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与“自作孽,不可活”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多行不义,必自毙。
2、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 )
A.完毕,结束
B.明白,懂得
C.完全(不)
3、“雪中送炭”这个词中的“炭”在《再见了,亲人》中具体指什么?( )
A. 热水 B. 打糕 C. 衣服 D. 子弹
4、我能把字写得最漂亮。
解pōu(______) gōng(______)敬 zhù(______)虫 mèi(______)力 驰(______)chěng
5、看拼音,写词语。
zhěn(______)所wò(______)克lǔ(_____)肃chéng(______)认
cáo(______)操都dū(_____) léi(______)鼓zhē(______)起来
6、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
7、填写近义词
滋味——( ) 尽数——( ) 结伙成队——( )
8、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táng huá xiáng xiū sè
( ) ( ) ( )
suō yī ǎi xiǎo tóng nián
( ) ( ) ( )
fáng ài péi zuì
( ) ( )
9、课外阅读
蚂蚁和玻璃杯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他俩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他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他们开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的唯一的路。然而,玻璃的表面实在太光滑了,他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往上攀登。很快,他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跌得重,比哪一次都跌得疼。
好半天,他们才喘过气来。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跌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说:“刚才,咱们离胜利就只差一步了。”说罢,他又开始重新攀登。一次又一次跌下,一次又一次攀登,他终于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墙壁,杯子里的蚂蚁羡慕地问:“快告诉我,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杯子外的蚂蚁回答:“谁在最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可能赢得成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粉身碎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秘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句子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概括两只蚂蚁的性格特点。
(1)留在杯子里的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出杯子的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海上升明月》,完成短文后的题目。
海上升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里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午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短文写了两次的海上生明月,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次海上生明月的景象是怎样的,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着的句子中“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指的是什么?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的海上生明月景象,你更喜欢哪一次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jì( )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hēng( ) 叫。”
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zhōng( )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miǎn( )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字。
【2】病人拒绝麻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描写病人手术中动作和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沃克医生手术中神态和语言的句子。这两处描写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把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
【5】沃克医生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与这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
A.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C.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试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让我吻一下你的鼻子好吗?
这是发生在一个小学特级教师身上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节观摩课,学生是三年级的孩子。课堂设置在大礼堂的舞台上,台下坐满了几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
上课了,授课老师端着一杯水走到孩子们中间,一边走一边说:“请大家集中精力,注意品味空气中的香味。”说着,将手中的杯子凑到每个孩子的面前。①孩子们认真地嗅着,有的孩子嗅完后与同桌互递眼色,旋即露出会意的笑容。老师这样走完了一圈,回到讲台上,举着杯子问大家:“哪位同学闻到了杯中水的气味?”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七嘴八舌道:“我闻到了,是香味儿!”“是茉莉花的香味!”“是玫瑰花的香味!”②老师微笑着,再次端着杯子走下讲台,从学生的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叮嘱:“请你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下这杯水的气味。”走完一圈,他又向学生抛出了同样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位男生外,其余同学都齐刷刷举起了小手,表示闻到了香味。
老师问那个没举手的男孩:“你为什么不举手呢?”男孩回答说:“可是,老师,我真是觉得什么气味都没有,我相信自己的鼻子。”老师说:“对!你确实应该相信自己的鼻子!因为这就是一杯普通的矿泉水,一杯没有任何气味的矿泉水!"
