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王懿荣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甲骨文。

B.因这些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

C.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字。

D.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是清代的王懿荣。

2、出塞的作者是(   )。

A. 王昌龄   B. 林升   C. 陆游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万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四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

C.面对疫情,举国上下心系武汉,各地人民踊跃捐贈,谱写了一曲“青山一道同云雨”的壮歌。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的天气 __________的韵致         __________的八仙桌

5、预习查资料填空。

本文选自《____》,作者是_____,通过讲述了______的趣事,表达了____________

查资料:写作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或相应字词的意思。

( )在田间除草。       ( )把麻搓成线。

解:______________   供:_______     傍:_______。 阴:________

(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 )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陂:___________

( )水中的波纹。     腔:_________     信口:_______

7、课文内容回放。

(1)《草原》中“蒙汉情深_______,天涯碧草_______。”是全文的中心句。

(2)《将相和》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

(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大作家笔下的人物,有__________的杨氏之子,_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__的廉颇。

(4)《草船借箭》一文选自__________写的《  __________ 》。

(5)“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中加点字意思。诣:______________

8、按课文填空。

1.“青山处处埋忠骨, _____________”这句话显示了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_____的心胸和_____________的襟怀。

2.《红楼春趣》这篇课文讲述的是_____________等人在大观园_____________的故事。故事中人们放风筝就认为是_____________

3.人闲桂花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更爱荷叶。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下一枝枝光杆的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   )没有荷叶,(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

     看啊,这些荷叶,黑绿、浑圆、厚重。久旱出雨,对于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会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以去热清火。荷叶作为特色的包装材料,不怕水浸,不怕油污。用荷叶煮成粥,碧绿清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奉献着。

    荷叶是美丽的,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心灵美。我爱荷花,我更爱荷叶。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文中的这些荷叶,黑绿、浑圆、厚重。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_______特点。

3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第四自然段末尾的“……”表示(  

A. 表示引文中的省略 B. 表示列举的省略

C. 表示词语的重复 D. 表示话语未完

5下面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A. 比喻  夸张 B. 夸张   拟人 C. 排比  拟人

6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文中第二段内容叶与花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_______精神。

8文章开头和结尾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沉思良久__最后一字一句地说__买__咱买一把__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_______,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ǒu_______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  fu_______,喜眉笑目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写出近义词。

半信半疑——________

体谅——________

盼望——________

落伍——________

喜眉笑目——________

伴随——________

沉思——________

欣喜——________

2把文中的拼音改为词语,并把它们写在拼音后面的横线上。

jiān  nán______________chàn  dǒu___________bāo  fu________

3给第三节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娘沉思良久________最后一字一句地说________________咱买一把________

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我”________

6给短文分段。

7画出文章点明中心的一句话。

11、快乐阅读。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到山的那一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这一边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田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党,是在城里永远(体会  体味  体验)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  温热  温暖)的呼唤:“琳,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啊,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此刻我不仅仅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乡的怀抱里,感受着浓浓的乡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  连续  继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雅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递  塞  送)给我一个刚煮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柔  温热  温暖)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柔  温热  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具有下列意思的词语。

(1)孩子气,天真。___________

(2)衬托,烘托。__________

(3)解除困境。__________

4短文主要从哪四个方面写了“我”对故乡的美好的记忆?请试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是从哪里读出“那一份浓浓的乡情”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结构特点是(   )。

A.首尾呼应 B.总分 C.并列式

12、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楚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楚山上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接位。卞和再一次入宫去献玉。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接他王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美玉,坐在山脚下哭泣,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听说后,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做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 )   贡献——( )

(2)在短文中用“  ”画出一对同义词。

(3)短文中一共写了____个人物,________是主要人物。

(4)短文用一件物品贯串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全文的写作________。

(5)简要说说“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玉匠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无知。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误。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闹天宫(节选)

玉帝听到报告,大发脾气,命令李天王和哪吒太子率领十万天兵天将,布下十八层天罗地网,一定要捉拿悟空回来。但是天兵天将都不是悟空的对手,一个个都败下来。于是观音菩萨就建议让二郎神到花果山来捉拿孙悟空。

