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四句人物描写中,不属于动作描写的一项是(   

A.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B.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C.她的心仿佛变成铅块,很重地坠落下去。

D.我立刻起来,揉揉蒙胧的睡眼,走进他的办公室。

2、“孔君平诣其父”中“诣”字的正确解释的一项是( )

A.招待。

B.成就。

C.拜访。

D.接见。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用数笔画查字法共有四笔。

B. 大家就随着女教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声音的延长。

C. 在句子绳子两端各有一个花球。句子事物往往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这两句中两个“端”的意思一样。

D.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这两句的意思一样,表达效果也完全一样。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春天来了,乡村大地上一片繁忙,家中的父母在田地里不辞辛苦劳动着,就是到了晚上,依然停不下忙乱的双手,令我们想起了学过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小孩子,也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令我们想起了范成大所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弟从盆中取出冰来,用一条线从中间穿起来拎着玩,真像《稚子弄冰》中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山口公园里的池塘涨满了水,而且池中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夕阳西下时,山巅的落日倒映在水中,这番景色好美啊,我不禁引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

4.寒假结束了,姐姐就要离开家去外地上学了,临走的时候,看着妈妈在仔细的帮忙收拾着姐姐的东西,往姐姐的行李箱里使劲塞姐姐爱吃的各种食物,我突然发现这和《游子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情景特别相似。

5、补充词语或者成语。

______的泪珠______的生活______的神情

______然大悟 马革____________拥而至

6、猜字谜,把谜底写在括号里。

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 )

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 )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

走在上边,坐在下边,堆在左边,挂在右边。( )

7、先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选词填空。

不可____   ____天立地   恍然大____   乐此不____

能书____   相映成____   ____光旖旎   ____波万顷

良辰____   唐诗宋____   ____乡背井   颇负____

(1)描写景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几种事物互相衬托,让人觉得很有趣味。

(3)这位老人从小就__________,来到了国外谋生。

(4)爸爸最近迷上了下象棋,整天__________

8、默写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草船借箭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广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请写出下列人物特点。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才干—______ 妒忌—______

推却—______ 重罚—______

【3】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但为什么周瑜还要摆酒席招待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短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选段中( )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一个选项是( )

A.行船速度极快,他操纵自如。

B.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C.拥挤时,他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D.我们的眼睛不知看哪一处好。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密西西比河的风光

密西西比河两岸(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处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 ),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两岸风光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仲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圓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丛林中无数的动物,更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小熊,在榆树的枝丫上蹒跚;群鹿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尼达茉莉上( );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 ),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鳩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晃这些漂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杂交错,使所有的色调浑然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踌躇满志  万籁无声 风光旖旎   熠熠发光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中的“它们”指______;“越过”“搭起”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植物的_____(静态  动态)美,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主要有什么不同?

西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1“说时迟,那时快”是指_____________

2这两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

4我能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这两段文字表现出的武松的性格特点。

13、课外欣赏。

老军人

初春的一天,我在火车站前等公交车时,几乎是被人拥上了公共汽车。一上车,我的目光便被一位靠窗坐的老军人吸引住了。他年近七十,军帽下露出如雪的鬓发,在鲜艳夺目的领章帽徽衬托下,显示出一种军人的威严。∥

车到了广场站,我终于轮到了一个座位,站得僵直的双腿得到了解脱,这时,上来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车厢里立刻响起售票员的声音:“哪位同志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我是个年轻人,本想站起来,可又感到站立的滋味实在难受;迟疑之间,那稳重、沉默的老军人突然第一个开口了:“请到这里坐吧!”他扶着椅背吃力地站起来,拉过妇女坐到他的座位上,那军人头顶上的红五星仿佛是一朵鲜红的云霞,在车里闪闪发光。

此刻,我身下的椅子像长出无数钢针,使我疼痛难忍。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的滋味比站着的难受得多,于是我就悄悄地离开了座位,让更需要的人去歇歇吧!谁知,车子猛一停,强大的惯性使我失去了平衡。我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裁栽去,一脚踩在老军人的脚背上,可是他竟一点儿知觉也没有。∥

