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辟”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为了躲______公安的追捕,他在这个______静的小山村隐姓埋名,过起了山野村夫的生活。每天,他拿着砍刀到山上______柴,回到家就把帽子往墙______上一挂,生火烧起饭来。
2、补全词语。
出其(______) 飞蛾(______) (______)群游 (______)融化
磕磕(______) 顾全(______) (______)东流 (______)还寒
欲出(______) 料事(______) (______)估量 (______)而出
膘肥(______) 高谈(______) (______)招展 (______)匆匆
黝黑(______) 呼朋(______) (______)绝路 (______)丰满
3、猜谜。
1.云儿抹远山,天端掩明月。(______)
2.欢天喜地贴对联,敲锣打鼓笑开颜。(______)
3.沙漠上面一只船,船上载着两座山。远看像笔架,近看一身毡。(______)
4、下列选项中,感情色彩不同的一组是( )。
A. 唇枪舌剑 巧舌如簧 油嘴滑舌
B. 赤胆忠心 披肝沥胆 碧血丹心
C. 巧夺天工 妙手回春 百步穿杨
5、给下列字注音。
契 揠 槁 趋 闵
6、春草
(宋)刘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柴。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本诗的第三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水边原上乱抽柴”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
【2】诗中描写了_______到______ 路上的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___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
【4】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7】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醉太阳
丁立梅
①阴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了一点雪。春天,shān shān lái chí。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了花。粉蓝粉蓝的,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况且,婆婆纳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②雨止。阳光哗啦啦来了。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于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沉睡的树木醒了……昨天看着还光秃秃的柳枝上,今日相见,那上面已爬满嫩绿的芽。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弹即破。
③春天,在阳光里bá jié shēng zhǎng。
④天气暖起来。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了——好暖和啊。爱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换上了裙装。老人们见着了,是要杞人忧天一番的,他们会唠叨:“春要捂,春要捂。”这是老经验,春天最让人麻痹大意,以为暖和着呢,却在不知不觉中受了寒。
⑤一个老妇人,站在一堵院墙外,仰着头,不动,全身呈倾听姿势。院墙内,一排的玉兰树,上面的花苞苞,撑得快破了,像雏鸡就要拱出蛋壳。分别了一冬的鸟儿们,重逢了,从四面八方。它们在那排玉兰树上,快乐地跳来跳去,翅膀上驮着阳光,叽叽喳喳,叽叽喳喳。Jī xù了一冬的话,有得说呢。
⑥老妇人见有人在打量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先自说开了:“听鸟叫呢,叫得真好听。”说完,也不管我答不答话,继续走她的路。我也继续走我的路。却因这春天的偶遇,独自微笑了很久。
⑦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了小女儿,沿着河边的草坪,一路走一路在寻找。阳光在她们的衣上、发上跳着舞。我好奇了,问:“找什么呢?”我们在找小虫子呢。”小女孩抢先回答。她的母亲在一边,微笑着认可了她的话。“小虫子?”我有些jīng yà了。“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们寻找春天的小虫子!”小女孩见我一脸迷惑,有些得意了,她响亮地告诉我。
⑧哦,这真有意思。我心动了,忍不住也在草丛里寻开了。小蜜蜂出来了没?小瓢虫出来了没?甲壳虫出来了没?小蚂蚁算不算呢?我想那个老师真有颗美好的心,我替这个孩子感到幸运和幸福。
⑨在河边摆地摊的男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银饰,摆了一地。阳光照在那些银饰上,流影飞溅。他蹲坐着,头稍稍向前倾着,不时地啄上一啄——他在打盹。听到动静,他睁开眼,坐直了身子。我拿起一只银镯问他:“这个,可是真的?”他答:“当然是真的。”言之凿凿。
⑩我笑笑,放下。走不远,回头,见他泡在一方暖阳里,头渐渐弯下去,弯下去,不时地啄上一啄,像喝醉了酒似的。他继续在打他的盹。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1】拼读文中的拼音,将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题为《醉太阳》,开头却从雨雪写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末感慨:“春天的太阳,惹人醉”。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人们对春日阳光的沉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作者沉醉于太阳。其实,风、霜、雪、雨皆有独特之处,请选择其一,仿照文中记事的片段写一段话(尤其注意画波浪线的短句),要求有人物,有场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理想的风筝 (节选)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1.选出对这段话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选项( )
A. 刘老师追风筝。
B. 刘老师感觉到生命的强壮。
C. 刘老师爱逞强。
2.文中“故意”一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是:
3.“理想的风筝”究竟寄托着刘老师什么样的理想呢? 请选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 )
