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奋(xīng  xìng)   赌(xīng  xìng)   纸的球(zhā  zā)

(ma  mō)   辘(gū  gú)   打(chǎ  chá)

 

 

 

2、《可爱的中国》的作者是( )

A.方志敏 B.徐光耀 C.李本深 D.毕必成

3、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拱伏无违:抱拳举到头上,弯下身子,表示要抵抗。

B.踌躇:犹豫,停留。

C.天衣无缝:比喻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D.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1)这两句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诗句通过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出了____________的孩童形象。

(2)请在括号里写出下列诗句中含有的游戏。

①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④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____。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希望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尽快收复失地,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从军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守边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爱国之情。

6、用“视”组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黄继光愤怒地( )着敌人的火力点,转过身来请求营参谋长把任务交给他。

(2)沃克医生重新( )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7、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周瑜( )知道了,我的计划( )完了。

(2)( )诸葛亮( )能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3)( )诸葛亮识天文,懂地理,( )他答应周瑜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8、积累与运用。

千岛之国:______;钟表之国:_____;风车之国:_____;音乐之国:_____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他(提 题)笔写了:

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做(纪 记)念。

1划去括号里使用错误的字。

2石碑,应查___部,再查___画。

3文中的他指的是( ),字( ),号( ),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在《竹石》一诗中写到,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 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横线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作者把孩子比作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向海里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时间的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说明时间很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表明孩子从水里浮上来所用的时间并不长,但大家觉得时间很长。

【4】你认为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想一想,用枪逼迫孩子向海里跳的办法好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美文,完成练习。

泥人张(节选)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人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也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这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1读一读,体会下面动词的妙处。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也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下一块泥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泥人张在什么情况下捏海张五的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泥人张捏得逼真的句子。

4泥人张捏的样儿很逼真,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海张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泥人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歪儿

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

⑧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1】第二自然段中的“苦差事”指的是( )

A.玩踢罐电报游戏

B.手心手背分批淘汰

C.将铁罐儿摆在圈里

D.在踢罐电报游戏中坐庄

【2】第四自然段中“可笑的场面”指的是( )

A.“我”跑起来像邮差那样风驰电掣

B.歪儿被他妈妈叫骂着扯回家

C.歪儿忽左忽右斜着身子追铁罐

D.歪儿坐在白粉圈里痛哭不已

【3】“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这句中,为什么说这变化是“奇特又美好”的?( )

A.因为原来歪儿一直要坐庄,现在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

B.因为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不像以前那样欺负他。

C.因为大家在游戏中不但不欺负他,而且尽量给予他关爱和尊重,这是一种善良,是一种悔过。

D.失去歪儿,我们的铁罐不好玩,游戏就没那么快乐。所以歪儿回来后,大家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

【4】“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

A.歪儿那双眯缝的小眼睛可以睁得很大。

B.歪儿身体残疾,但有一双又美丽又动人的眼睛,我以前没有在意,现在和他躲在一起,靠得很近,就发现了。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

C.我们不再欺负歪儿,而是给予他关爱和尊重。爱和关怀点亮了歪儿的眼睛。

D.我的帮助让歪儿很快乐,所以眼睛很光亮、很动人。

13、阅读

仰望布达拉宫(节选)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无论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的猎猎飘动。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人湖里,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倘若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填空。

1)布达拉宫的宫墙及窗户主要有____________三种颜色。

2)作者是透过 ____看到布达拉宫的剪影,接着是站在____仰望布达拉宫,后来又分别从____________几个不同角度眺望布达拉宫。

2布达拉宫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摘录文中有关词语回答。

庄严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联系全文,写一写你对题目中仰望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4布达拉宫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的丈夫被德军俘虏了,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里面装着地下工作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诺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诺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汤的铁锅内。尽管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诺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诺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刚才熄灭的蜡烛芯子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查琳娇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1】阅读短文,概括说一说一天晚上,母子三人遇到了什么危险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危险,母子三人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请简要概括

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雅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人的计策都很巧妙,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_____________的心理。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樊城,不肯退。大家见关羽箭伤加重,便派人四处寻找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疗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华佗说:“我怕你害怕,因此要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设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后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边喝酒,边下棋,谈笑风生。过了一会儿,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了,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过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1】选文运用了(       )等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关羽的形象。(多选)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2】对“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场的人看到关羽的手臂被切开,而且流了那么多血,被吓坏了。

B.在场的人的反应与关羽的从容淡定形成对比,衬托出关羽钢铁般的意志。

C.在场的人胆小如鼠,看到血吓坏了。

【3】选文三次写到了关羽的“笑”。请联系上下文,想象关羽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一写。

(1)关羽笑着说:“不用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看关羽,边喝酒,边下棋,谈笑风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关羽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duó)爷爷是革命的老前辈,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tuò)者.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前不久,我专程拜访了这位革命老人,听老人讲述那难忘年代中的故事……

有一次,吴运铎爷爷从废旧的炮弹里挖取雷管时,突然,雷管爆炸了。吴爷爷左手被炸掉四根手指,左眼炸瞎,左腿炸成残废,全身皮肤伤痕累累。战友们非常着急,紧急把他送进了医院。吴爷爷在昏迷中还在喊“我要去挖炮弹!”