二郎神奉命,带领梅山六兄弟,点了些精兵良将,杀向花果山。悟空主动迎战,与二郎神打得难分难解。梅山六兄弟见悟空这时顾不上他们,就乘机杀进了水帘洞。

悟空见自己的老窝被破坏了,心里一慌,变成麻雀想跑,二郎神摇身变成了捉麻雀的鹰,抖抖翅膀就去啄麻雀;悟空急忙又变成一只大鹚鸟,冲向天空,二郎神急忙变成了一只大海鹤,钻进云里去扑;悟空一见“嗖”的一声飞到水里,变成一条鱼。二郎神从照妖镜里看见了悟空,就变成鱼鹰,在水面上等着,悟空见了,急忙变条水蛇,窜到岸边,接着又变成花鸨,立在芦苇上。二郎神变回原来的样子,取出弹弓,朝着花就打,把悟空打得站立不稳。悟空趁机滚下山坡,变成一座土地庙。二郎神追过来,见有个旗杆立在庙的后面,就知道是悟空变的,拿起兵器就朝门砸过去。两个人一边走一边打,又来到花果山跟前。

各路的天兵天将一拥而上,把悟空团团围住,在南天门观战的太上老君趁机把金刚琢朝悟空( )过去,悟空被( )中头部,( )了一跤。二郎神的哮天犬跑上去,( )住了悟空,其他天神上去把悟空( )住,用铁链( )住琵琶骨( )了回去。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

打 咬 穿 扔 捆 按 摔

【2】这场打斗中,孙悟空分别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郎神分别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写孙悟空和二郎神打斗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感受到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读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周瑜dù jì诸葛亮比他有材能;每天早上我都跑补duàn liàn身体;爷爷看着自已的孙子,露出了cí xiáng的微笑。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dù jì________ duàn liàn________ cí xiáng________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解释。句子“清白”的“清”意思应为( )

A.纯净,不含杂质 B.干净,纯洁 C.凉爽,爽朗

15、阅读感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给本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_________ 欢跃——_________

3   画出文中的过渡段,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在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写下来,并仿写一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  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已用“//”分成两段,请你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晏婴劝谏

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内壁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得很深刻。晏婴在一旁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格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它们放在壶里,既不能经常看见,也不能对照着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频频颔首,并对随从的大臣说道:“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临淄,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从古到今没有死亡,那么我将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史孔和梁丘据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禁不住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听了他们这些话,晏婴在旁独自冷笑。

齐景公看晏婴冷笑,便揩干眼泪问道:“我和我的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

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您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里还会有时间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国君,可笑您身在福中不知福。您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哭泣,这是很不仁不义的啊!我对不仁不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

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又罚史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稀疏——______   乞求——______

昏庸——______   浅显——______

2晏婴是如何理解“食鱼无反,勿乘驽马”这八个字的?

(1)“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景公和晏婴对金壶中所刻的句子理解不同。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齐景公、群臣和晏婴各是什么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语分别概括出他们的形象特点。

齐景公:____________   群臣:____________

晏婴: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一共讲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写在横线上。

(1)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道“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你觉得齐景公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登时:______________       不相干: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3】严监生临死前为什么努力伸出两个指头?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性格?

_________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1】阅读选段,联系全文,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___________的园子 ___________的祖父

___________的“我” ____________的童年

【2】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选段共介绍了“我”在园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其中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19、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 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激 感动),(热情 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 传播)给她知识的老师。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簇拥: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这动人的情景”指__________________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_________

【4】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 ”。

【5】短文主要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一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______;第二件事是________

【6】读完短文和你学过的课文,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写句子,把句子写生动。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2.太阳落山了。(改为拟人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大象的舞蹈很精彩。大象很笨重。(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3)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2、 句子练习。

(1)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

  变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母亲偶然捉了一条小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喧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芳草地。

《快乐王子》这篇童话文质兼美,读后让人回味无穷。假如你是作者王尔德,如果再让快乐王子奉献一次,他会急切地帮助谁呢?请你大胆想象,编写故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