A. 对生活的热爱。
B. 生命的顽强。
C. 自信乐观。
D. 天真可爱。
4.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11、结合材料,完成以下两题。
在福州杨桥路,有一处名人故居。走进故居院子里,可以看见一面石碑,上面的部分碑文是:一座宅院,两位名人。同一片屋檐下,先后走出两位大写的人。一位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一位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一位秉血荐轩辕的男儿志,投绝笔为檄;一位为照亮人类的生命路,举橘灯为炬。
碑文中提到的“两位大写的人”分别指谁?请分别写出他们的一部作品。
(1)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
(2)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鼠的尾巴
小松鼠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可它不知道尾巴有什么用。
一天,松鼠妈妈要去采松果,对小松鼠说:“屋子脏了,你打扫一下。”“没有扫帚,我怎么打扫哇?”“扫帚就在你身上啊。”松鼠妈妈说完,就出去了。小松鼠找遍了全身,发现尾巴就是最好的扫帚。它用尾巴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冬天来了,大雪纷飞。小松鼠躺在屋子里准备睡了。“乖乖,盖上你的被子!”松鼠妈妈说。小松鼠马上明白了,它把毛茸茸的大尾巴盖在身上。外边寒风呼呼地刮着,小松鼠却感到很暖和。
小松鼠想,我的尾巴用处还挺多呢!
【1】短文中“ABB式”的词语是_______, “AABB式”的词语是________。
【2】小松鼠尾巴的用处有________, ________。
【3】找出最能体现短文中心的一句话。
【4】读了短文,我知道小松鼠尾巴的特点有( )。(填序号)
①又大又蓬松
②有厚厚的毛
③非常灵巧
13、课内阅读。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请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这句话在选段中的作用是 。
【2】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遇到叛乱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多选)
A.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
B.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
C.打起桩来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D.没有任何防御力量或者手段来抗击野人或者野兽的袭击。
【4】从鲁滨逊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完全布置好住所这件事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体现了鲁滨逊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七根火柴(节选)
就在这一瞬间,①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②那个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了,像擎着一只注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③“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然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标序号的句子描写方法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文中“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 的方向……”中的“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文字表现了无名战士的什么精神?( )
A. 用自己的行动鼓舞大家前进的献身精神。 B. 一心想着部队,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精神。
C. 至死不渝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可贵精神。 D. 爱护集体财物,严肃认真的精神。
15、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修改。
孔子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事业,他时常为能培养出优秀弟子而感到安慰。他常常以谦虚严谨、知难而退的态度鼓励弟子勤奋好学。
16、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这是事实。(把一般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一个包含两个以上叠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小朋友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
19、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直述句与转述句转换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玲在中队会上说,她负责帮助肖兵补习生病时落下的功课。(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到楼上。(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笔下生辉。
课堂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它见证了我们的求知,装载着我们学生时代成长的每一丝回忆。提起课堂,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是难忘的一课?是课上某个瞬间?某件事?某个人?还是……请以“课堂”为话题,把你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题材不限,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以上。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如果需要写学校名就写“育才小学”,老师名字就用“王老师”或“张老师”来代替,学生名用“李宁”或“刘娟”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