③说到这里,老师快步走到那个男孩跟前,动情地说:“孩子,让我吻一下你的鼻子好吗?”孩子微笑着点头。于是,老师蹲下去,在孩子的鼻尖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顿时,大礼堂里掌声雷动。上千名听课者都被眼前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课后,在谈及本节课这个妙趣横生的环节,那位特级教师说:那是一种肯定,一种对“在千万个人中间,有一个站出来”的勇气的肯定;那是一种赏识,一种对在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主流”大合唱中独树一帜者的赏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1)形容人多口杂。______
(2)洋溢着美妙的意趣。______
(3)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______
【2】选文中老师一共问了几个问题?学生们的反应分别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一杯没有气味的矿泉水”,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回答说闻出了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两线句子,分析人物内心世界。
第①句:“互递眼色”“会意的笑容"表明学生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微笑着”“一边走一边叮嘱”,说明此时老师______________
第③句:从这位老师吻学生鼻子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位男生的_________之情。
【5】从这位没有举手的男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①今天,我发现屋檐下蜘蛛结了一张大网。这网结得真好看,蛛丝很有规律地一层层结在网上,网中有一个大蜘蛛。从远处看,整张蜘蛛网像座八卦阵。
②我正吃着饭,一只苍蝇飞来飞去,嗡嗡叫着,真讨厌。我一巴掌打去,苍蝇向上一飞,正好撞到了蜘蛛摆下的“八卦阵”上,一下子被网粘住了苍蝇为了逃命,使劲挣扎,整个网也随着颤动。
③蜘蛛被惊动了,它伸出八只细长的脚,使劲一撑,身体就站了起来,然后钩住蛛丝,轻快而敏捷地来到了苍蝇附近。在离苍蝇约一寸的地方,蜘蛛停了下来,左右来回走了几步,仿佛是在观察对方,制定擒敌方案。
④半分钟后,蜘蛛发起了进攻。它向前一步,一只脚一下子钩住了苍蝇。苍蝇也毫不示弱,猛地向前亠冲,挣脱出来,然后拼命振动翅膀挣扎,想飞起来。无奈身上缠着蛛丝,飞不起来。蜘蛛当机立断,猛冲上前,几只脚同时抓紧了苍蝇。然后围着苍蝇转圈,每转一圈,苍蝇就挣扎一阵子。怎么回事呢?我再仔细一看,原来,聪明的蜘蛛用丝把苍蝇缠紧,以防对方逃跑呢,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精疲力尽,蜘蛛才意足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⑤我亲眼目睹了这场精彩的搏斗,想起了幼时的一首歌谣:“南阳诸葛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1】文末划线的歌谣,联系短文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选项。
A.我 B.苍蝇 C.蜘蛛 D.蜘蛛网
(1)“诸葛亮”指________;
(2)“八卦阵” 指________;
(3)“飞来将” 指________。
【2】给短文取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
A.蜘蛛与苍蝇
B.享用美餐
C.殊死搏斗
D.勇捉“飞来将”
【3】选择合适的词语评价这只蜘蛛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 )
A.小心谨慎
B.有勇有谋
C.自强不息
D.心满意足
【4】我们可以从蜘蛛的“进攻”中读懂“擒敌方案”,具体分以下几步:
抓住苍蝇→_______→_______→______→享用美餐
【5】文外链接:蜘蛛网如此神奇,那它是如何结成的呢?读下列句子并排序蜘蛛织网的过程。
( )以后的进程比第一根丝要快多了。尽管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
( )它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翘起尾部,一步一步向前爬行。
( )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
( )这网结成了,蛛丝一层层,整整齐齐,真好看!
( )蜘蛛结了一张大网。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
( )它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看好高度把丝收紧。
1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A.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B.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选段中的“_______”写出了小嘎子动作的______________。“欺负”“总想”两个词说明小嘎子摔跤压根儿没想以实力相抗,由此可见他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选段中“______”这些动作是小嘎子处于劣势时积极开动脑筋想的办法,突出了他____________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反映出他________的心理。
【3】选段中A、B两处画“_____”的部分,A处生动地写出了小嘎子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B处形象地写出了两人______________的情景。
【4】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要体现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 ),总想使( ),下( ),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1】按原文填空。
【2】所填词语大部分是表示________的词语,可以看出小嘎子_______,胖墩儿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①秘书走了进来。
②“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③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④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⑤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从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犹豫——______ 留恋——______
【2】阅读第③自然段,用“_____”画出描写毛主席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毛主席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毛主席心理的句子。
【3】“忠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文章中的意思是( )
A.烈士的精神与青山同在,不在乎是否将遗体运回故乡。
B.既然朝鲜人民要求把遗体埋在那儿,我们就不必把遗体运回国了。
C.人牺牲了,遗体运回家乡又有什么意思呢?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
A.说明毛泽东是个爱儿子的父亲。
B.赞扬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C.表现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情怀。
18、按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句话中,“变化是有的”是指_______________,“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伯父住的房子,水泥地板,比较潮湿。工作人员多次提出要把房子修理一下,但他一直不同意,总是说:“这房子比延安时好多了。”我多次到伯父那里,常见他吃玉米面饼、小米饭,有时和大米混在一起煮,叫金银饭。伯父穿得也很朴素。他的内衣、袜子,总是补了又补。伯父去世以后,别人给我寄来伯父生前的一些衣物,其中一双袜子是1954年开始穿到临终的。我拿着这些衣物,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篇短文写了伯父 、 和 三方面的事,表现了伯父 的优秀品质。(5)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猜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 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梅花魂》一文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下面我们也来写一写身边能代表一种精神的植物,如竹子、青松等。要求:字迹工整,不少于400字。
提示:写的时候要抓住植物的特点,分析植物的品质以及和人的相似处,要抒发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