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黑龙江卷)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写词语。

写一个含有动物的成语:________

写一个心理活动的成语:________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欲”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欲”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欲”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随心所( )             求知( )             震耳( )

3、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______

2.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______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_____

4.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_______

4、形近字组词

供(   )挪(   )反(   )幻(   )扭(   )

拱(   )娜(   )返(   )幼(   )纽(   )

5、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中国的象牙雕刻举世闻名。

查划线的字

部首

字音

应取得解释(在序号上面画“√”)

世闻名

_______

____

①举动②往上托,往上伸③推选、选举④提出⑤全。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wēi yí________ páng bó________

【2】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3】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阅读理解。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诗人,因此他被称为________

【2】“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分别是________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________》和《________》。

【3】李白的这首小诗写的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____________,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4】诗句“________”这两对诗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8、读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新视野。

_____

每逢五月,石榴就开始开花结果。

儿时,母亲没有好东西给我吃,便在树上摘下熟透的石榴用手掰开,破裂的石榴皮渗出苦涩的黄水,黄水流过,里面便露出亮晶晶的籽儿,清香甘甜。我不喜欢吃那个,在我看来,自己家树上结满了石榴并不稀罕。我常会当着母亲的面,把那些籽儿洒在地上,并用脚使劲跺碎,浓厚的汁液沾满我光裸的双脚,脚上常被石榴皮上的黄水儿染成难看的黄色。我恨那种颜色,认为是它将我们的童年弄得没有滋味,在那样的岁月我思念的是糖块儿,香喷喷的点心。石榴在我看来是最廉价的食品,母亲不过是心疼那几毛钱,不过是想哄着我不要闹,越是这样,我越是仇恨着石榴,希望它身上长虫,永远不要结出那种我不喜爱的东西。只是,不管我如何痛恨,它还是旺盛地结出果子,在向着太阳的一面挑战似的向我展示着那玛瑙一样的姿态。母亲总是小心地摘下来放在篮筐里,找个僻静的地方吊挂起来。偶尔会在我吵闹的时候拿出一个,或是递给邻家的小孩。她把那些剥开的石榴皮攒起来,像收藏宝贝一样。记忆中母亲把所有我认为无用的东西看作宝贝,连干巴巴的石榴皮都不放过。

入秋,母亲把石榴皮晒干,说能入药。她常将皮煎成水分期给我们服用,并不细说它的妙处,但我却是村子里感冒次数最少,也没有得过蛔虫病的孩子。究其原因,乡医说要归功于母亲熬制的“苦水”。后来不少的母亲到我家寻找妙方,母亲递给她们一些干巴巴的石榴皮,并详细说明用法儿。虽说我也会偶尔佩服母亲,但在那时,我并不了解她育儿的苦心。

而经过了时光的磨砺,我逐渐发现,母亲竟很像干瘪的石榴皮,她的脸越来越被那种黄色包裹起来,紧巴巴地糊在岁月犁过的地方,失去了往日的光华。而我们,却在它的包裹下,晶莹透明,红润滋养,洋溢着青春的色泽,透彻着生命的光彩。在我们一个一个东张西望地被世界的温暖拥抱起来,被那热切的阳光锤炼得更加美丽饱满,那干瘪的老石榴皮却随着光阴老去。在人们对着石榴籽儿赞不绝口时,再也没有人提起它的包容,豁达,慈爱。若是没有它的无私滋养,怎么会有那些美丽绽放在世界上。我从没有感谢过母亲为我剥开石榴,也从未认真地回顾她低垂的眼帘。我记着有过这么一幅画面,面对我的吵闹,母亲无声地拾起那散落在桌边的石榴籽儿,再放在石榴皮内默默地裹起来。她手上的黄水一滴一滴在落下来,像是沾满心酸的泪水,我们正是在那苦涩的黄水中健康地成长起来,它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智慧,反倒使我们更加聪明丽质。

至此,我才知应该感谢母亲,感谢她石榴一样的滋养与胸怀,而母亲却已不在了。

1根据文章内容,给短文取个题目:___________

2默读第一处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母亲见“我” 这样会怎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第二处画线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榴皮有什么功效?作者为什么把母亲比作石榴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有没有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不一样的爱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瓜农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瓜农一路恶声威胁。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垂头丧气,任凭瓜农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瓜农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瓜农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无地自容,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瓜农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人赃俱获:______________

(2)调侃: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从“揪”一词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方面)

【4】第④自然段“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联系上下文,“惨剧”一方面是指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5】第⑥自然段“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和别的父母的表现形成________

【6】第⑦自然段“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拒绝的是___________,之所以说“伟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文宇,回答问题。

1915年10月,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娃娃“投生”到这个清贫之家,这就是我。大伙儿见我胖乎乎挺逗人喜欢,便起了个小名叫“狮仔”。莫看名字威风凛凛,不知怎的,学话比一般孩子晚多了,直到三周岁口齿才清楚些。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我排行当中。

我们年纪很小,父亲便教我们读书识字。他的旧学功底很深,教的是四书五经。他的视力在年轻的时候就坏了,看东西很吃力,常拿出一叠叠学生作文,唤着我的小名:

“狮仔,念念!”

