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或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造化(运气) 序齿(按牙齿的顺序) 神机妙算(机会)
B.甘受(甘愿接受) 岂不(难道) 筛了一碗酒(倒)
C.但凡(凡是) 名曰(名字叫) 拱伏无违(拱手)
D.耍子(和孩子玩耍) 镌着(刻) 瞑目蹲身(闭上)
2、我国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下面哪几句话能强烈表达我们的自豪之情( )
A.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B.这真是中国人的骄傲啊!
C.这怎能不让中国人感到骄傲?
3、下面属于埃及开罗标志性建筑的是( )
A.埃菲尔铁塔
B.风车
C.金字塔
D.教堂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这是一首描写____的诗,描写的是____时节的景象。诗中“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了农家人朴素、善良、勤劳的特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全诗突出一个___字,诗句_____描写生动形象,仿佛让我们听到了那清脆的响声,看到了孩子____的表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之情。
(3)《村晚》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描写了____的景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之情。
5、看拼音写词语。
bái zhòu_____ yún tián_____
sāng yīn_____ zhì zǐ_____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一声(____)(____) 从容(____)(____) (____)(____)起敬
情(____)自(____) 若有(____)(____) (____)(____)见血
7、综合实践。
梅花经霜傲雪,它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1.请你写出两句赞美梅花的诗词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与梅花并称“岁寒三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与梅花合称“花中四君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能拼会写,看拼音,读句子,写词语。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róu měi(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xuàn rǎn(_______),不用墨线gōu lè(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
2.人在xiè(_______)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前面,看它们jǔ jué(_______)的样子。
3.huái nán (_______)的 gān jú(_______),又大又甜。
9、读美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片,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片,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咯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机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运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机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shǒu sǒu),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 拌)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náo ráo),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dānɡ dànɡ);小胖墩儿(膀 榜)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钓 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2】这段话中有好些类似“猴儿似的”词语,巧借动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很有特色,请你找一找,摘录下来。
________
【3】请用“○”圈出描写小嘎子摔跤时的一系列动词。
【4】请用“﹏”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5】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 892种,附方11 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很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一个多世纪。
②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用了近30年的时间,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在写作过程中,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他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例如,为了证实前人所说“穿山甲诱蚁而食”,便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结论是:“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
③李时珍写《蕲蛇传》,也是一个有益的故事。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叶,写成了《蕲艾传》,他读后很受启发,便决心写一本《蕲蛇传》,开始他只是从蛇贩子那里观察白花蛇,有人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蕲州蛇,真蕲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人被咬后迅速致死,是当时皇帝指定进贡的制药珍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时珍不顾危险,几次爬上龙峰山去观察蕲蛇,目睹了它吃石南藤及被捕的情形,了解了它形体与习性上的特点,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
【1】第①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_____________
(2)李时珍不顾危险,……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
_____________
【3】解释第③段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含意,并说说它体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
【4】文中②③两段中的划线句均引用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经典语句,请你分析引用这些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
12、阅读
接着,江主席又背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___________________ 。”他忽然停了下来,让王辉接着背。王辉大声背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旁边一位同学接下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_ 。”王辉又接着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许多同学都跟着一起背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到了最后,江主席也很有兴致地参加了进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家背完了,江主席高兴地说:“不错,不错。”。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2】段落中出现的“婵娟”是指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稷、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
当仓颉把造的字写给人们看时,大家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这个字躯干弯曲,末梢放纵;那个字两边修长,躯干矮短;这个字外部轻灵,内部紧凑:那个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雄立……还有的人评论说,远看这些字,有如鸿鹄群游,___________________;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诞生了。
【1】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词语。(填序号)
A.井然有序 B.迂回绵延 C.蜿蜒曲折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的转折。
【3】画“﹏﹏”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对仓颉所造汉字的高度评价。你还能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两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明文。
太空“清洁工”
