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英雄:____________   黑手:____________

稻菽:____________   依稀:____________

2、语言积累

不经一事,_________________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高适《别董大》中有句与上述诗句中的“无故人”意思相反,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④每当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往往一筹莫展,可经过冥思苦想,会突然发现问题的根源,难题也就迎刃而解,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3、你能写出由数字组成的成语吗?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前后照应是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请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压根儿—— (   )   诧异—— (   )  

继而—— (   )   萌发——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诗歌鉴赏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在体裁(形式)上属于 诗,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   派诗人。

A.五言绝句;山水田园 B.五言律诗;山水田园

C.七言绝句;边塞行旅 D.七言律诗;边塞行旅

2下列对诗歌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作者偶然路过朋友的农庄,却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B.三、四句中的“合” “斜”二字,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城外山峦起伏的优美的农村风光。

C.五、六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作者与朋友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农村风味和劳动生产的气息扑面而来。

D.七、八句写重阳节再来,自然流露出作者对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主客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7、小古文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注释]①耒(lěi):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

1这两首诗都是写________,都表达了______之情,《春夜喜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________ (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春雨》中描绘的是春雨____(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_____”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

3这两首诗中,杜甫认为春雨好在_____,周邦彦认为春雨好在____

A.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B.春雨水量可观 

C.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  D.春雨来得及时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春夜喜雨》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如诗句“好雨知时节”;而《春雨》中采用了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如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________

(2)《春夜喜雨》采用了拟人和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的润物无声和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_______

(3)《春雨》在写作手法.上也采用了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把池塘涨满了。_____

8、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现代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一)整个大地百花绽放…

[白俄罗斯]马克西姆。唐克

整个大地百花绽放。在它面前

我感到羞快。我向前迈了几步。

又突然停了下来。真的。我怎么敢

在会唱歌的草儿的嘴唇上走过,

在像睫毛一样湿润的草茎上走过

在这些有生命的像星星一样的眼睛上走过?

看来。在这黎明的宁静时分:

我明白了。为什么鸟儿要飞。

【1】诗句“在它面前"中的“它"指( )

A.百花绽放的大地

B.黎明的鸟儿

C.会唱歌的草儿的嘴唇

D.湿润的草茎

【2】“我感到羞怯”是因为( )

A.“我”为自己想摘花的念头而感到不好意思。

B.“我"为自己对花儿的践踏而羞愧。

C.“我"为大地的美而深深震撼。

【3】“我怎么敢在会唱歌的草儿的嘴唇上走过。在像睫毛一样湿润的草茎上走过”,诗句采用了_____ (A.反问 B. 排比)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__之情表达得更强烈。“在会唱歌的草儿的嘴唇上走过”运用了______(A.拟人B.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像睫毛一样湿润的草茎上走过”运用了____(A.拟人B.比喻)的修辞手法,“眼睛”指的是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诗生动地描绘出______ (A.黎明时分 B.傍晚时分)草地上________的美丽景象。

【4】这首诗的题目是《整个大地百花绽放……》可是诗人只描写了草的美。而对百花绽放的美景却不着一点笔墨。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哈克的父亲是个酒鬼,从不管他,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在镇民眼中,他是个无赖,而孩子们都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伙伴。汤姆把当海盗的想法告诉了哈克。哈克说海盗都是些胆大的人,他们约定半夜到墓地去试试胆量。

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岛。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

镇上的人们找了他们好几天,急坏了,怎么也不见孩子们的踪影,渐渐地绝望了。星期日,镇民们在教堂为他们三人开追悼会。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牧师发现三个调皮鬼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堂,来到亲人的面前。

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混在旁听席中的乔埃大惊,落荒而逃。汤姆和哈克成了小镇的英雄。

汤姆的冒险心一刻也没有消失过,他知道传说中海盗都会把金银财宝埋藏在干枯的老歪脖树下,他和哈克要去寻宝。有一天,他们来到鬼屋翻寻时,真的遇上了鬼——乔埃和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准备把抢来的金币藏起来。两个强盗商量着要把这些金币一同藏到“二号十字架下面”,这些话被藏在楼上的汤姆和哈克听得一清二楚。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国著名小说家________的代表作。小说以____________为线索,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2】选文写了汤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历险。

【3】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他( )

A.足智多谋,没有同情心。

B.对现实环境持赞同态度。

C.一心要冲出桎梏,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D.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4】通过学习本文,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天净沙·秋》

①“天净沙 ,是 代散曲家   描写   的一首小曲。

飞鸿影下:  

作者抓住了  

这六个典型景物写出了秋天傍晚的萧条。接着描写了 ,把秋天的色彩美呈现在眼前。

我还知道元代的   的作品是  

 

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下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文章第2自然段讲_________________,采用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的方法。第3自然段讲________________,采用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的方法。

(2)“粉身碎骨”在文章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树的生命力极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13、阅读理解。

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划掉;在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括号中的词有一个是文中词语的近义词;在这个词的下面画“√”。

尤其(实在 特别 其实) 开拓(开展 开辟 开阔)

决断(决定 决心 坚决)

3“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________“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________

4短文中共有三个问句。

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_______作用,第_______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_____________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____________

5读第⑤,第⑥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⑤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这一句相照应。用“ ~~~~~”在这一自然段中画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2)第⑥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1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多忙,对我的问题(       )很感兴趣,(       )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都是虽参中字出后来听母亲说,军间张作霖要派人来搜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②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从这组关联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局势越来越严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轻易”在文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字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概括文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我们多读、多想、多积累。

我们慢慢地能够顺利地阅读古文了。

_____________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加工厂。

(1) 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一个汉语家园。(修改病句)

 

(2) 乡亲们说:我们要做好生态农业。(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人类 语言 发展  变化 (连词成句)

 

(4) 农民们把米粉出口到美国。(改为被字句)

 

(5) 难道你不认为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吗?(改为肯定句)

 

 

20、小鸟在树枝上鸣叫。(根据不同的情境扩写句子)

①被老师夸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考试失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微写作。

题目:   我想对你说。

要求:2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