我便“咿咿呀呀”,照本宣科地读了起来。他一听就记住,听到妙处,往往露出欣慰的微笑,甚至出声叫好。

我真怕他检查作业。一旦发现错别字,他就沉下脸来,低声但却是严厉地叫:“狮仔! ”于是,我只好乖乖地伸出手,让他打手心。且不论这种教育方法得当与否,挨打的滋味总是不好受的,这倒使我养成了从小就认认真真做事的习惯。童年吟诗、联对子、背古文……就是没想到将来要跟什么“物质”、“分子”打交道。我至今十分感谢父亲的严格要求,为我打下了良好的语文基础,使后来的学习和研究顺利多了。

1第一段写出了“我”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怕父亲检查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词“乖乖”,原指顺从,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摘出最生动的描写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节目简介】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朗读者,“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材料二:【节目列表】

播出时间

期数

主题词

朗读者

朗读书目

20170218

第1期

遇 见

濮存昕

老舍宗月大师

   

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

柳传志

柳传志《写给儿子的信》

……

……

20170225

第2期

陪 伴

郑渊洁

郑渊洁《父与子》

蒋雯丽

林清玄《百合花开

杨乃斌

冰心《不为什么》[

……

……

材料三:【新闻现场】

本报讯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7日晚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总决赛中,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取胜。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摘自《每周文摘》)

材料四:【各方声音】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宏看来,中华经典诗文能提升审美品位,并对抵制日渐粗鄙的网络语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文卫华认为,文化类节目虽然主题各有侧重,但大多集中在文字、诗词、历史等人文领域,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对文化内涵的开掘还不够深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诗词大会”可以激发人们对诗词的兴趣。但要真正深入人心、影响人的气质,光靠几台节目热闹热闹,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亚军彭敏谈道:如果用功利主义心态看,背诵诗词是无用的,但诗词可以重塑国民性格和灵魂气质,这就是“无用之用有大用”。

网友评论:有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诗词能提升人的气质的;有认为背诵诗词,可给在校读书的孩子做榜样的;也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只要动手查一查就知道了,不必为此费时费脑,有背诵诗词的那个时间还不如去赚钱。                                

(综合《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以及互联网上新闻信息)

【1】判断下列信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

(2)《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证明了文化类节目未必会“冷”。( )

(3)朗读的技巧是《朗读者》节目最想展现的。( )

(4)冯骥才和彭敏认为背诵诗词是无用的。( )

(5)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文卫华希望文化类节目不只是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更重要是开掘文化内涵,并联系现实的生活。( )

【2】请给“材料三”拟一个新闻标题。(请注意交代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_______

【3】结合材料二,请你说说朗读者这个节目受到欢迎的原因,至少两点。

_______

【4】材料四中,关于“成年人是否需要背诵古诗词”,大家有不同的观点,你怎么看?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以上材料或联系生活,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

13、课外阅读。

美国海关有一批被没收的自行车决定拍卖。拍卖会上,每次叫价的时候,总有一个10岁出头的男孩喊价,而且总是以“5块钱”开始出价,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行车被别人用30元、40元买去。拍卖员问那个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格来买,男孩说,他只有5块钱。

拍卖会继续进行,那男孩还是给每辆自行车相同的价钱,然后又被别人用较高的价钱买了去。后来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首先出价的男孩。

眼看拍卖会就要结束了,只剩一辆最棒的自行车,车身光亮如新,有多种排档,有10段杆式变速器、双向手刹车、速度显示器和一套夜间电动发光装置。

拍卖员问:“谁出价?”这时站在最前面,几乎已经绝望的小男孩说:“5块钱。”

拍卖员停止唱价,停下来站在那里。所有在场的人都看着这个小男孩,没有人出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价,直到拍卖员唱价3次后,他大声地说:“这辆自行车卖给这位穿短裤、白球鞋的小伙子!”此语一出,全场鼓掌。

小男孩拿出握在手中的5元钱,买了那辆漂亮的自行车,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去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每个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个世界增添多少美好和欢乐。

【1】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聚集——( )                  绝望——( )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最后那辆自行车是最棒的?用“ ”画出来。

【4】你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男孩,拍卖会后,你会对在场的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默默时,便从____________;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按照原文在横线上补充语句。

2联系选段想一想,选段中用“匆匆”形容的是___________

3请你用“﹏﹏﹏”画出选段中最能体现“匆匆”的一句话。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根据提示,仿写选段中的句子。

聊天的时候,日子________;看电视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玩耍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

5抓住加点字分析句子的意思,然后选择一个字概括。

(1)“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走了一日。”日子“溜”得______

A.易   B.难   C.慢

(2)“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过了。”日子“闪”得______

A.急   B.快   C.好

6读了这段话,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会想起少年。

扩句)

(2)一位 从后台    白发老者  灯光下  矮小结实  走到。

(连词成句)

(3)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

(缩句)

 

18、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

19、句子乐园。

【1】小守门员敏捷地把球挡回去了。(改为字句)

【2】杨靖宇难道不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她现在听课认真。她现在精神焕发,信心十足。(用关联词连接)

【4】讨论时,同学们发言特别激烈。(修改病句)

【5】这堂课,王老师给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难忘的印象。(修改病句)

 

20、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这个仪式你难以回避。(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难过、害怕、愤怒、感动、愧疚……你有过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呢?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写一写,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