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组成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根据要求填一填。

1.在括号中填入表示夺得第一的四字词语。(不要重复)

学校艺术节上,志远在街舞比赛中________,琪琪在钢琴比赛中______,玲玲在绘画比赛中______

2.在括号中填入形容知识丰富的四字词语。(不要重复)

饱读诗书让宁宁_______,酷爱阅读让大山______,熟读四书五经让我_______

4、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四字词语。

(1)中国的兵乒球比赛在世界拿到第一已经是很常见,不足为奇的事了。______

(2)为了补上落下的功课,他就像饿了渴了需要饮食那样地学习______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抑制——( )   典型——( )   考察——( )  凝望——( )

企盼——( ) 喧哗——( ) 虚弱——( )  承诺——(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_________的精神。

2________”一句写景,既交代了时间是在________,又烘托出了战前的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一句写出敌人夜间的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______

4卢纶的《塞下曲》中还有一首:“林暗草惊风,______________,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的事。诗中表现了将军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理解《塞下曲》一诗,并判断对错。

(1)全诗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____

(2)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可以通过领悟诗意想象出一幅战争的画面来。____

7、课外阅读。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

(2)路上行人断魂。_____

(3)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

(4)牧童指杏花村。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天气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词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踏青

连天微雨下不停,今朝才放晴,日暖风和动游兴,郊外来踏青。披柳丝,穿花径,曲折向前行。临水观鱼,登山听莺,赏不尽好风景。

——选自《民国老课本·歌谣》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郊外踏________

①青色。   ②青草。

(2)水观鱼________

①到,来。   ②挨着,靠近。

2文中描绘踏青时天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踏青途中看了哪些风景?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____”。

4如果我们也去郊外踏青,会看到怎样的好风景?请仿照原文写一写。

________绿树,________野花,________向前行。凭栏________,登舟________,赏不尽好风景。

10、现代文阅读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含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也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扣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第①段划线语句手法多样,情感丰富,例如 这个动词以及   这个比喻就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掩门的轻柔,从中既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 ,也可以感受到孩子对父亲的

2第⑤段中说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请从文中概括出作者所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联系上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⑨段划线语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⑦段划线的句子写得很好,试品味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简要概括本文第⑤~⑧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

1)离开时将门轻轻一合,发出一声清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开时地一声关上,发出巨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反映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本文主要的笔墨是写关门,而第⑧段却写叩门,有离题之嫌,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年味

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二踢脚、麻雷子,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爆竹声中一岁除”,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

酒香味。亲朋好友利用过年时节欢聚一堂,喝酒庆祝,到处酒香飘逸。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蒸馒头味。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饺子味。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

尽管城里的年味各种各样,别具特色,但我总还是想念家乡的年味。

【1】选文中的“年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 )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说到了想念家乡的年味,这样显得重复。

B.文中第一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之情。

C.本文详略安排得当。详细写了过年的硝烟味、饺子味,略写了酒香味、蒸馒头味、墨香味。

【4】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

【5】作者认为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文段,完成练习。 

牛的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它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眸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倒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哗,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老牛的两次哞叫,你能听懂吗?凄厉哞叫是在________仰天长哞是在________

②与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老牛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试着写一句含有这两种描写方法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创新阅读

花灯

萧乾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必然都占据着极为特殊的位置。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能吃上樱桃和粽子,前额还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再怎么穷也得吃上一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在这个节日里,漂泊在外的游子最伤感,这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望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指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即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的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等。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吹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大道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灯上也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要刀要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一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热闹。

(有删改)

【1】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__________句,突出中国春节的_____________

【3】把纽约第五大道的霓虹灯与北京的花灯进行____________,突出北京花灯富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14、课内语段赏析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      )怎样用力,(    )不能把鸡蛋捏碎。人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发现薄薄的蛋壳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它能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了(    )轻便(    )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新火车站以及其他许多著名建筑  屋顶都是这种  薄壳结构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3科学家从鸡蛋的哪一方面得到启发,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动物能做人类的老师?你能举出相应的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这件事情必须你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什么人到了这里,都会被珠峰巍峨壮丽的景色所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用修改符号修改)

(2)天上飘下雪花。(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4)魁梧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缩写句子)

(5)你对别人付出了真诚。   别人会以真诚回报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

(6)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18、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9、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雄的故事,我们怎能不为之肃然起敬?(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作业后,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检查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或是关于个人的,或是关于家庭的,或是关于社会的……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一篇记叙文。写之前想一想,选择什么材料能够更好地表达你的心愿,把内容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

要求:

(1)题目自拟;

(2)写清楚自己的心愿,内容具体;

(3)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字数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