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词语的古今说法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榜文——公告    客官——顾客

B.郎中——医生    印信——书信

C.伙计——服务员  货郎——商贩

D.店家——店主    客舍——旅店

2、下列对句子中描写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神态描写)

B.“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语言描写)

C.病人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动作描写)

D.“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语言描写)

3、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是( )

A. 岸边的华灯倒映的水中,宛如颗颗宝石点缀在湖面上。

B. 人们的心弦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挺高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C. 地球的边缘仿佛想了一道金边,景色十分迷人。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成语补充完整。

拱伏无( )       各抒己( )       兴国( )

( )近人       ( )里如一       酸甜( )

盛气( )       ( )一发       ( )其境

5、按要求填空

(1)唐诗宋词,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王维用优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春山月夜图。杨万里用“__________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读了陆游的“_______”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王昌龄笔下的将士“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令我们难以忘怀。

(2)沃克医生赞叹________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________。毛泽东面对爱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他的批文是:________________

(3)《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________。抒发了作者的________之情。自古以来描写此情的诗句有很多,请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juàn liàn   mén zhěn nián líng   bēng dài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shī gōng   zhǎn xīn   cí xiáng duàn liàn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7、补充下列成语,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选填词语。 

__________    杯水__________    __________

始料__________   __________自如    生机__________

1)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________  

2)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________  

3)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随着自己的意思。________

8、请改正下列这段话中的错误,将修改后的内容整理在后面的横线上,注意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

 春节前一天,气候睛朗。一队少先队员兴高彩烈地在街上走着。是到军属鲁大娘家去帮助扫除的。鲁大娘看少先队员来了,非常振奋,联忙把他们让到房里。开始队员们打扫屋子了。他们扫的扫,擦的擦,不到两个钟头以后,就把屋里屋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语段阅读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哪。——那醉人的绿呀!

1本文段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段突出了梅雨潭______的特点,为了突出此特点,作者描写了其他几处景观: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写的好处是(  )

A.表现了四处景观“绿”的特点。

B.反衬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C.表现作者游览过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景色。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扑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惊失色—______)   出错—______

2先用“ ”画出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词语或句子,再说说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

 

3你能想一个救孩子的方法吗?和船长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谁的方法好?你觉得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倾听与表达听短文《挫折》,完成下面填空。

1、因为父母____________,所以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天,父亲在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_______________,儿子看到后很_______________,他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一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仿佛一道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有一天,他请求我10点以后为他亮一小时的灯。他说:我要用剩下的时间学完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我仿佛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孩子……

【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2】“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话中比喻起到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我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________》,它的主人公是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 ”上。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实际,你有用过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吗?请举例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suǒxiàngpīmi)   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  (shéntàiɡèyì) :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同意天下做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进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xiāo,xiào) 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的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 (chéng,shèng) 的宏伟气势,形象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爱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根据拼音将词语写在横线上。(2分)

用 ﹋ 符号划出本文的中心句,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      。(2+2=4分)

(4)在第二自然段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5)在首尾两个自然段中找出相互呼应的两个词语 :(2分)

 

(6)你来为秦兵马俑写一则广告用语:(2分)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子李(节选)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①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_______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②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给选文中划线字注音。

(2)从选文中找出一个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写下来。

(3)刷子李刷浆的顺序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他蘸浆手法的高超表现在________。

(4)理解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再填空。Ⅰ句①通过对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写出了________。

Ⅱ句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尤其从“________”这个词语,更能看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5)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

A. 细节描写   B. 叙事抒情

16、课本知识。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簇拥的含义:____________

2戏院散场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采用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

 

一天,我在车站等车。走进候车室,迎面一个青年引起我的注意。他正埋头读书,读得很入迷,人们来往走动,吵嚷,他全不在意。

这青年很一般,只是他的耳朵与众不同。那耳朵很独特,宽大厚实,光泽红润,嫩白透明,上面长着一层淡淡的茸毛,肉乎乎的;耳垂很长,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颇具福相。整个耳朵往前拢着,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

“好漂亮的耳朵!”我在心里想。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我很羡慕那青年,羡慕他的耳朵。

车来了,人们骚动起来。那青年仍在潜心读书,毫无所动。我担心他误车,走上前说 车来了  你坐哪一趟车   他像一座雕像  丝毫不动  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他终于抬起头来 莫名其妙地看着我 似乎有点不满 车来了你坐哪趟车 我忙说 并向外指指 他眨眨眼睛,指指耳朵,摇摇头。他是聋子。我走出候车室,车已开走了。

(1)第二段中“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这种形状”指的是   (3分)

(2)第三段中“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最佳型”指的是  (3分)

(3)第二段末句“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的主要表达效果是( 。(2分)

