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云南卷)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①他___________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②他们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___________地在地上刨虫子吃。

③那些鸡___________地叫着。

④雄鹅飞得那么快,男孩都感到___________了。

2、课内点击。(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_____,写的是发生在________年的事。本文具体写了李大钊同志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贵品质。

2.“如此而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在《一夜的工作》一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________________,将我连这_____一齐烧掉,我应该在_________中得到永生!

3、补全下列句子。

1、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3、______________,今上岳阳楼。

4、勿以恶小而为之,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始于足下。

6、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

7、临渊羡鱼,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

9、______________,沙暖睡鸳鸯。

10、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12、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13、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______。

14、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

16、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17、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

18、好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20、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

4、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汉字。

què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lián ____________花  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杜牧的《清明》,回答问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杜牧字(   ),( )(朝代)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   )并提,称他为“(   )”,称杜甫为老杜”.

2理解词语

①清明 ――(   )

②欲断魂――(   )

③借部――(   )

④纷纷――(   )

3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杜牧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毛泽东的《咏梅》,回答问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诗的全称是《卜算子·咏梅》,其中(   )是词牌名,而(   )才是真正的题目。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   )的同题咏梅词而作的。

2解释字词的意思。

咏:_______  犹:_____ 俏:_____   争:_____ 烂漫:_____

3这首词的前一部分着重写梅花(   ),后一部分着重写梅花(   )。其中最能表现梅花不畏严寒的一句是( )最能表现梅花崇高境界的一句是(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是写给_________的。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佳篇赏析

爱丽丝一点儿也没摔坏,她立即站起来,向上看看,黑洞洞的。前面是个很长的走廊,她又看见了那只白兔正急急忙忙地朝前跑,爱丽丝像一阵风似地追了过去。但是当她赶到拐角,兔子却不见了。她发现自己在一个很长很低的大厅里,屋顶上悬挂着一串灯,把大厅照亮了。

大厅四周都是门,全都锁着,她伤心地走到大厅中间,琢磨着该怎么出去。

突然,她发现了一张三条腿的小桌,桌子是玻璃做的。桌上除了一把很小的金钥匙,什么也没有,爱丽丝一下就想到这钥匙可能是哪个门上的。可是,要么就是锁太大了,要么就是钥匙太小了,哪个门也用不上。不过,在她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刚才没注意到的一个低帐幕后面,有一扇约十五英寸高的小门。她用这个小金钥匙往小门的锁眼里一插,太高兴了,正合适。

爱丽丝打开门,门外是一条小走廊,比老鼠洞还小,她跪下来,顺着走廊望出去,见到一个从没见过的美丽花园。她多想离开这个黑暗的大厅,到那些美丽的花圃和清凉的喷泉中去玩呀!可是那门框连脑袋都过不去,可怜的爱丽丝想:“哎,就算头能过去,肩膀不跟着过去也没用,①我多么希望缩成望远镜里的小人呀,我一定要找到变小的方法。”于是,她回到桌子边,希望还能再找到一把钥匙,至少也得找到一本教人变成望远镜里小人的书,可这次,她发现桌上有一只小瓶。爱丽丝说:“这小瓶刚才确实不在这里。”瓶口上系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印着两个很漂亮的大字:“喝我”。

……

然而瓶子上没有“毒药”字样,所以爱丽丝冒险地尝了尝,它混合着樱桃馅饼、奶油蛋糕、菠萝、烤火鸡、牛奶糖的味道。爱丽丝一口气把一瓶喝光了。

“我变成望远镜里的小人了。”爱丽丝高兴得眉飞色舞,现在她只有十英寸高了,已经可以到那个可爱的花园里去了。不过,她又等了几分钟,看看会

不会继续缩小下去。②想到这点,她有点不安了

——节选自英国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

【1】本文节选自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请仔细阅读全文,为选文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句子。“思考使人深邃”。文中画“ ”的句子,①处“望远镜里的小人”指的是___________;②处“她有点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合理想象。选文第四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省略了爱丽丝的心理独白。请结合前后内容,抓住“喝我”和“毒药”等关键词,发挥合理想象,将爱丽丝的心理活动补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分享。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漫步世界名著大花园,我最心仪的书籍是_______(作者)的《______》,主人公是____。在读这本书不同的章节时,我的读书方法也不同,如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时,我采用______的方法;读到特别喜欢的段落时,我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10、课外阅读我能行。

腊月酒

王忠范

①每年腊月,我就喜欢喝东北老家自酿的腊月酒。腊月酒其实就是黄米酒,是用东北特产大黄米酿制而成的,充满粮食的味道。因为这酒是农家腊月自酿的,又没啥酒力,谁都能喝点,家家腊月里的餐桌上都有这酒,所以黄米酒也叫腊月酒。

②农历冬月底,进入猫冬时节,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开始酿制黄米酒。我家的黄米酒由祖父一人酿制,他不让别人插手,说弄不好会走味的。他先是淘洗好黄米,接着放进锅里,掌握好火候慢慢煮。熬成粥状时,黄米变得黏稠稠的金亮亮的,再装进大盆,整整焖上半天一夜。然后打开酿酒的泥缸,把黄米粥、开水和提前半年做好的酒曲按比例放进去,扣上圆盖,封得严严实实。这样发酵半个月到20天,黄米酒就基本酿成了。

