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哪组关联词最恰当?(     

(1)我有时________没有把菜种盖上,_________把它踢飞了。

(2)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________往菜上浇,________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A.不但……而且……                  是……不是……

B.不但……反而……                  是……不是……

C.不但……而且……                  不是……而是……

D.不但……反而……                  不是……而是……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划下来。

游弋(yì yě) 载人飞船(zǎi zài) 洋溢(yì   刚劲(jìn  jìnɡ)

戈壁(ɡē ɡě) 凛冽(liè l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B.研究报告的形式有多种,但是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C.在阅读四大名著时,如果遇到比较难理解的词,必须反复琢磨,弄懂为止。

D.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看拼音,写词语。

yān mò(    )  chuán cāng(    )   mián huā(    )

bāo yùn(    )  qián fú(    )    tāi shēng(    )

miáo zhǔn(    )  bǔ rǔ(    )    fú shì(    )

5、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 )( )( )( )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 )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 )的场景。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 )、似被山含住的红红( )以及放牛回家的( )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 )( )之情。

6、日积月累。

1.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论语》

3.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孟子》

4.多行不义,______________。——《左传》

5.人有耻,______________。——《朱子语类》

7、根据课文内容及积累填空。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___________》,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童年的发现》中“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我”还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

3.《手指》的作者是______。这篇课文采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阐明_________这一人生哲理。

4.君子坦荡荡,小人_______________

5.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能有所不为

7.隔壁王叔叔乐于助人,从不争名夺利,大家都说他是个正人君子,正所谓“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8.“多行不义,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不要做坏事。

8、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2)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3)“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

(4)那个兵士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1听了护士的话,沃克医生的眉毛为什么扬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为什么会拒绝使用麻醉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一)

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二)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这一次,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1】孙膑胸有成竹的原因是什么?(多选)_____

A.田忌的马的整体实力比齐威王的强。

B.齐威王胜了一场后轻敌自大。

C.田忌的马并不比对手差多少。

【2】将齐威王和田忌第二次赛马的对阵情况连一连。

齐威王 田忌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下等马

【3】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  ......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请用直线把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画出。这段话点明了白杨树的的精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请发挥想像,说说爸爸可能在沉思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杨》一文表面上写 ),实际上是写   ),作者借白杨树的精神 来比喻边疆建设者(   ,借小白杨树迎着风沙成长比喻 )。这是(   )的写法。

12、课外阅读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她一脸喜气。见了我,娘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喜出望外: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一处“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这把黄油布伞?从中可以读出“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一读,完成练习。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

2大拇指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了表达这种观点,在文中列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所给文段的表达方法,发挥想象,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北京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小的只有__________,有的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

5运用所给文段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五官中“口”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秦兵马俑(节选)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良  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神  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画出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这段话主要突出了兵马俑的_______。(选用片段中的一个词)

3这段话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选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请仿照片段的表达方式,试在“……”处补写一句______________

4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马谡失街亭

魏国朝廷文武百官听到蜀汉大举进攻,都惊慌失措。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叡(ruì)比较镇静,立即派张郃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还亲自到长安去督战。

诸葛亮到了祁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据点。让谁来带领这支人马呢?当时他身边还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可是他都没有用,单单看中了参军马谡。马谡也极力自荐镇守街亭,并立下军令状:“若失街亭,愿斩全家!”

马谡这个人的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街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一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一再劝马谡也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也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

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定了死罪,而赦免了他的家人。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   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所说的意思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表示?

____

3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写话:马谡失街亭,到底是谁的错?请发表你的见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17、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在取得成就、受到人们尊敬时,首先想到的是少年时代教自己法语的欧班老师。

1920年春天,玛丽·居里和他的丈夫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工作,终于从大量的沥青和铀矿中提炼出一克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打开了进入原子时代的大门。有一天,(欧班老师 玛丽·居里)收到了一封挂号信,信上的署名是(欧班老师 玛丽·居里)。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怎么会给一个又老又穷的教师写信呢?他用颤抖得手拆开信封。

欧班老师读完信,泪水立即用处眼眶。原来,玛丽·居里就是20年前门门功课都靠第一的小姑娘玛丽亚。居里夫人在信中老师深表敬意。她告诉老师,自己一直在法国从事科学研究,她诚恳的邀请老师到巴黎作客,还寄来了全部的往返路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著名:

默默无闻:

2按分好的段落,概括各段段意。

一:

二:

3文中,哪句话写出居里夫人的巨大成就?用划出。

4文章主要写了( )

居里夫人平易近人。

居里夫人成为名人后仍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小学老师。

 

1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____”画出来。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选段的内容,最合适的是“_______”。

【2】文中描写祖父园子里的很多景物,目的是说明(       

A.祖父的园子里很乱

B.祖父的园子没人管

C.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快乐的

D.祖父不勤快,任由它们玩耍

【3】读选段,完成练习。

19、读美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片,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片,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咯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机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运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机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可口的零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排在你后面的小朋友开出的盲盒要求是“参照例句所用修辞,选择事物进行描写”,请你帮帮他。

例句:人们都喜欢春天的风,它是和煦的、温柔的,但我还是更喜欢秋天清爽的风,空气中有着丰收的味道。

小朋友试写的句子:我更喜欢春天细密的雨。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缩写句子)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3外婆讲故事。(扩句)

 

4只有善于调查研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用划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傻事我不会再做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操场扩张了不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妙笔生花:

参观游记的范围很广泛,比如观看一条瀑布、一座名楼、座名桥,游览山川湖泊等。描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也可以先写正面,再写侧面;还可以从上边俯视写,再从下边仰视写……从中选择一种描写方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参考题目:难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