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中加点字的意思是( )
A.夫人 B.丈夫 C.挡在句首,表示将发生议论
2、下列关于年龄与称呼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
A.耄耋——人八九十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B.及笄——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C.而立——人三十岁 不惑——人四十岁
D.花甲——人五十岁 古稀——人七十岁
3、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筹集(chóu) 木柄(bǐng) 恐吓(xià)
B.奢侈(chī) 裤裆(dǎng) 凶恶(wù)
C.矜持(jīn) 缝上(féng) 企望(qǐ)
D.金镯(zuó) 汗褂(guà) 被俘(fú)
4、照样子在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摘录下来,再自己写两个。
1.例:红彤彤
文中:__________ 自己写:__________ __________
2.例:半紫半黄
文中:__________ 自己写:__________ __________
3.例:葡萄灰
文中:__________ 自己写:__________ __________
5、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许多的诗人赞美了它,你看“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
②儿童时代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如《牧童》中“______________,不脱蓑衣卧月明。”《舟过安仁》中“一叶渔船两小童,______________。”
③“茅檐低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这不正是一幅和谐、宁静、朴素的江南生活画吗?
6、形近字组词。
晋(___________) 冀(__________) 絮(__________)
普(___________) 翼(__________) 柴(__________)
枕(___________) 挪(__________) 榴(__________)
沈(___________) 哪(__________) 溜(__________)
7、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并完成练习。
①“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______)
②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 (______)
③小嘎子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______)
④小胖墩儿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______)
(1)句②选自____写的《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车夫。
(2)句③④中,写小嘎子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嘎子________的特点;写小胖墩儿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小胖墩儿________的特点。
(3)仿照句③,写一个描写人物动作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大mǔ zhǐ(______)可以给人sāo yǎng(______),食指常冒险或接触huì wù(______),中指xiàng mào(______)最táng huáng(______)的,无名指和小指多做xiǎng lè(______)的风光事,是其他手指的fù yōng(______)。
9、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楚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楚山上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接位。卞和再一次入宫去献玉。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接他王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美玉,坐在山脚下哭泣,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听说后,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做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 ) 贡献——( )
(2)在短文中用“ ”画出一对同义词。
(3)短文中一共写了____个人物,________是主要人物。
(4)短文用一件物品贯串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全文的写作________。
(5)简要说说“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玉匠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无知。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误。
10、课外阅读。
不能搞特殊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1940年8月出生在陕北延安。当时尽管正处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但毛泽东还是坚持把女儿留在自己的身边。毛泽东虽然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可是他并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严格要求。
①20世纪60年代初,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只有星期六才回家一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卧车。正因为如此,刚上学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来临后,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严厉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②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辩地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自己骑车子回来。”
李讷在北大上学初期,正赶上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当时国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奇缺。李讷认为自己是共青团,应该为国家分担困难,于是在学校报口粮时,只报了17斤。毛泽东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并说就应这样做。由于定量不够吃,李讷经常饿肚子。有一次,李讷从家里拿了一袋奶粉,毛泽东知道后很不高兴,说这样做影响不好,以后,李就再也没有从家里带过任何吃的东西。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容置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 ”的①句,体会句子中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②句,想象卫土长会向毛主席怎么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毛主席不搞特殊化的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及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请你用几个词形容你眼中的毛主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相应的字词练习。
走过任何一条衔①,台②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族③、姹(chà)紧④嫣(yān)红。许多窗子链⑤接在一起,绘⑥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迎⑦接不瑕⑧。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段话中有8个错别字,在文中已经标记出来。请你按顺序依次修改在下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表示花开旺盛、光彩照人。
【3】“颇”在字典中的义项:①偏,不正。②很,相当地。③姓。文中“颇耐人寻味”中“颇”应选_____第个义项。
【4】“耐人寻味”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的境界。
【5】文中的_________是一处典故引用,语出《世说新语》
12、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hú dù( ),仍然是那样熟悉。我久久地望着,啊,没变,没变!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啊,kuò bié( )十多年的母校,我回来了!
