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B.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C.由于训练队加强了后期的管理,采用了较为科学的办法,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成绩。
D.诡计多端的侦察员循循善诱,最终使得潜伏很深的特务头子露出了破绽。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tiǎo) 爱憎(zèng) 祸患(huò)
B.痴迷(chī) 困窘(jiǒng) 琴弦(xián)
C.薄弱(bó) 天赋(fù) 鼻涕(tì)
D.揿电铃(qìn) 轧伤(yà) 造诣(yì)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形态 ②形状 ③复杂 ④繁杂
⑤堂堂 ⑥堂皇 ⑦持续 ⑧继续
(1)大拇指在五指中,( )实在算不上美。
(2)食指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 )。
(3)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 )的,无如中指。
(4)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 )。
A.①④⑥⑧
B.②④⑥⑧
C.②③⑥⑧
D.②③⑥⑦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____)
2.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____)(____)
3.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______)
5、带着问题来读书。
1.文中所描述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__,故事发生在中国的______朝。我国的________第二次出使西域,走的就是这条路。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开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生字的拼音补充完整。
w___沃 q____庆 k___堪 f___匪
j___剂 b___绷 __ī施 __ēnɡ吭
7、成语填空(10分)
( )无味 ( )有味 风花( ) 心动( ) 一知( )
如醉( ) 如( )如( ) ( )吞枣 别出( ) 大显( )
8、按要求写词语。
(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与色彩斑斓意思相近的词: 、 、 。
(2)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
加点的句子让你想到 、 、 这些词。
9、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一声不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说说这两句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对这句话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沃克医生吓了一跳”,表现了沃克医生十分胆小
B.写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从侧面烘托了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4】结合选文,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军神”一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答题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片段)
哈利从未见过有哪个地方如此奇怪且辉煌。其他高年级的学生都坐在四张木桌子前,他们头顶上方竟有数以千计的蜡烛在半空中飘浮,将整个大礼堂照得灯火通明,桌上摆满了闪闪发光的金制的碟子和高脚杯。大礼堂正前面的台上还有另一张长桌子,老师们都坐在那里。麦康娜教授将新生们领上高台,叫他们面向高年级学生,背对老师,一字排开地站好。那千百张注视着他们的脸就好像闪耀的烛光中苍白的小灯笼。
分散在学生中的鬼魂将原本模糊的银器变得闪亮。为了避开台下的目光,哈利抬头仰望,恰巧看见点缀着星星的天鹅绒般美丽的黑色天花板,他听见赫敏在他耳边低语:“有人曾对它施了魔法,使它看上去更像外面的星空。这是我在《霍格沃茨的故事》中得知的。”真难以想像其实大礼堂并不是露天的,顶上还有一层天花板。
【1】这段短文中有一句比喻句,把它找出来,并说明本体和喻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描写的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大礼堂,说说它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①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ɡ bó)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毛主席在花山》)
④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开国大典》)
【1】读上面几个文段,结合其中一个文段,写写你从中看到的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选择文段①中的一两句话,先用“__”画出来,再在下面的横线上批注:在人物描写方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你搜集了毛泽东的哪些资料?试着写一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短文,回答问题
引路人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在密密的雨中,街上行人稀少。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我只顾低头赶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呛(liàng qiàng)了一下,迅速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声道歉。“噢,噢,不要紧。”哎呀!这时我才发现他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大伯,我扶你回去吧!”说着,就伸手搀扶着他。“太谢谢你了,小姑娘。”他很感动地说。我们一起向前走去。
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着说:“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大伯,你走这边,小心绊倒。”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还会有人经过这里,说不定会绊倒的。”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到衣袋里去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一震,赶紧拿出自己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他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见他那模糊的眼睛在闪光。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雨中,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他——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1】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在文中标出,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四句话,用“____”划出写实在事物的句子,用“~~~~”划出写联想的句子。
【3】下面几句话中,哪一句最能确切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括号内打“√”。
