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北京卷)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但成语中的“手”你又知道多少?请写出不同意思的关于“手”的成语。

(1)形容敏捷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凶狠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高兴_________________ (4)形容亲密_________________

(5)形容无能_________________ (6)形容惊慌_________________

(7)形容顺利_________________ (8)形容冷漠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匆匆》一文紧扣“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先写日子____________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日子________。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2.《那个星期天》写出了孩子在_________________的孤寂、落寞、痛苦,以及母亲想带他去玩却又___________的无奈,焦急,惶惑,这些描写让我们深受触动。

3、给下列词语写出一个近义成语,一个反义成语。

近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近义成语 反义成语

奋不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头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心一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写动物的名称,组成歇后语。

1_______扑火——自取灭亡   2)热锅上的________——团团转

3_______过街——横行霸道   4_______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5_______上树——全靠一张嘴  6)骑________看唱本——走着瞧

5、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pào kuān wèi dān ge yán lùn yān zhī fēi fú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bō xuē jì tuō mǐn gǎn hóng liàng fān xiāng dǎo guì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写的《_________》,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不论平地与山尖,

采得百花成蜜后,

1把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2选择下面汉字的正确解释。

(1)尽_______A.完  B.都   C.全部用出

(2)占_______A.占据 B.姓 C.处于某种地位

3运用“不论……还是……都……”这几个关联词,说一说第1、2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两句诗中与“甜”字相呼应的字是“___”,与“辛苦”相呼应的词或短语是“_______”。

5这首诗借蜜蜂歌颂了________,讽刺了________

8、比较阅读。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_

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马诗》的作者是明朝名臣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_________,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____________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_____________,二是指诗人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写到马和竹的诗句有哪些吗?试各举一个例子。

马:______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三打白骨精(节选)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zǐ zi)和儿女。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后,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lóu lǒu),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   》,作者是   。其他三部名著的名称

和作者分别是:《   》( ),《 》(   ),《 》(

2“√”选择出括号中正确读音。

3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充分暴露了它 的本性,片段中 ”“   等字或词语具体表现了这一点。

4文中划线句子,突出表现了孙悟空_________的特点。

5我们对课文中的唐僧应持什么态度?请联系具体内容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观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光,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沿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今天,月亮绕地球一周需用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一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4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的3倍,这就是说,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一个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________”。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7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二十五有了。

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多项选择)。

A. 分类别   B. 列数字   C. 作比较   D. 下定义

E. 举例子   F. 打比方

45节横线上应填(    

A. 初四   B. 初五   C. 初九   D. 十五

5最后一节中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下列与历来一词对应的表时间的词语有(    )(多项选择)。

A. 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   B. 4亿年前   C. 7千万年前   D. 今天

65节说明了3个不同时期月亮绕着地球旋转的情况,这3个时期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曰:“   。”舟止,从其所契者如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在横线上默写原文。

2把所填入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人的糊涂体现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源自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从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基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从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照样子,写词语。

一块块: _______________

空空落落: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坐在草从里看她们”句中的“她们”指的是 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写了“我”在苦苦等待母亲买菜回来,写了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语段阅读。

瓶子满了吗?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研究生讲课。时间管理专家做了一个小实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始时,时间管理专家说:“我们先来做个小测验”。他拿出一个广口的瓶子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一块地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异口同声:“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小石头,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小石头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 

“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一个心急的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

“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你的信仰,教育,梦想,或是和我一样,教育指导其他人。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到。”

那么,你正在阅读这篇短文,可曾试着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今生的“大石头”是什么?然后,请把它们先放进你人生的瓶子。

1解释词语。

异口同声:_________________

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管理专家先在瓶子里放______,接着放______,然后又放了______,最后放了______

3时间管理专家认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波浪线画出来。

4你心目中的“大石头”是什么呢?你觉得你的生命中还应该放些什么,该怎么把自己人生的瓶子装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做过什么有趣的实验吗?说以说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她依然往前走着。不过,一步比一步(迟缓 迟钝)。快走到门口时,她站住了。她那被极度疲惫和委屈情绪弄昏了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智慧 理智)回到了她的心中。她像一截木头被钉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袁伟民也站在原地没有动,目光盯着这位(任性 倔强)的姑娘,他像一尊石雕似的,手里还抓着一个球,一副随时准备砸出去的样子。

招娣(迈动 移动)脚步了。不过,她不是往前去,而是来了个向后转,步子那么猛,动作那么冲。

1根据所学原文,选择正确的词语。

2选文中一截木头形容      ,说明   

     

3选文第2自然段用    的修辞手法,      比喻成      ,表现出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16、照样子,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___________

(2)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________

(3)他的生活过得很不好,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_________

(5)我很饿,饿得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3)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干脆别读这本书。(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2)我竟然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3)家家户户在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4)水镜先生派书童去诸葛亮住的隆中访问。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19、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读了上面的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你欣赏什么?是老师、同学、父母、还是什么物、景,还是哪一种品德、习惯?你被人欣赏过吗?请你围绕欣赏写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习作。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