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照样子,写词语。

空空落落(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门万户(含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三字经》内容补充完整。

玉不琢   _______   人不学 _______       为人子   _______   亲师友   _______

香九龄   _______   孝于亲 ________     融四岁     _______   悌于长   _______

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2)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作者思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5)《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_____,课文主要写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的内容。

(6)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就汉族而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民族戏剧来讲,有能演三五天还没结束的__________,有堪称国粹的____________等;古诗里也有对习俗的描写,《寒食》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

4、给下列带点的词语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这少年便是闰土。_________

(2)我真踟蹰起来。_________

(3)我远远将在棒上的绳子一拉。_________

(4)其间有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带银圈。_________

5、下面四个词语的排列顺序,唯一正确的是(  )组。

A. 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微波荡漾水平如镜

B. 水平如镜微波荡漾汹涌澎湃波涛起伏

C. 波涛起伏汹涌澎湃水平如镜微波荡漾

D. 汹涌澎湃波涛起伏微波荡漾水平如镜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④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④宜:和顺、亲善。⑤室家:这里指夫家。⑥有蕢(fén):即蕢蕢。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⑦蓁(zhē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______

②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______

③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______

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

A.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解释词语。

中庭:__________________               地白: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写月夜。“地白”从__________来写;“冷”从__________来写;“树栖鸦”从__________来写。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ǔ  shù)枝梅

wéi  wèi)有暗香来

2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表现 _____________

3从“凌寒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 _______________ 的品性,这种品性也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4“暗香” 喻指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句子填空。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请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语段中的意思。

(1)沉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缥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沉郁”“缥缈”两个词语,既点出了_________________,又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0、精彩句段我来品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去世,作者感受如何?从哪个句子中可以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我的愿望_______

A. 作者想以死伴随母亲于地下的愿望。

B. 作者赡养母亲的愿望。

C. 作者希望母亲存活于世的愿望。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xiāo  xiào)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sì shì)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 雄厚)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  撒满)了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和词语,打“√”。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哄”在字典里共有三种读音:①hōng; ②hǒng; ③hòng。在词语“哄堂大笑”中应读第___种读音。我能用另外两种读音各组一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

4“宏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不仅无钱,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8座”说明_________________,“开山鼻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池畔。月光似水,静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和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昴,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二泉映月是无锡惠山的一个景点,摘录课文中描写二泉映月景色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完成练习。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为什么会听到叹息哭泣?阿炳听到的倾诉呐喊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乐曲,它的旋律是怎样的?

①用文中的语句来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曲子要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河和大海

一天,河水涨起来,小河变宽了。小河暗暗高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他得意地游到大海去,可是怎么也看不到岸边。他说:“啊,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海比我大得多!”

大海听见了,笑着对他说:“是啊,我是比你大得多。不过,要是没有无数河水流到我这里来,我也不会这么大呀!”小河听了,对大海更佩服了。

1本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找出小河说的话和大海说的话。  

__________

3听了大海的话,小河为什么对大海更佩服了?  

__________

4文中的小河和大海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吗?  

__________

14、阅读大舞台。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个幸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幸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女孩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成反问句。

小孩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展示。

你一定尝试过做一件没做过的事吧?也许你成功了,从中体会到无比的快乐;也许你失败了,没关系,你也会有所感悟。以《我成功了》或《第一次 》为题写写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不少于 4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