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查字典,填表格。 

查画线字

先查部首

再查几画

选择正确的字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①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下地移动;②摩擦、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①扰乱;②拦。

 

 

2、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你积累到的成语。(10分)

( )高( )重 ( )( )乐道   ( )风( )号 

一( )独( ) 和蔼( )( ) 世外( )( ) 

恍然( )( )   美不( )( )

描写春天的成语: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3、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_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我们_______有缺点,__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___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__行。_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__改正。

2.今后,我们的队伍里,_______死了谁,_______是炊事员,是战士,_______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______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4、填植物,补充诗句

1、春*满园关不住,一枝______出墙来。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 ___满皇都。

3______ 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停车坐爱______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______混芳尘。

6、小_____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______少一人。

8、羌笛何须怨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_____始盛开。

10.四面_____三面_____,一城山色半城湖。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①立根      。②

     还坚劲,③任尔东南西北风。④

注:①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②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③坚劲:坚韧刚劲。④尔:你。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晞:______。  阳春:______。  德泽:______。  徒:______

3解释下列诗句。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唐宝民

在斯里兰卡的热带森林里,一群野象穿过一条铁路,其中一头小象好奇地停在铁轨上不肯离去。此时一列客车开来,小象被撞到了路基下,其他的象便发火了,一起朝火车冲去,它们用长长的牙去撬铁轨和枕木,一会儿功夫,铁轨和枕木就乱七八糟的躺在了那里。第二天,许多工人在警察的保护下开始修铁路,但修到离野象们50米远的地方时,站在那里的象群开始冲向人群,人们连忙逃进了火车里,象群就把刚刚修好的铁轨又捣毁了。第三天,当局派来了两个排的军队,士兵们一下汽车就摆好了阵形,端着枪慢慢往前走,枪响了,密集的子弹射向了象群,但不是真子弹,而是用来①( )野象的“空包弹”。他们想把野象赶回森林。然而,这个办法也没能奏效,野象们视死如归,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英雄主义气概。于是,就在这一天,政府做出了妥协:停止“战斗”,绕过撞死小象的地方另修一段新铁路,而且要沿整个铁路线为野象和其它丛林动物修一些专门的通道。

②( )。在荷兰北部城市的一个展览厅,工作人员正在摆放400多万张多米诺骨牌,打算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突然,一只麻雀闯进了大厅,并碰倒了其中一张,导致数以万计的多米诺骨牌顺势倒下。看着即将完成的工作③( ),气愤的工作人员开枪打死了这只麻雀。这下惹了麻烦了,因为麻雀在荷兰属于保护动物,主办者的行为引起了动物保护者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抗议,要为麻雀讨还公道。在强大的压力下,主办方做出了一个选择,为这只麻雀举行哀悼仪式,并向全国进行电视直播。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商务印书馆在修订最新版的第11版《新华字典》时,和前一版相比,在与动物相关的解释上删除了如下内容,比如:“狸:毛皮可制衣物”;“鹌鹑:肉可以吃”;“鲳:肉细腻鲜美”;“牛:肉可吃,角、皮、骨可做器物”……

法国学者史怀泽认为:“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上述几件事,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④( )当我们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生命,对它们给予尊重和爱护,世界( )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对所有生命常怀敬畏之心,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1】联系上下文,选词填空。

① A.侵袭 B.吓唬 ② A.无独有偶 B.独一无二

③ A.大功告成 B.前功尽弃 ④ A.只要……就…… B.只有……才……

【2】根据短文内容填表。

作者的观点

具体的事例

写得详细/简略

____

____

____

为麻雀举行哀悼仪式。

简略

____

____

【3】读第1自然段,完成填空和选择。

(1)象群一而再、再而三捣毁铁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野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府为此做出的妥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另修一段新铁路,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政府做出的妥协是一个_____的决定。

A.愚蠢 B.明智 C.无奈 D.简单

【4】读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你认为前一版《新华字典》对动物的解释有什么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摘录文中引用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 ”处隐去了一句被引用的名人名言,你认为应该是哪一句?( )

A.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

B.甘地说:“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C.海德格尔说:“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者,只是它们的维护者,人应该和动物、植物平等相处。”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型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度地集中在脸上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上一副墨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一摸……他常穿的是一件灰色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我没有赶得上看,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它已油渍斑斓。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发在我的头上。他在讲台上来回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地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了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1】用文中原句回答。   

“我”至今不能忘记先生的原因是________

【2】先生给“我”的印象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刻画的。

【3】用横线画出描写先生外貌的句子。

【4】眼镜成了先生最显著的特征,这说明(    

A.先生知识渊博                                                     

B.形象滑稽,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C.突出先生的“凶”                                              

D.既点明先生的特征,又说明其知识的渊博

【5】先生说的“一眼望到底”的意思是________,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

11、读句子,回答问题。

(1)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这句话反映了总理的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这两个特点?用“ ”画下来。

(2)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可以数得清颗数”说明了什么?

“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说明了什么?

这几句话反映了什么?

 

12、阅读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度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版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权。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泰山”比喻:___________;“鸿毛”用来比喻:___________

4说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因为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的死比泰山还重。

5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法。

1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有关问题

《山谷中的谜底》片段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shēn zī) 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shēng  jī) __________________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把文中拼音处写上恰当的词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山谷中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松这个本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雪松我想到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选段的内容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谷中的谜》由旅行者得到的启示你想到了哪些名句.成语或故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部分片段,完成练习。

开头:在共和国珍藏的记忆中,有这样一封情深义重的书信,是朱德写给好友戴与龄的,就是这一封信帮助朱德的两位母亲渡过了难关。

结尾:这封信现保存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中。满纸质朴的语言,饱含着朱德对自己两位母亲博大深沉的情意,也体现了革命者大公无私的坦荡胸怀。

1用“_____”画出开头和结尾中相呼应的内容。

2对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B.这样写突出了这封信的珍贵和朱德对两位母亲深沉的情意

C.开头和结尾中有的句子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是意思相同,这样写重复了

D.文章运用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使整篇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主题明确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边的青蛙在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客们前赴后继地来到桂林,欣赏这里的山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每天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点钟不到,我们就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清凉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阳腾空而出。(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把云块向我们推来,越来越近,简直伸手可捉。(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不会忘记几年来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黄山的松树挺秀坚劲。(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挂在岩壁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全部向空中生长。(用带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创新习作天地。

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独立攻克过难题,搞过特色活动,如书法、绘画、小制作、小发明……每逢我们成功的时候,心中总有无尽的喜悦。请你把做某件事情的经过及成功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