终点站到了,人们蜂拥而下,老军人最后一个走出车门。此时,我看到他的左腿直挺挺地朝前挪动,发出“咯吱”的响声。啊,原来那是假肢!我不由得站定了脚步,望着他那一跛一跛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里……

1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老军人外貌的句子。

2当售票员喊“哪位同志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时,“我”为什么迟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当作   来写,表现出老军人的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我”为什么站定了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当时就在车厢里目睹了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知识巩固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金色的事物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金字塔的形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语仿写

金灿灿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   ),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   )来(   )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   )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   )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   )他不动。

1在括号里填上描写动作的词。

2选段中有几个类似“猴儿似的”的词语,找出来,并运用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1)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对小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

4选段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用“ ”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体现了(   )的(   )特点。

2用“~~~~~”在文中画出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并说说从中感受到武松的什么特点?

 

17、课外阅读。

泥人张(节选)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儿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儿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1在体现泥人张的技艺高超的句子后“√”。

(1)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  )

(2)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

(3)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

(4)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  )

2泥人张是用哪两件事来“回报”海张五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抓住文中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突出了泥人张艺高胆大的特点。

4请分别简要评价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泥人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张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小鸟和护林老人

树林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林中盖了一座小木屋,住下了。

起初,鸟儿们非常惊诧:怎么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是捕鸟的吧?打猎的吧?不像。带了一条黑狗,可没带猎枪。

奇怪?鸟儿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询问着,用它们鸟国的语言争论着。

不过,很快,鸟儿们就发现,他是个好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

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人。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激烈的争吵,黑狗的狂吠,老人展开一张布告……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

那伙人走了,老人轻轻抚摸受伤的树干,抚摸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

老人取得了鸟儿们的信任,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

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荫里。白发满头,是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呵!

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叽叽,喳喳,翻译出来是:您好!您好!

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棵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这一夜老人睡得很好。

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地嵌进树的年轮。

老人越来越老了,有一天,他要走了。老人开始和每一只小鸟,每一棵树告别。

林中小屋没有升起炊烟那天,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树林里又静寂又黯淡的一天呵。

鸟儿们谁也没有邀约谁,都来了。成百上千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盘旋,哀鸣。整座山林都在摇晃,树叶和树枝轻轻拂动。

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呵,掩盖了林中小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争论—— 阻拦——

激烈—— 掩盖——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惊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馈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儿们谁也没有邀约谁,都来了。句中画线的部分可以换成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4“——”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老人是怎样取得鸟儿们的信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

漫步在郊外,在初秋的夕阳里。

冷风阵阵拂面,扯落片片黄叶。天空与大地共同烘托一个火红的主题。

秋天闪入我的眼。秋天浸黄的柿子在枝头跃动着向我招手;秋天酿熟的葡萄乌黑诱人;秋天烧红的花椒颗颗粒粒爆得令人心颤!

我看见秋宠出农人满颜的欢喜;我看见秋纵得诗人豪情奔涌;我看见秋在商人的货架上神采飞扬……我看见秋满世界疯跑着,荡入春天,闯进冬天……

秋天是沿着乡村小道晃来的,那个披红挂绿的村姑,挑着两筐葡萄,向我出售。末了,她又给我添了两串,好慷慨、好憨直的秋!

暮色打湿了我的脸□我吮食着甘美的葡萄□哦□我觉得自己也成了那葡萄□融入秋天□成了秋的一分子□

1给最后一个段落加上合适的标点。

2摘出三个描写颜色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用“‖”分成三部分,试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我拒绝使用麻醉剂。(用恰当地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脸色苍白。(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肃然起敬。(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改写成被动句。

小丽把红红的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写。

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写成反问句。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写成拟人句。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直接引用改为转述。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真情表达。

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记叙文。

(1)题目:我的老师真“牛”

学校生活中,一定有让你觉得很“牛”的老师。他在哪方面很“牛”:打球剪纸、朗诵、写作、管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老师的特点。(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学校,文中的老师统一以“王老师”代称)

(2)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不开灯不敢睡觉,不敢一个人走夜路,不敢玩走吊桥,不敢参加班干部竞选……可后来,你终于敢了,这便是成长。

请以“我终于敢 了”为题,选择一件合适的事情写一篇习作。注意把从不敢到敢的经过写清楚,学着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如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