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设计寿命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层空间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可能绕地球飞行很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专门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四台摄像机,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近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剧烈的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降落时间,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再威胁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层空间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但现在的做法还是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贵,但是清除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合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以后再去寻找别的垃圾,多完成一些清理工作。
【1】短文的说明对象是( )。
A.人造卫星
B.太空垃圾
C.太空“清洁工”
【2】什么是“太空垃圾”?请找到相关语句并用双横线画下来。
【3】下列选项不是短文第2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的是( )
A.太空“清洁工”的特点
B.太空“清洁工”的功能
C.太空“清洁工”的作用
【4】对文中画“ ”的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B.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C.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 )
A.作比较 生动、形象地说明太空“清洁工”个小本领大。
B.列数字 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太空“清洁工”质量轻、成本花费少。
C.列数字 生动、形象地说明太空“清洁工”个小本领大
【6】现在的太空“清洁工”是最先进的吗?科学家们对它还有什么新的研发目标吗?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已经是最先进的了。
B.不是最先进的,清除完一个垃圾就牺牲一个“清洁工”。
C.将来还要研制一种新型的“清洁工”,消灭一个太空垃圾之后还能继续清理其他太空垃圾。
15、阅读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
①那年,曹操占领了荆州,又派兵追赶刘备。考虑到自己兵马少, 抵挡不住曹操,刘备决定先撤退。
②在撤退过程中,当地很多百姓追随而来。大家扶老携幼,推车挑担,慢慢腾腾地赶路。见此情景,不少将领劝说刘备:“干脆把百姓留下吧!曹军追上来,可就完啦!”“想想后面的曹军,可都是轻骑,一天一夜能跑三百多里呀!”“不”!刘备回过头望着连哭带喊的百姓们,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怎么忍心丢下这老老小小不管呢?走,一起走!”刘备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就这样,军队中夹杂着许多百姓, 一天才走十几里地。结果,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了。
③一场恶战开始了。曹军的兵力强盛,把刘备的人马打得七零八落。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被冲散,不见了踪影。
④忽然,有人来报告他说:“赵云将军不见了!”
⑤刘备大吃一惊,心想:赵云是自己得力的战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好哇!这时候,有人说看见赵云往北跑了,还断定:“赵云一定投降曹操去了!”
⑥“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
⑦正说着,又有人高声喊:“赵将军回来了!”刘备高兴地迎上前去,只见赵云抱着他的儿子,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刚才断定赵云去投降曹操的人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⑧所以,刘备虽然兵力弱,但还是有很多能人愿意投奔他,并助他成就了大事业。
【1】根据上下文,试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扶老携幼: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划分段落(用“△”标出),再把下面的段落大意补充完整。
(1)由于刘备坚持带百姓一起撤退,在长坂坡_______
(2)曹军大败刘军,赵云_______
(3)很多能人投奔刘备,_______
【3】读第 5~7 自然段,从中摘录描写刘备心情变化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语句,想一想,它们各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动作描写 ②外貌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活动描写
(1)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______)
(2)“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______)
【5】读了故事,你觉得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①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②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1】选文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________之情,这种感情是通过写故乡的________来体现的。
【2】读画线句,第①句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各地月亮的________。第②句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故乡的月亮在“我”的记忆中远比这些广阔世界的月亮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3】与“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相照应的是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以“月是故乡明”为题目是为了表达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2】读完选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补全下图,并完成练习。
作者描绘这几幅画面时,用得最多的句式是“ …… ……”,请你运用这个句式,发挥想象,再写一种园中的事物。
【3】下列诗句描写的意境与选段相似的一项是( )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作者在原著中还写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两句话。结合这两句话,谈谈你对选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8分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的。羊群一会儿( ),一会儿(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 )绣上了(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 )。
⑴按原文填空: 5分
⑵这两句话作者都运用( )的修辞手法,我认为这样写使我感到 3分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三四千岁了。它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打”字,在《汉语大字典》中就有29种意思。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1】读了上面两个材料,我知道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 )的特点。
A.发扬光大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返璞归真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 B.金文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比较明显。
C.汉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字体变化很小。 D.汉字若不常写,就容易忘记。
【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重新点燃了中国人的汉字热情。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热爱汉字的表现( )
A.多用键盘打字,少写字。 B.欣赏汉字之美。
C.体味汉字之韵。 D.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
【4】电脑时代,我们要重视汉字的书写。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B.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C.电脑时代,没有必要学习汉字的书写。 D.作为华夏子孙,都应该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20、以“八月,天多热啊!”作为开头,再写一句话,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八月,天多热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消息大大增进了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我们班的 大王
提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不同。某个人某一方面的个性特点特别鲜明,我们就称他为某方面的“大王”,如故事大王、作文大王、搞笑大王、调皮大王……你的班里有什么“大王”?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围绕题目,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他(她)的个性特点,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