A.强调这耳朵的作用。

B.突出羡慕的心理。

C.与下文点明“聋子”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文章主题。

D.指出科学依据,概括上文。

(4)这篇小说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是(   。(2分)

A.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才。

B.不能只追求外表美,更要做到心灵美。

C.做事要讲实际效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D.干任何事情,不应当追求优越的条件。

(5)给第四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3分)

(6)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2分)

(7)你认为青年读书入迷的原因是什么?(3分)

 

 

(8)当车子开走时,心里会想些什么?(4分)

 

 

1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刘伯承手心练字

欧政芳

刘伯承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节衣缩食送他上私塾(shú)读书,但掏不出钱给他买笔墨纸张。没有笔墨纸张,无疑是读书识字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可机智的刘伯承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手心练字法”——以食指作笔,把掌心当纸,将要写的字一笔一画地在手心上练习。

有一天早上,先生布置了作业,要求学生们临摹赵孟頫()的书法,字帖发下去,学生们都动手磨墨、铺纸张了,唯独刘伯承一人呆坐着看字帖,先生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却一言不发。下午,交作业的时间到了,先生(   )问刘伯承:“你写的作业呢?”刘伯承(   )回答:“在手上,我已经在手上写妤了,也默记在心中了。”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发出一阵阵嘲笑声。

“在手上写好了?在手上能写好字?”先生黑着脸举起戒尺,吼道:“狡辩,把手伸出来!”刘伯承只好向先生道出自己买不起笔墨的苦衷,并且说出了自己独创的“手心练字法”。先生从学生那里拿来笔墨,刘伯承当场挥疾书,先生看了看刘伯承功底深厚的书法,点头认可了。后来,刘伯承还对自己的“手心练字法”做了总结,写成一首打油诗:“穷人只有一双手,笔墨纸张随身走。手心写满写手背,左手写完写右手。”

“手心练字法”不仅让刘伯承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还帮助他打赢过一场漂亮的战斗。据说在一次起义中,刘伯承的队伍被敌军包围。②刘伯承一边焦急地对着地图观察地形,一边不由自主地在手心划拉地图上标注的山名,写着写着,笔画结构一连,一条栩栩如生的跃龙门的鲤鱼就出现在眼前。刘伯承豁然开朗,立即布下鱼鳞阵,采取中央突破战术:主兵力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最终刘伯承率领部队以少胜多,成功突围,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

(有删改)

1为第二自然段中的对话选择恰当的语气,填在文中括号里。

恭敬地   胆怯地   生气地   由衷地

2刘伯承因为_____________,只好以_________为笔,以_________为纸,练习写字。这就是刘伯承独创的“____________”。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的句子并在下面横线上做批注。

_______

4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的嘲笑,是为了衬托出刘伯承家庭的贫困和他自己的懒惰。

B.画线句①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C.画线句②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伯承布鱼鳞阵的想法源于他的“手心练字法”,表现出了刘伯承的足智多谋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D.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伯承是一个勤奋刻苦、善于学习的人。

19、阅读。

①儿子刚开始学走路时,总会莫名其妙地摔倒,儿科医生说,孩子能够(坚持 坚强)走到五岁就已经是奇迹了。

②五岁那年的夏天,儿子终于在一次摔倒后,再也没有站起来,他哭着说:“妈妈,不是我不勇敢,是我真的站不起来了。”我不得不抱起他,带着最后一丝希望奔向医院,又带着全部绝望办理了入院手续。

③我读张海迪的故事给他听,试探性地问:“儿子,如果你也没有双腿,你能答应妈妈,要(坚持 坚强)勇敢吗?”他眨了眨眼睛,天真地问:“没有双腿,还可以当姚明吗?”我转过脸去,眼泪漾出眼眶,他立刻改ロ:“妈妈,我答应,我答应你还不行吗?”

④进手术室前,儿子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他甚至没有说过一句害怕,护士夸他真勇敢,他骄傲地说:“我答应过妈妈的,我是男人,说话算数!”

⑤手术后,儿子醒来对我说:“妈妈,我勇敢吧?我没哭!我决定了,我不当姚明了,我要当张海迪。”我很努力地让自己微笑,亲吻儿子的脸蛋,可是我的眼泪还是滑到了他的脸上。儿子像个大人一样握住我的手,认真地说:“妈妈,你想哭就哭吧,这次你可以不勇敢!”我抱住儿子,任泪水流淌。

【1】请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A.坚持        B.坚强

_______       _______

【2】短文第____自然段最能表现“儿子”的勇敢。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沃克医生一针见地说:“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子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你得服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关联词。

(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田忌喜欢赛马。(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第一次当旗手;第一次上电脑课;第一次没完成作业;第一次为灾区捐款;第一次遭遇地震……想一想,哪一个“第一次”是你最难忘的,请你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要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