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虎痴是以下哪位大将的称号?(  )

A. 典韦   B. 夏侯渊   C. 许褚   D. 张飞

2、《西雅图酋长的宣言》是一份关于(  )的宣言。

A.  B. 环保 C. 勇气 D. 和平

3、听力(本模块选择题都为单项选择题。)

【1】国家公祭日指的是( )

A.1937年12月13日

B.2014年2月27日

C.2014年12月13日

D.每年12月13日

【2】关于国家公祭日设立表明的立场,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反对侵略

B.勿忘国耻

C.捍卫人类尊严

D.维护世界和平

【3】在国家公祭日当天,不宜开展的活动是( )

A.写悼文和祭语

B.看电视公祭活动

C.举行庆祝活动

D.行人听警报肃立默哀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而尽 ______然起敬 半信半______

心惊胆______ 养尊处______ ______有成竹

5、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除田忌赛马之外,你还知道的有_____________

6、照样子,按要求写成语。

(1)带有动物:      

(2)带有数字:    

(3)带有一对反义:          

(4)含有比喻的:  

 

7、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A.君子喻于义,________。 B.君子坦荡荡,________ 

C.多行不义,________   D.________,仁之端也。 

(1)_____。我认为做人要讲究道义,这样才有立足之地,如果只是一味地看重“利”,是不是太庸俗了呢? 

(2)_____。一个人若是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

8、积累运用。

(1)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像这样抒发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还有: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2)恻隐之心,____________。——《孟子》

(3)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读这句诗,我眼前浮现出牧童悠闲自在的画面: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往家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六十岁又称______之年。

(5)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照样子写一写。

例: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神舟12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视频,爸爸高兴得挥舞着拳头,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

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hào hǎo)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zhǎnɡ chánɡ)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_______”上。

【2】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_______________ 秘诀 _______________

反义词:否定_____________ 丰衣足食_____________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抢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读读画线句子,三个“!”连用加强了船长命令的语气,说明了船长______

【2】“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1)“扎”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_____

(2)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落水的冲击力______,也从侧面说明跳水的位置______

【3】为什么“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段,请你说说船长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饭的。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用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连哀求。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嘱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给上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白骨精想吃唐僧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吃到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成了____)(__________

A.村姑   B.老妇人   C.白发老公公   D.癞蛤蟆

4选文中,描写孙悟空三次打妖怪,都用了“____”这一词语,表现了孙悟空___的性格特点。

5选文刻画人物时,动词的运用颇为精到。说说下列句子中动词的运用好在哪里。

(1)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过罐子就要动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上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多处写到了唐僧的表现,如“扯住悟空”“责怪悟空”“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非常生气”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李白醉中捉月

在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山路上爬行着一些衣衫褴褛的囚徒,其中有个手拄竹竿、脚步蹒跚的老人,他就是李白。这是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由于一个案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夜郎去,途经这山势险恶、行路艰难的蜀道。

历经千难万险,他们来到高耸入云的白帝城。这时,突然传来一道圣旨,说是皇上已大赦这批犯人。李白开始不相信这是真的,看到人们在欢呼雀跃,才醒悟过来。

第二天一早 他迎着曙光乘上一条轻捷的小船 从长江上游漂流而下 沿途的壮丽景观目不暇接 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不绝于耳 他禁不住吟出 早发白帝城 诗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虽然活着回来了,但穷愁潦倒,贫病交加。然而,高傲一世的李白并不屈服命运的摆布,依然保持着洒脱、豪放的性格。当他住在安徽采石矶时,有一天夜里,他兴致勃勃地穿上当年在宫中穿的锦袍绣服,踏着月光来到江边,登上钓鱼小船,倒了两杯酒,邀请天上的明月来对饮。明月似玉盘,沉浸江水中。李白痛饮一杯,神思飞扬,再饮一杯,热血奔涌。他朦胧地看到水中圆月对自己含笑点头,就俯身用手去捉,不料扑通一声翻进了江中。后来宋朝时候,有人针对此事作诗道:采石月下访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2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 ),音节是(   )。联系课文内容,大赦的意思是  

3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1)指又高又险的山岭。(

2)形容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

3)形容兴趣很浓,情绪很高,劲头十足。(

4照样子,写句子。

明月似玉盘,沉浸江水中。这句采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我也会用这种修辞来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空间顺序,用“‖”给短文划分层次。写出各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 三 孩子往下一纵身 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空格中加上标点符号。