③到了开启的日子,人们都管黄米酒叫腊月酒了。祖父笑眯眯地掀盖通风、过滤,屋子里顷刻飘满了酒香。一家人围着观看,都要尝上一口。腊月酒色泽纯净,醇香柔和,鲜爽却绵长,没辣味,大人小孩都能喝。若拌些白糖,入口浓厚沾唇,甜甜酸酸,更是新鲜绵润了。开启酒缸这天,不管谁家都要请同姓的本家长辈和左邻右舍的老人来品新酿的腊月酒。大家围坐在黄泥火盆旁,浅饮慢酌之间讲年景、唠家常、说乡事,亲亲近近,热热火火。晚辈们轮流敬酒,或说吉祥祝福的话,或唱福寿歌,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

④以后,腊月里每一天晚餐,家家或多或少都喝腊月酒,添情助兴,(营造 制造)过年的氛围。下酒菜多种多样,但必有热腾腾香喷喷的年猪肉。这叫:“腊月酒,年猪肉,日子越过越富有。”主食是黏豆包。黏豆包圆圆鼓鼓又黏稠筋道,象征团圆、和睦。那叫:“腊月酒,黏豆包,团圆和睦过年好。”

⑤等到大年三十吃团圆饭的时候,家家都喝腊月酒,因为腊月酒具有土地的(厚重 隆重)与久远,象征日子和顺、生活甜美。祖父端起酒杯时总要说合辙押韵的祝词:喝杯腊月酒,喜气心中流,老少齐争春,又是好年头……春溶于酒,酒浓于情,饮得全家人激情满怀欢欢乐乐,阵阵笑声出门外,得灯笼杆上的大红灯笼飘飘闪闪

⑥现在每年春节前夕,我们这座城里就有卖腊月酒的。我家总要买一大壶,年前年后都在喝,品不够那种乡情和年味儿。

(选自《辽宁日报》2019年1月16日,有删改)

1用“/”画掉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

A.外貌 B.神态 C.语言 D.心理

3本文以腊月酒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腊月酒的___以及对老家淳朴民风的____

4阅读第②段,根据提示概括制作腊月酒的过程。

淘黄米——_____——____——加开水、酒曲——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短文详写了祖父酿制腊月酒的过程,表现了祖父酿酒技艺的精湛。 ____

(2)“飞”“碰”“飘飘闪闪”这些动词形象入微地表现了家人们笑声的爽朗活泼,表现了乡亲们无比喜悦的心情。 ____

(3)短文采用总—分的结构,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____

(4)“腊月酒,黏豆包,团圆和睦过年好。”引用俗语,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____

11、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解释词语中的加点字。

见微知____________   而不舍:____________

2“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中的事例,谈谈你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度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版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权。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泰山”比喻:___________;“鸿毛”用来比喻:___________

4说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因为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的死比泰山还重。

5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法。

13、课内阅读。

(   )去了,有(   )的时候;(   )枯了,有(   )的时候;(   )谢了,有(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2选段中画“   ”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已逝日子的怀念及对无法挽回流逝时光的无奈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迷茫与困惑。

3选段中画“~~~~”线句子与前面画“ ”线句子之间的联系是(   )

A.解释说明时间都被人偷走了或逃走了。

B.破折号后面的部分是对前面问题的回答,又包含着诸多新的疑问。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六十年只做一件事

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和教授,在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罗念生所取得的成绩,和他执着谦恭的品质密不可分。

1933年,罗念生乘船横渡大西洋来到希腊,进入雅典美国古典学院,修读雅典城志、古希腊建筑、古希腊雕刻以及古希腊戏剧等四门课程,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位到希腊留学的中国人。

当时,罗念生的生活条件极为困苦,为了省钱买书,他经常一天只吃两顿饭,有时甚至只吃一顿饭。有一天,在一堂欧洲文学史的课上,教授詹姆先生提及了一种冷门文学古希腊文学,并对此评价极高。这激发了罗念生极大的兴趣,他开始尝试着翻译欧里庇得斯的古希腊文作品《伊菲格涅亚在陶洛人里》。当得知这个其貌不扬的留学生竟然在做这么伟大的事情时,同学们都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而罗念生也不负众望,这部作品最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顺利出版。

罗念生从希腊返回祖国后,立志要在古希腊文学上做出一定的成绩。抗战期间,在四川乡间昏暗的油灯下,在随时有飞机轰炸、到处躲警报、生活没有保障的日子里,有时连一张必需的书桌都没有,罗念生却从没有放弃对古希腊文学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先后出版了《希腊漫话》《美蓉城》等散文集以及古希腊悲剧《特洛伊妇女》等翻译作品。

翻译和研究古希腊文学困难重重,不仅内容深奥,而且典故繁多,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不过,这些困难都没有吓倒罗念生,他为此竟然默默地坚持了60年。

让人惊叹的是,在去世前,罗念生心里想的是翻译《荷马史诗》的事情。照理说,这部史诗罗念生早该翻译完了,但是,他总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没有资格翻译,因此一直等了几十年时间,待到晚年才开始翻译。遗憾的是,命运却不再给老人更多的时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________               激发—________

放弃—________               困难—________

2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在________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

3在希腊求学时,________激发了罗念生极大的兴趣,他开始尝试翻译《________》,这部作品最终由________顺利出版。

4罗念生在古希腊文学的研究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觉得罗念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拓展题。

从所给的事物中自选一个,补写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语句。

蜡烛:它虽然不如电灯那么明亮,但它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带来光明。

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他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说:“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8、句型转换

1.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缩写句子)

(3)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修改病句)

(4)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春风吹绿了田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同学们,我们即将离开母校,这里留下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写出自己的想法,将在生活中的感悟写出来,与我们共同分享其中的快乐,写一两段话。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中心明确,有一定的顺序,字数在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