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尔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受到别人的嘲笑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看轻自己。

B.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C.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学校采取了许多安全措施。

D.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赏识  引荐 B.包袱  描准

C.眷恋  侯咙 D.遵重  呐喊

3、“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反问

C.拟人

D.夸张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照样子,写词语。

叠词作用有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这篇课文用了不少叠词来

描写池塘的美和采菱人的感觉,大大小小”“零零散散”“脆生生”“甜津津等,

使课文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我们也来照着样子写几个好吗吧。(至少写出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_________的、_________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_____________;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_______________似的。

2.花开了,就像_______________似的。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____似的。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样就怎样,都是_________________的。

6、听短文,回答问题。

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腿粗如柱,____的大象踢足球却一点儿也不亚于人类,它还是最能____的劳动模范,犹如吊车一样很快就把____的木头叠得整整齐齐。

2. 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大象一脚凌空踢起,与正常足球一样大的大象专用足球,就会被准确地射入球门。 ____

(2)所以说,大象是泰国的国宝,那可是有一点儿名过其实。____

7、课文总结,快乐驿站。(按课文内容或平时的积累填空)

1.通过本册书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有________的诸葛亮,有________的刘伯承,有________的毛主席,有________的刷子李,有________的孙膑,还有________的武松。

2.童年是美好的,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古人是怎样度过他们的童年的:范成大笔下的儿童正学着大人的样子“_________”;杨万里笔下的稚子是那么顽皮可爱,他把冰块用彩丝穿起来当钲,可当“_______”时,冰块却忽然间碎了;最为悠闲自在的当数雷震笔下的牧童了,你看,红红的夕阳下,“_____________________”。好美呀!(填古诗句)

8、相信你能行。(10分)

满分5 manfen5.com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师的教诲

  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导。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由于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  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   ),“骄傲”的反义词是(   )。

(2)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3)给短文第3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写出短文第2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第1自然段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导”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伯父住的房子,水泥地板,比较潮湿。工作人员多次提出要把房子修理一下,但他一直不同意,总是说:这房子比延安时好多了。我多次到伯父那里,常见他吃玉米面饼、小米饭,有时和大米混在一起煮,叫金银饭。伯父穿得也很朴素。他的内衣、袜子,总是补了又补。伯父去世以后,别人给我寄来伯父生前的一些衣物,其中一双袜子是1954年开始穿到临终的。我拿着这些衣物,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篇短文写了伯父   三方面的事,表现了伯父   的优秀品质。(5)

 

11、阅读短文。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写的《________》,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2仿照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树绿了,就像________。蝉叫了,就像________。喜鹊飞来了,就像_________

3文段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最后的时刻

①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②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③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④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⑤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于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⑥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⑦“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中、牙刷收拾在一个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⑧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⑨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⑩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文中已用“//”分成了三部分,请梳理文章内容,完成示意图。

【2】题目“最后的时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请用横线画出至少二句。

【3】第②段画曲线的句子通过对江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她面对敌人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⑤段,想一想,江姐当时心里会在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段在朗读时,用( )的语调更能表达江姐的情感。

A.低沉悲伤

B.舒缓轻快

C.高昂深情

13、下面是小爽和爷爷奶奶的一组对话,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小爽:“过年总是吃水饺,都吃腻了”!

奶奶:“爽爽,你可要知足啊!我小时候做梦都希望能天天吃上水饺呢。”

小爽:“那奶奶小时候都吃什么呢”?

奶奶:“唉,那时候家里穷啊,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水饺啊,平时就别提了,吃不饱,穿不好。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太穷,虽然学习很好,但是……”

爷爷:“哪像你们似的,每天可以上学学文化,放学后还可以看电视,可以上网,有吃不完的美食,穿不完的新衣,而且还不知足!”

小爽:“那爷爷奶奶小时候都干嘛呢”?

爷爷:“不信你问你奶奶,我们小时候每天都很辛苦,去农田里拔草,去山上捡拾柴禾。现在想想,你们这一代可真是幸福啊!”

奶奶:“爽爽,你们赶上了好时候,可要好好学习啊,千万不要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请根据对话信息完成下表。

小爽的童年

爷爷奶奶的童年

幸福

贫穷辛苦

上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不饱、穿不好

【2】请仔细品读对话,思考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请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1)千斤重的意思是   ,( 2分)这样写的好处是 。(4分)

(2)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6分)

 

 

 

15、课内阅读。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1选段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选段,写出孩子的表情变化: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猴子如果会说话,它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选段中水手们的两次“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是因为猴子摘了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让水手们觉得猴子特别调皮。

B.猴子不仅不还帽子,还故意逗孩子,猴子的表现让“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C.水手们之所以“笑”是因为孩子无助的样子很好玩。

D.水手们的两次“笑”,让孩子觉得很尴尬,也为后文孩子爬上桅杆推波助澜。

16、课文阅读。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根据解释写词语。

1)没法揣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多指言行使人难以了解或理解。(

2)指人说话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3)一下子就明白了或之眼界一下子九变开阔了。(

4)指人资质非常聪明。(  

21)这句话中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实际上是指( )作者这样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 )我还能照样子写一句话:(          

2音韵本来是听的,作者却用了表示嗅觉的芳香一词来形容,这是因为她流畅的歌声沁人心脾,仿佛芳香四溢。我还能从课文里找出类似用法的一句话呢:(

3母亲还会为作者讲哪些神话故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楚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楚山上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接位。卞和再一次入宫去献玉。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接他王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美玉,坐在山脚下哭泣,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听说后,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做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 )   贡献——( )

(2)在短文中用“  ”画出一对同义词。

(3)短文中一共写了____个人物,________是主要人物。

(4)短文用一件物品贯串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全文的写作________。

(5)简要说说“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玉匠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无知。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误。

 

18、课外阅读

“不能搞特殊”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龄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率领中央纵队生活极端艰艰苦。由于粮食供应困难,大食堂每天两顿是盐煮黑豆。当时,李讷只有7岁.但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女儿年龄小允许别人对他格外照顾。在毛泽东(严明   严厉  严肃)要求下,小李讷总是同卫士、保姆、战士们一起吃大食堂的水煮黑豆,从小就经受了(艰苦  艰难 艰巨)生活的考验。

20世60年代.李讷正在北京大学念书,好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星期六回家一次,回家时,好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汽车。正因为如经,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的来临,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他(严格 严厉 严肃)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来,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行?”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理地人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记他自己骑车子回来。”

【1】在文中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2】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从可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___________的品质。

【3】读了短文之后,我最想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 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 )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 ),( )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掀将起来。武松只一( ),( ) 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武松却又( )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这段文字是写________的场面。“ 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动作的作用是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采用了______ 描写。

①语言 ②心理 ③动作 ④景物

【4】这段话通过一系列动词, 展现了武松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饮酒作乐。我们天亮了回去。(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有一轮圆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在无名岛上种出了绿叶菜。(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农夫在地里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改为字句)

【2】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由于激动,她起初无法静听音乐换个方式表示因果关系

【4】奶奶经常回忆她小时候的往事。(修改病句)

【5】乱扔废电池怎么不是污染环境呢?改为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乐园。

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你平时观察过哪种自然现象?用手中的笔把这美好的景象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