 果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仁慈的上帝,这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搞错了某些部分?”

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

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第7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农夫高兴的成语。

3依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可以唤醒人内在的灵魂。

4这五十年里,农夫在祈求什么?用“~~~”画出来。

5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买馒头

(台湾)林清玄

①家后面市场里的mán tou tān(   ),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②每天下午4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xiān xuān)开。

③掀开蒸笼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雾气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雾气四溢了。

④差不多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还是包子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⑥他说:“án ǎn)的馒头全是手工制作,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⑦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zī wèi(   )。

⑧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xiǎo fàn(   )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层。

⑨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

⑩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

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dàn shēng(   )、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xì nì(   )。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hùn dùn(   )。

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cāng  chāng)桑,每天开蒸lóng lǒng)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雾气,麦香四溢。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和热望。

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好!多么值得感恩!

(有改动)

1读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写词语。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作,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忙到顶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从中可以看出山东老乡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4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买山东老乡的馒头?请分条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面的文字插入原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

A.⑩、段之间 B.段之间

C.段之间 D.段之间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约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9、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那件事让我难忘

提示:请你写一件小学阶段最难忘的事,跟大家一起分享。可以是让你记忆犹新的,也可以是给你带来深刻教训的,还可以是鞭策你不断进步的……只要是“难忘”的就行。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叙事清楚,感情真挚。字数不少于450。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