①文章赞扬了小姑娘乐意为盲人做好事的好行为,好品质。( )
②文章赞扬了盲人伯伯时时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
③文章赞扬了盲人伯伯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表达了小姑娘要像盲人伯伯那样做人的决心。( )
【4】给文章分段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
①按事件发展的顺序;
②按时间顺序;
③按地点变换的顺序;
④按“总—分—总”的顺序。
你给这篇文章分段采用了第___种方法。
13、阅读
童年与春天(节选)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还是一个孩子。河岸的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露出嫩绿的小脑袋。我路过河岸的时候留意到一株顶着壳的小草。它的茎很粗,嫩叶卷在泥黄色的壳里。我走近仔细一看,原来那壳是一颗腐烂的桃核,这株小草是一棵小桃树!我猜想是夏天的时候有人在河岸吃桃子,吃完后随手将桃核扔在了这里。桃核经过日晒雨淋被埋进泥土里,到了春天悄悄发芽了。
我匆匆回家拿来一把铁铲,小心翼翼地将小桃树带根挖了出来,把它栽到了院子里光照良好的地方,再浇上一瓢清水,然后望着它遐想——它会长成一棵一人高的桃树,枝繁叶茂,结出一个个鲜红的桃子。
【1】选文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作者种桃树的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读这些词语,能体会到________。
【3】读画“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句话与上句话中的“________”一词相照应。
(2)你认为桃树会长成大树,结出果实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后文中这样写道:“我望着它十分伤心,那些美好的遐想也碎了一地。”通过这句话,可以推断桃树最终_________。“碎了一地”这个词用得______(好 不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学生体质状况调查
下面是某市教育局公布的该市学生体质状况的最新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 升降趋势 | 检测项目 | 升降趋势 |
身高 | ↑ | 肺活量 | ↓ |
体重 | ↑ | 视力 | ↓ |
胸围 | ↑ | 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 | ↓ |
【1】阅读信息,判断对与错,对的打“√”,错的打“×”。
(1)身高与体重都呈上升趋势,说明学生体质很好。( )
(2)肺活量随着学生身高的增加在减少。( )
(3)男子1000米的成绩永远不如女生800米的成绩。( )
(4)肺活量与视力的下降,说明学生的体质在下降。 ( )
【2】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视力在下降,说明学生看的书多。
B.此次检测共检查了学生七项指标。
C.男子1000米比女子800米路程多,所以时间相对短一些。
D.表格综合信息就是多参加运动,强健身体,才能提高身体素质。
【3】请你为“阳光体育”设计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幼 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 映)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鹰 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莺)。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找出文中两对反义词。
( )——( ) ( )一(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慰藉——( ) 猛烈——( )
神奇——( ) 真切——( )
4.填空。
“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指的是_________,说它神奇是因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直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排比句。
16、课内阅读。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节选)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小嘎子跟人摔跤的优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胖墩儿是如何防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摔跤的过程中,你觉得小嘎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请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列词语。
(1)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让我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1自然段的描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主席的外貌进行描写。
B.对主席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C.对主席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
【5】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在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1】这艘轮船返航时,海面上呈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
【2】水手有闲情逸致拿猴子“取乐的条件是____。“取乐”导致猴子_____。
【3】用“ ”画出能概括这段话意思的词语。
19、课内阅读训练,知识融会贯通。
①……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②……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说:“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③……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1】从第①段宝玉吩咐人把风筝给嫣红送回去,可见他( );从第②段宝玉一连“损失”两个风筝也不生气,可见他( )
A.没有贵族公子的架子 B.心地纯善
【2】根据上下文可以猜出第③段中“只起房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玉见美人儿风筝做得精致,马上就_______起来;他想放美人儿风筝,却放不起来,被众人一笑,他___________。宝玉的这些言行举止给你留下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
【4】(选做)结合课后“阅读链接”,说说你从两篇文章中读到了哪些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还没有来得及插上一句嘴,他已经把我的尺寸量好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中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妙笔生花。
每一个汉字都能引发我们许多遐想,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奇妙的故事,请以“我与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在横线上填一个汉字或词语,可以写习字练字的经历,可以写对某一个汉字的学习认识过程,可以写围绕这个汉字所发生的故事,也可以写由某一个汉字产生的许多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