走进大门,沿着石砌的甬道,穿过秋菊傲放、松柏常青的花园,踏着宽宽的石阶,我来到了宽阔的操场。
操场地面用六角形的石板铺成。老槐树、老榆树、松柏、海棠,紧紧地护卫着它,给它一分翠绿,给它一分清新。操场边,几幢教学大楼,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淡黄色的墙,红的瓦,绿的檐,长长的走廊,颇有古典风味。我漫步在操场上,xīn shǎng( )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lǎng lǎng shū shēng( ),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铃……”多么熟悉的铃声啊!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涌向宽阔的操场。有的爬绳,有的拍球,有的滑滑梯,玩得兴高采烈,个个脸蛋红扑扑的。
看,操场中间在举行长绳比赛,十几个精神抖擞的小男孩正在作准备,身上的运动服特别显眼。长绳刚一摆动,中间的一个男孩的腿就绊住了绳,周围的小学生善意地哄笑起来。被绊住的男孩低着头,红着脸,使劲搔着后脑勺,又重新跳起来。
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当年,为了集体的róng yù( ),我们也努力过,奋斗过。
记得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我们全班同学拼命为那十个运动员加油,老师也在一旁助威。有几次红绸差点过了线,急得我们扯着嗓子大喊:“加油!加油!”恨不得跑上去帮着拉一把。最后,我们终于胜利了,捧着那金光闪闪的奖状,大家高兴得蹦啊,跳哇,虽然嗓子喊哑了,心里却甜蜜蜜的。
眼前的情景和我们当年是多么的相似啊!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陌生——( ) 忧伤——( ) 垂头丧气——( )
狭窄——( ) 现代——( ) 萎靡不振——( )
3.用直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该句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拟人句。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再次回到母校,走进校门,“我”不禁深情地说了一声“____________________”;看着教学大楼、花草树木,听着读书声,“我”回忆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听着“铃……”的铃声,“我”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跳长绳比赛,“我”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跟他开玩笑:“请问迈克尔·乔丹的电话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我大笑了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有了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出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过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他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的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为秃头而感到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富裕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看来,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满健全的人格。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露声色:_____
聪明透顶: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
【3】读文章,回答问题。
(1)作者在阐述“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的( )手法,写了两个人对待( )这种现象的不同态度。
【4】下列事例中能体现语言幽默感的有( )(多选)
A.批评家不给歌德让路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说:“我恰好相反。”
B.牛顿请朋友吃饭时去工作,回来时朋友已经吃完,他看到骨头说:“原来我已经吃过了。”
C.陈毅看书的时候,母亲送来馒头,他看书入神竟然蘸着墨水吃起来,被母亲发现后笑称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太少。
D.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我指给您看看。”
14、课内阅读我最棒。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 )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 ) ,而且( ) ,还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 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dǎo dào) 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按原文填空。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3】本片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 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主要表现在:
① ;
② ;③ 。
15、三顾茅庐
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叫人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等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在等着,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 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进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1】根据所给解释找出文中对应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形容天气异常寒冷。__________
②比喻诚心地邀请别人。____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是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通过对张飞的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4】本文中__________与______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短文内容,下列对刘备的性格特征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B.故意作秀给张飞和关羽看。
C.有政治抱负,但性格懦弱。 D.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①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②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援,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桐,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③丛莽中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而醉态酩酊的熊,它们在树下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1】阅读短文内容,概括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不同。
西岸:________________ 东岸: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短文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侧重的是 描写。请在文中用“ ”标记出相关词语。第②段话侧重的是 描写。第①段话则是 。
【3】在短文中用“﹏﹏﹏”画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4】请说说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写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chóu chú chóu zhù)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àn yīn)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gé gě)裹尸还。
【1】用“√”给文段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画“____”的句子是对毛主席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的心情。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则表现了他有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还”在这里读_________,可以组词_________。这里的“忠骨”指__________________,称之为“忠骨”是因为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读到“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试着把毛主席当时的神态、动作等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叙利奥因为睡眠不足,早上起来觉得疲倦,晚上复习功课的时候打盹儿。一天晚.上,叙利奥做功课,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喂,用心,用心!做你的功课!”父亲拍着手叫他。叙利奥睁开眼睛,继续复习。可是第二个晚上,第三个晚上,又同样打盹儿,而且情形越来越不好,不是趴在桌上睡着了,就是早上起得很迟。复习功课的时候,总是带着疲倦的样子,好像对功课厌倦了似的。父亲看到这种情形,屡次提醒他,最后甚至动怒了,虽然他是一向不责骂孩子的。
【1】本文选自《爱的教育》之《佛罗伦萨小抄写员》,叙利奥为何复习功课就打盹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整个故事谈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叙利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一朝(cháo zhāo) 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jiān jiàn)中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qiè zhì)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oo我进去o我进去oo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jié jiē)。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圈出文中括号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在文中的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3】圈出文中画线句里描写石猴动作的词。想一想:这些词语写出了石猴怎样的特点?
20、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改写成被动句。
小丽把红红的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写。
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写成反问句。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写成拟人句。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直接引用改为转述。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出与桥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____________流水 遇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相会 过河____________
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