1943年,吴运铎爷爷在兵工厂工作。他听说有一种叫“枪榴弹”的武器,可以利用步枪发射小型炮弹。吴爷爷就反复琢磨,尝试着研制起来。他把粗铁棍锯断、掏空,然后套在战士们常用的步枪枪口上,最后又用铸(zhù)铁造出了迫击炮弹形状的“子弹”。试验那天,“枪榴弹”射了出去,只见尘土冲天而起,惊得野兔四下逃窜……领导、战士都来祝贺“枪榴弹”的威力巨大,但是吴爷爷并不满足。他又继续试验,最终使“枪榴弹”的射程从200米提升到了540米。后来,在桂子山战斗中“枪榴弹”大显神威。我军密集的“枪榴弹”如倾盆大雨一般飞向敌群,打死了80多个敌人。

1944年的一天,吴运铎爷爷接到边区农民的报告,说是发现了敌人埋藏的定时炸弹,就赶忙亲自拿着工具走下了弹坑。当看到弹坑里8颗一人多高,双臂合围才勉强抱过来的大炸弹时,吴爷爷有说不出的高兴。这8颗大炸弹能取出多少炸药哇!可是,谁又知道它们什么时候爆炸呢?在死亡面前,吴爷爷想.如果我拆掉引信时没有发生爆炸,那就是我的胜利;如果爆炸了,我就甘愿为党的兵工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迅速拿起工具卡住了引信,大喊一声:“你炸吧!”他咬紧牙,一使劲从炸弹上取出了比迫击炮还大的一个引信。吴爷爷一秒钟也不敢停息,接着又去取第二颗炸弹上的引信……就这样,吴爷爷终于把8颗炸弹上的引信都拆掉了。后来,战士们从炸弹里取出了上千斤的炸药,为兵工厂解决了炸药不足的困难。

1953年,吴运铎爷爷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并出版了《把一切献给党》一书,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吴爷爷说:“我现在身体不好了,能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但‘把一切献给党’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要为少年朋友们写书,告诉他们祖国的昨天和今天,鼓励他们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______,他是我国______事业的开拓者,是新中国第一代______作家。他被誉为中国的______。1953年,他出版了《____________》一书。

【2】文章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自然段写吴运铎爷爷研制新型武器。第______自然段写吴爷爷写书鼓励少年朋友们为祖国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3】简要写出以下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

第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第3、4自然段主要表现了吴运铎爷爷忠诚于党的兵工事业,具有____________的精神。

【5】用“﹏﹏﹏”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6】阅读第3自然段,用原文中的字词填空。

(1)画线的句子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具体写了吴爷爷研制“枪榴弹”的过程。

(2)这个自然段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两个四字词语分别描写了“枪榴弹”爆炸时的尘土和野兔,表现了“枪榴弹”的______

【7】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

满足——______ 迅速——______

【8】以下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是按空间顺序记叙的。

B.第4自然段中出现的问句是个反问句。

C.第5自然段反复出现“把一切献给党”,突出了吴爷爷的崇高精神。

17、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狮身人面像的面部保存较好,但几千年来经历风化和人为破坏,鼻子完全损毁。根据1402年一位阿拉伯历史学家的记载,一名苏菲派狂热分子曾故意毁其容,目的是“修正宗教上的谬误”。然而,仍有很多线索能推想石像最初是什么样子。19世纪早期,人们挖掘出脱落的石雕胡子和代表埃及王权的眼镜蛇头饰,石像脸上至今还有残留的红色染料,这让考古学家推测____________,而其他部位同样发现了黄色和孔雀蓝颜料,这让雷纳尔怀疑,最初雕像____________

材料二

多家媒体报道,一座按1:1比例高仿的山寨版埃及狮身人面像亮相河北石家庄“影视动漫旅游创意园”,引起埃及文物部门的关注,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高仿的狮身人面像涉嫌触犯国际公约。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损坏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将材料一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3】材料二中,河北石家庄“影视动漫旅游创意园”的负责人认为此举是为了推广世界的文化。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文中写“周瑜很高兴”,他高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跟周瑜立下军令状是一时冲动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________的人,周瑜是个________的人。

19、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找出体现大拇指最肯吃苦的动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3】概括说出大拇指的特点。

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乐园。

【1】农夫在地里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改为字句)

【2】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由于激动,她起初无法静听音乐换个方式表示因果关系

【4】奶奶经常回忆她小时候的往事。(修改病句)

【5】乱扔废电池怎么不是污染环境呢?改为陈述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山溪平静(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嘴角漾着笑(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1.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彩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不得不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童年时,我们曾经欢笑过,也曾哭泣过;曾经开心过,也曾烦恼过。在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里,发生过许许多多有趣和难忘的事。请你选择一件来写(注意写出怎样有趣或为何难忘)。 

要求:①突出有趣难忘,写清楚、具体,有感情。②题目自拟。③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