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助资料,品读诗句,体会诗人的志向。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资料:明英宗正统年间,当时的地方官入京觐见皇帝时都要先带着贵重的礼物去拜会王振,只有于谦是个例外。有人劝他带点儿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
①资料中的故事可以概括为成语“_____”。
②联系“清白”“清风”,可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_____的品质。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资料:李贺少年成名,有积极向上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失意,始终不能大展宏图,所以忧郁感伤,英年早逝。
“金络脑”的意思是_____,象征着马受到了主人的重视。联系资料,我知道这两句诗寄托了诗人_____的雄心壮志。
2、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A. 青箬笠,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B. 荷叶罗裙一色裁, __________________ 。
C.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枝红杏出墙来。
D. 竹外桃花三两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照样子,写词语。
例:糊糊涂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例:大匙大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成语。
1、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 )
2、事情发生的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相信,不容易相信。 ( )
3、言行异常,震世惊俗,简单的讲就是“一惊一咋”的事。 ( )
4、抬起眼睛从高处往远处望。 ( )
5、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 )
6、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 )
7、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 )
8、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 )
9、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 )
10、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 )
11、形容兴趣很浓,兴头很高。 ( )
12、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 )
13、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 )
14、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 ( )
15、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 )
16、闭上眼睛,聚精会神,养精蓄锐。 ( )
17、没有做亏心的事,做事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自己良心。 ( )
18、形容人的眼睛发亮,很有精神。 ( )
19、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 )
5、文学常识填空。
(1)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______》,作者是东汉的(____)。
(2)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_____)、(_______)。
(3)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____)。
(4)乐府双壁指的是《______》、《______》加上《______》为乐府三绝。
(5)建安“三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由(____)的《______》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____)
6、阅读。
【材料一】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特。
【材料二】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注释]竞渡:赛龙舟,讵(jù):岂,表示反问。殒(yǔn):死亡,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1】材料一中的“元日”指农历 ________月 ________日。这首诗描写的是 ________的情景。
【2】材料二中的“端午”是农历 ________月 ________日,这个节日主要是纪念伟大诗人 ________。
【3】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重阳节,重阳节是每年农历的 ________月 ________日。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______,是由兰芽、溪水、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构成的。
【2】黄鸡的本意是____________,诗中是指____________。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山林寂静。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著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所积累的古诗词的名句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意思相反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草
(宋)刘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柴。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本诗的第三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水边原上乱抽柴”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放学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
⑩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⑪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⑫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
【1】放学回家后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个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
【3】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运用比喻,或列举数字,或引用古籍,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
(1)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生之喜悦》,完成练习。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é)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ān)痪(huà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à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因马修所经受的痛苦而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ū)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á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ì)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以手掩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契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中。
