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打“√”

(1)(yīng  yìng)声(dā  dá)。

(2)(wéi  wèi)设果。

(3)我原想取笑大夫(dà fū dài f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4)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zhǐ hǎo zhǐ hào)陪着笑。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A.青年时期

B.春天

C.年龄

D.青年时代皎洁的繁花

3、选择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  )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       )我是国家主席,(     )要搞特殊。(       )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  )我的儿子,(      )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A.因为       所以  不是  不仅  也是

B.因为  就     不是  是     也是

C.因为  可是  总是  是     还是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   。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 ,与航天员   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 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2.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   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

3.人们把火星叫做地球的   ,是因为它们同样有   ,同样有   ,同样有 ,同样是 ,甚至

 

5、直击课本。

1.诗词大会:翁卷用“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乡村四月美景;__________的《凉州词》则用“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写出了辽阔的塞外风光。杜甫在《__________》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言还乡之快。《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__________写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小明热心帮助盲人,妈妈高兴地说:“___________”(孟子语)。

6、比一比,组词语。

______  剃______  腮______  疤______

______  弟______  鳃______  病______

7、读拼音,写同音字。

1.shèng   神___   ____

2.sāi _______

3.xiàn ___阱 露____

4.bān ________

5.zhà ____骗 爆___

8、(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而立,________不惑。” 

(2)老爷爷笑着说:“我七十岁了,________之年,比不得你们年轻人有精神。” 

(3)小小十三岁了,正值________年华,活泼可爱。

(4)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_________,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

(5)说一位老人已经六十多岁,可以称其“年逾____________      

(6)“期颐” 指人__________,“ 及笄 ”指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父亲的叮嘱

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害病在家。父亲为了消除我的寂寞,就教我画素描。“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他总是这样叮嘱我。

休养完了,回校复课。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台上,要我们写生。那两个杨桃正对着我,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它那轮廓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棱角的什么东西。

要不要按想象中的去画呢?这时,我想起了父亲的叮嘱。我如实照画,并把这幅习作交上去。

几个同学看见了,都哈哈大笑:“嘻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倒不如说是五角星……”

老师看了看我的习作,走到我旁边,俯下身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走到教室中央,高举起我的习作,和颜悦色地问:“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像五角星!”几个同学应道,同时发出嘻嘻哈哈的笑声。

老师的神情变得有点儿严肃 半晌 又问道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好笑吗

同学们摸不透老师话里的意味,不敢回答。唯有那几个笑得最厉害的不知好歹,答道:“好——笑——”

老师于是下令:“说‘好笑’的同学,请站到前面来!”那几个同学面面相觑,迟迟疑疑地走到讲台前一字儿排开。

老师让他们一个个坐到我的座位上。

“看看杨桃,像你平时想象的模样吗?”老师问。

“不……像。”

“像什么?”

“像……五角星。”

“好,你站起来。下一个……”

看着这一切,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父亲的叮嘱。是的,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

和颜悦色: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相觑(觑:看):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给了我怎样的叮嘱?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来。

【4】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同学们摸不透老师话里的意味,不敢回答。(联系上文,说说老师话里的意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个同学看见了,都哈哈大笑:“嘻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你从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了看我的习作,到我旁边,下身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到教室中央,高起我的习作,和颜悦色地问:“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你从对老师的动作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快乐读书吧。

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熄焰,寂寂除光;行者欢喜,又扇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淸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菲菲。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作者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这是讲的著作中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

【2】你喜欢著作中_____这个人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地说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④、⑤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以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⑦段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4第⑥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彩色的梦

清晨,太阳醒了,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爬上地平线。幼儿们醒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从睡房地出来,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活像一群小麻雀。

咦,那是啥!不知哪个孩子发现了新大陆,许多孩子都跟着跑过去。原来,园里出现了一排新栽的小树苗。树梢还没有长叶,刚刚萌发出几个绿莹莹的小芽。

哎,快来看,转椅变色了。又一声清脆的喊声,孩子们立刻又朝那边跑去。果真原先那油漆剥落的旧转椅焕然一新,轴心是白的,底座是绿的,小椅子是粉红的,旋转起来,就像一朵朝天怒放的荷花。

小朋友们做完早操,走进教室,看见每人的桌上都摆着一本彩色的小人书,打开扉页,上面写着送给祖国的花朵,话相同,笔迹不同。窗台上新添了一盆盆盛开的串串红,红得那样热烈,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

怎么一夜之间突然生出了这么美好的东西?这是谁干的?

孩子们去问老师,老师笑而不语。或许值夜班的月亮知道,孩子们仰起头,可惜月亮已经下班了。或许日夜飘荡的春风知道,可惜春风只留下一支没有歌词的歌。孩子们茫然了,互相猜测着:是离休的老爷爷?是红领巾大姐姐?是爱做好事的解放军叔叔?还是苗圃的阿姨?……其实,何必要问呢,孩子们,就当着一个美好的、色彩绚丽的梦,留在你们稚嫩的心田吧!