【2】船长为什么要他的孩子往海里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汉字之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例如:在这次“听写大会”中,“熨帖”一词只有1%的书写正确率,“癞蛤蟆”一词也只有2%的人能够写对。这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有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的壮士们英勇就义,也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见下面由某校五年级学生整理的图片)。

【1】上面图片中的错字依次应改为( )

A.夹 倔 托 刻 鸣 贤

B.夹 崛 托 刻 名 贤

C.夹 崛 托 刻 鸣 贤

D.荚 崛 托 刻 鸣 贤

【2】阅读“汉字之忧”,文中画“ ”的句子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

A.举例子

B.下定义

C.作比较

D.打比方

【3】阅读“汉字之忧”,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D.汉字间架结构越来越复杂,不易书写。

【4】细读“现实之痛”“提笔忘字”四个字加上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特殊称谓。

B.表示着重强调。

C.表示引用。

D.表示特殊含义。

【5】细读“现实之痛”,下面选项中没有正确概括“汉字危机”的表现的一项是( )

A.许多人常常“提笔忘字”。

B.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

C.店铺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

D.人们接触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6】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认为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代文阅读

____________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子里一片绿油油。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很茁壮,绽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它们翩翩起舞,纵情欢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使我感到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中伸出了一支支粉红色的小喇叭,正在为小蜜蜂吹奏着动听的歌。石榴树上的石榴熟了,橘红色的果实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好像冲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残秧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情不自禁地叹道:好美啊,小园!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根据课文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成语。

①轻盈地跳起舞来。________

②情感激动,不能自制。________

【3】短文是________结构,按照________顺序来写的。

【4】从短文中分别找出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①比喻句:________

②拟人句:________

【5】短文中的“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把它改为陈述句:________

【6】按下列分类写出小园的植物。

蔬菜:________

野花:________

果树:________

经济作物: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是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2】刘备为什么拜访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句有哪些?请用“ ”画出来。

【4】说说你对画线部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最爱榆树。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树争艳斗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榆荚。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炎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谦虚、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段意。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 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5】哪句话正确地概括了短文的中心?在后面的“(  )”里画“√”。

(1)本文歌颂了榆树谦虚、勇敢、坚强的品格。     (  )

(2)本文说明了榆树的生命力强。                 (  )

(3)本文说明了榆树经得起寒冷、炎热、干旱。     (  )

【6】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句子中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青少年暑假游泳必备小知识

①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②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肢体抽筋。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

③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过度抽筋时,要尽快上岸,或向他人求助。

④游泳后,在做好整理放松运动的同时,要注意泳后卫生,及时去除耳道里的积水,滴眼药水,漱口,及时冲头发和身体,洗净粘在头上、身上的消毒剂。

1宣传栏从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按顺序介绍了暑期青少年游泳安全常识。

A.游泳前  B.游泳时 C.游泳方法 D.游泳姿势 E.游泳后

F.下水时 G.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 H.游泳溺水自救方法

2根据宣传栏的信息,填写表格。

序号

做法

正误(打“√”或“×”)

理由

李刚吃完饭后立刻去游泳

____

_______

李刚换好泳衣马上跳进水中开始游泳

____

_______

莱钢游泳时大腿抽筋了,马上让人把他扶到岸上

____

_______

 

 

3为了赶上看电影,李刚和同学商量游泳后直接穿好衣服,赶往电影院。作为李刚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什么?(  )

A.你快去吧,再晚电影就开始了。

B.你不能马上去电影院。游泳后做好整理放松运动的同时,要注意泳后卫生。

C.你不能马上去电影院,游完很累了,应该休息。

19、课内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节选自《青山处处埋忠骨》

【1】选段通过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他失去爱子后内心巨大的悲痛。

【2】“若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此时,毛主席主要思考的是_____

A.战士们都是血肉之躯,父母所生。 B.如果不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会破坏两国的友谊。

C.不能因为自己是主席,就搞特殊。 D.岸英是自己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对儿子的深深眷恋 B.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

C.对儿子遗体安葬的态度 D.对儿子逝世的极度悲痛

【4】“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改成陈述句)

                                 

2.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不能不感到吃惊。(改成肯定句)

                                 

21、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完成句子)。(12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缩句)

 

(2)客人被蒙古族人接进了蒙古包。(改为把字句)

 

(3)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修改病句)

 

(4)小树成长。(扩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猜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 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成果。未来社会将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美好。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围绕“未来的   ”写一篇习作,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