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注释;②表语意转换;③表声音延长或中断。
(1)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____
(2)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____
【3】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选段,完成练习。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 ),有所( ),有所( ),有所(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将下列词语填入选段中的括号里。
创造 发明 成就 发现
【2】选段中列举了三个例子说明真理并不遥远,而是存在于很平常的事情中。这三个事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3】你认为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具有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品味茶香
来吧!远方的朋友,浓浓的味儿会让您醉倒在普洱这幅民族风情画中。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祖辈就靠着这满山遍野的葱翠过日子。从绿中采摘下生活的希望,从绿中揉出汁来繁衍一代又一代。现在,我们双手接过这生命的种子,改革开放的大潮又一次掀起茶饮的巨浪。港澳台茶商来了,海内海外游人慕名来了,世界来了,沿着“乡”品着“香”。看,“生肖七子饼”抚慰了多少思乡的海外游子;“金瓜贡茶”给多少人带来温馨的祝福;“普洱茶皇”使多少人记住了自己的根……他们带走了大包小包的情谊,留下一个一个的金元宝。
是啊,“茶叶”这一历久弥新的概念已深深地扎根在每个茶乡儿女的心底。普洱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滋润着它的生长、发展;它同样以一腔热血回报着每一个喝梅子湖水长大的普洱人,充盈着每一双渴望富裕的朴实的茶农的眼睛。“高大的楼房挂在茶树上,奔驰的小车也挂在茶树上”,这正是茶叶在普洱的真实写意。
来吧!远方的朋友,普洱欢迎你!茶叶等你来采,茶歌等你来唱,茶舞等你来跳,茶诗等你来写,茶茗等你来品。让茶香伴你一生,与你一路同行。
【1】本文提到了那些普洱名茶?你还知道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______________
②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______________
③指仰慕名声而来。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画出一句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4】写出你对“高大的楼房挂在茶树上,奔驰的小车也挂在茶树上”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普洱是我们每一个普洱人的骄傲。请你为普洱茶写一句广告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竹子》
竹子
①竹子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之一。一根20厘米高的竹笋,一夜之间可以蹿成2米高的竹竿,简直就是神奇的魔术表演。要知道,长成一棵10米高的树可能需要50年,而竹子却只需50天左右。
②目前,中国所拥有的竹子种类,约占全世界已知竹类的一半;中国成片竹林的面积、年产竹材、年产竹笋的数量则分别约为世界总量的1/3、1/3、1/2,均遥遥领先于别的国家,所以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之说。中国竹子中,最矮小的只有10厘米,最高大的巨龙竹则可高达40米,砍下一个竹节就能当水桶。
③仿佛是上天注定的因缘,中国和竹子之间,发生过太多的故事。河姆渡文化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其遗址中已发现了竹子实物;仰韶文化距今约有6000年的历史,其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已经出现了表示“竹”的符号。以“竹”为部首的汉字,《说文解字》中收录了144个,《辞海》中则收录了200多个。众多服饰、器皿、地名、乐器的名称中,都闪现着竹子的身影。史料记载,汉武帝曾用竹子编成容器,装石子堵塞黄河决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子是诗人王维的知音。苏东坡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中国,攻城有箭,著书有简,储物有筒,吃饭有筷,出行有筏.....可以说,竹子影响了中国人相当一部分的历史、文化和生活。
④在新的时代,竹子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对竹材青眼有加的,首先是建筑师。在上海世博会造型各异的场馆中,一座由96根巨龙竹支撑而成的建筑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有数据显示,建造相同面积的建筑物,混凝土消耗的能源是竹子的8倍,钢铁则是竹子的50倍。此外,竹子还是地球上高效能的“除碳器”。据调查,竹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远超过其他类型的森林。
⑤竹子生长迅速,环保能力很强,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相信会给发展中的中国创造更多的奇迹。
【1】第④段中的“青眼有加”是指建筑师( )
A.喜欢竹子的样子。
B.认为竹子是很好的“除碳器”。
C.欣赏竹子的活力。
D.认为竹材比混凝土的能耗低。
【2】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作比较这一说明方法 的是( )
A.建造相同面积的建筑物,混凝土消耗的能源是竹子的8倍。
B.长成一棵10米高的树可能需要50年,而竹子却只需50天左右。
C.竹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远超过其他类型的森林。
D.河姆渡文化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其遗址中已发现了竹子实物。
【3】下列说法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竹子影响了中国人全部的历史、文化和生活。
B.中国人用竹子制作生活用品的历史从汉武帝开始。
C.竹子在建筑、环保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D.竹子在未来人们生活中会被淘汰。
【4】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中国所拥有的竹子种类,约占全世界已知竹类的一半。”一句中“约”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16、句子乐园。
1.我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给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这件事情必须你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什么人到了这里,都会被珠峰巍峨壮丽的景色所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练习。
1.在句子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
在老师的教育下,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凝聚”和“倾注”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1)十五的夜晚,月光皎洁,繁星闪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雷锋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作文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每个节日也有不同的风俗。请以《家乡的春节》为题,介绍你家乡的春节风俗,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