【1】用“‖”把文章内容分三段。

【2】在文中找出一个过渡段,用“~~~”画上。

【3】文中加“____”线的语句属下面哪种描写,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实在事物:( ) 联想:( )

【4】读下面比喻句、按题意要求填空。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从睡房里出来,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活像一群小麻雀。” 作者把___比作___,通过比喻,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

【5】幼儿园一夜之间发生了哪些美好的变化?请扼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本文为了赞扬什么?请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打“√”。

①赞小朋友们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②赞苗圃阿姨为幼儿园绿化付出了许多的辛勤劳动。(          

③赞全社会对“祖国花朵”的亲切关怀和精心培育。(          

④赞幼儿园一夜之间发生的变化。(          

13、课内阅读。

汉字字体的演变(节选)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单字有四千多个,其中已经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字形图画性较强,字体也不固定,“田”可以写作。由于是刀刻,字形线条比较纤细。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的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有些字形繁简差别很大,知,“车”字早期一般作,看上去很烦琐,中晚期作,与今天的繁体字“車”差别不大。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魏晋时代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1】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的演变主要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阶段。

【2】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是_________。它的字形特点是_______、线条圆转、___________

【3】一直通行至今的文字是_______。它的字形特点是___________,进入_______(朝代)之后,它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

14、阅读短文。

陈正之读书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的内容,而且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请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中。

(1)比喻学习不仔细,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  _____

(2)形容马马虎虎地将事情办完。     ________

2“这使他很苦恼”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陈正之为什么一开始读书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请你找出短文中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句子,用“﹏﹏﹏”画出来。

4朱熹教给陈正之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

5请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神机妙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想一想与加下划线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的计谋为什么不如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轻松阅读快车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tān(   )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shén chū guǐ mò(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在短文中拼音处括号内填写汉字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17、课内阅读。

在桂林的东南方,还有一座小县城叫朔阳,这里山水风光比桂林还要优美奇妙,所以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说法。阳朔城北是阳朔水,城东面临漓江,山峰奇特苍翠,江水清澈迂回,众山拱卫看看城,阳朔就好像隐居在开放的莲花瓣之中,所以古人说:阳川百里尽是画,牌莲峰里住人家。这里的名胜风.很多,如书,山,因山服有一块巨石耸立,高约五米,很像一个宽袍大袖的书童在捧书诵读。还有一座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所以也称为碧莲山。

1给加点字注音。

  回(   立(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浑浊——_______  闭塞——_______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中把__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__

4阳朔县城有哪些风景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语段做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阳朔在桂林的东南,漓江在阳朔的东面。 ( )

2)莲花就是荷花。( )

3迂回就是迂腐的意思。( )

18、以下这篇文章一定很有意思,让我来读读做做。(20分)

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里的麦子果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认出了他,向前向上帝请安,说:仁慈的上帝呀,你终于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企盼着你的降临,你终于来了。

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在祈祷什么呢?

我总是在祈祷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农夫跪下来  吻上帝的脚   全能的主啊  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  只要一年的时间  不要风  不要雨  不要烈日 不要灾害  别人的田我不管  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 

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第二年,农夫的田里果然长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一倍,农夫 ,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果然 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  

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有一个空壳罢了。

(注释)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1)在文中第6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农夫高兴的成语。(1分)

(2)把第7自然段中不恰当的词划掉。(1分)

(3)下面这段话应加在第   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之间。(3分)

上帝回答:我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也创造了蝗虫和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所愿的世界。

(4)给第4自然段加标点符号。(3分)

(5)联系上下文,在第8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话。(3分)

(6)依照文中加粗的句子,我能把下面的话写具体。(5分)

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可以唤醒人内在的灵魂。

(7)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说:  

。(4分)

 

1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2】第①段中,画“______”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画“﹏﹏﹏﹏”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________

【3】结合以下两则资料,分析主席心理活动复杂的深层原因。

资料一:关于“毛岸英”

★1937年,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担任少先队大队长;

★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随后,他到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秘书,工作积极。

★1950年,毛岸英主动参战,牺牲时年仅28岁。

★这已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

资料二:关于“抗美援朝”

★1950年,战争爆发,先后有240万志愿军援助;

★这些战死的人,原则上都葬在朝鲜,亲人难见最后一面。

★2013年,中朝各地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中朝友谊永存。

【4】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说:“我要回唐山去,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改为转述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5)是寒冷,是风欺雪压,花开得精神,秀气。(用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为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天地。

我国的古典名著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从《三国演义》中我们能领略历史的风云变幻;从《水浒传》中我们能认识充满豪情壮志的英雄人物;从《红楼梦》中我们能领悟盛世的变幻,人情的冷暖……你最喜欢哪个故事?写写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