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上联:凌云劲力真君子,下面哪句做下联最恰当?(  )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纸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2、[说明方法]对下列句子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举例子)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C.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作比较)

D.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列数字)

3、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B.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C.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给下列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组词语。

栗(   ) 呻(   ) 唾(   ) 拣(   )

粟(   ) 伸(   ) 睡(   ) 捡(   )

6、补充词语。

小心(   )(   ) (   )( )起舞  冲( )( )

( )(   )     摇头( )    彬彬( ) (   )

7、整本书阅读。

1.上图是小亮正在看的连环画的插图,他看的连环画跟古典名著《_______》相关,图上的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故事中,与插图上的人物无关的是______

A.三打白骨精。  B.打碎琉璃盏。 C.大战红孩儿。  D.与牛魔王斗法。

3.你一定也读过这本古典名著,请给大家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意思写词语

1)难以说出口的心事。____

(2)比喻刚步入社会或刚参加工作。____

(3)教训、教导。____

(4)又敬重又畏惧。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发现(节选)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我以为我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1从选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______的身体   ______的草地   ______的问题   ______的湖面

2在梦中我都做了什么?我的发现与做梦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梦中的“我”甚至学会了滑翔。

B.我们决定去让我们的老师来解答关于我们梦中飞行的问题。

C.只有“我”一个人具有在梦中飞行的天赋。

D.“我”非常喜欢飞行的感觉。

10、课外阅读。

袅袅炊烟,悠悠乡情

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中沉醉于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在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袅袅炊烟。二十多年过去了,故乡的炊烟像一根丝线,一头系着家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它陪伴我度过漫漫岁月,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清晨,缕缕炊烟袅娜在村庄的额头,那是初醒的小村脱去轻纱般的睡衣。浓郁的原野升腾起的是蓝色的希望,那是对大地深厚的恩情,是母亲的辛劳、父亲的爽朗。

午间,缕缕轻烟飘向蔚蓝的天空,那是屋顶上的庄稼、山冈上的羊群,是父亲在高高的山坡挥起的手,是母亲站在门口唤儿的呼喊。

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如今,故乡的青山依旧,绿水依流,故乡的炊烟已脱去锦织的轻纱,离我愈来愈远,我难以再见徐徐升腾的炊烟。但是,无论走到哪儿,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袅袅炊烟,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永远怀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刻骨铭心:________

【2】作者在回忆家乡的时候,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写的。

【3】作者主要是对家乡的________忘不了,所以文章开头说,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浓浓的________之情。作者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11、阅读理解。

甲骨文的发现(节选 )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劳作——_____ 刻痕——_____

【2】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在逆境中成长

英国某小镇上,有一对贫困夫妇,生了一对双胞胎,但家庭条件使他们没有能力负担这对双胞胎。于是这对夫妇发出启事,愿意把一个儿子送给别人抚养。一对年老的百万富翁夫妇,好心地收养了双胞胎中的哥哥。而弟弟则继续留在原来的家中。20年后,哥哥(沦落 流落)为街头的流浪汉,而弟弟却进了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学习深造。原来在这20年中,这对双胞胎兄弟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哥哥在进入富裕的家庭后,过着所谓的上流社会的生活,被花花世界冲昏了头脑,不思上进。最终,愤怒的富翁老夫妇没有把遗产给他,而他又毫无谋生技能,所以只能流浪街头。弟弟始终过着(贫穷 清苦)的生活,甚至连最基本的读书都不能完全(保障 保证),但在父母的激励下,成功地通过了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

卢梭曾说过:“一只雄鹰在练习飞行时,总是随风而飞,如果遇到危险就转过头来逆风而飞,反而飞得更高。”你知道种子吗?即使落在瓦砾中、悬崖上,也不(悲观 悲伤)和气馁,照样生根发芽。科学家研究表明,种子在发芽时,竟可以承受起超越自身几十倍的压力。

大自然创造了万物,一切生物都是有灵气的,逆境中前进是生物的进化本能的反映,其他的生物都能如此,我们又为何不能做到如此呢?

【1】联系上下文,用斜线划掉文中不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用两个事例证明了在逆境中有利于成长,请你将这两个事例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年后,哥哥成了街头的流浪汉,如果你是他的弟弟,你将怎样劝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从石头缝中长出的小草在逆境中成长的情景,用拟人的手法写一段话。

小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我的童年,像彩色的梦!

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欢跳于锦簇耀眼的花丛中,和蜂儿嬉戏,和蝴蝶追逐……那,就是童年的我。

松软的海滩上,有位正在拾贝壳的小姑娘,她睁着一对黑钻石半的眼睛,惊奇地发现,离开了大海,玲珑剔透的贝壳就失去了光泽。她赶忙把一小堆五颜六色的贝壳放入海水里……那也是童年的我。

满山红叶如火一般耀眼,一片片枫叶落到地面,把大地染得通红。一位小姑娘手拿一束枯叶,皱着眉,歪着头,站在爸爸的肩上,要把那手中的落叶安到树枝上,显得那么诚心,那么郑重……那,还是童年的我。

北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轻,一样白,飘落到哪里,哪里就银光闪闪。广场上,融化了的积雪又冻得像镜面儿似的,一位年轻的妈妈拉着自己的小女儿,鼓励她勇敢地滑行,要她像海燕一样勇敢、坚强,学会在冰上自由飞。她会意地点点头,放开了妈妈的手向前滑去。倒了,爬起来,又倒了,再爬起来……然而,“小海燕”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妈妈甜蜜地笑了,小姑娘也笑了,笑得像妈妈一样甜……那,依然是童年的我。

充满新奇,充满幻想,充满温馨,我的童年,使我水远难忘。啊,童年,记忆中的明珠,你是我心灵上的彩!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日,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郑重:________

柔嫩:________

【3】作者选取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镜头中童年的“我”。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小海燕”指________;“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是说________

14、读语段,做练习。

我十分纳闷。回到家里,容容却在我旁边,老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似乎准备告诉我什么秘密。过了一会儿,她忍不住了,就拉住我,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任叔叔,我告诉你,我给你寄了一封信!真正的信!”

“什么?”我好奇地问。

“我今天给你寄了一封信,就用那个信封寄的。里面藏着一片叶子……”

不等她说完,我就大笑起来,几乎把肚子都笑疼了。原来那封“欠资待领”的信就是她寄的啊!

1选段的第一自然段对容容的________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体现了容容的_________

2“我”大笑起来,几乎把肚子都笑疼了。关于“我”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认为容容的行为很幼稚,惹得“我”大笑。

B.“我”被容容的可爱惹笑了。

C.从“我”大笑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容容的喜爱。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临死前的严监生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再不回头:________

②一声不倒一声: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

【3】根据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说说他临死前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是我国古典________小说《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在这个片断中他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________的形象。

16、阅读理解

说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 资本论 辛勤劳动40 读了大量书籍 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写《史记》,从20岁就收集大量历史素材;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翻阅了上千本有关资料,认真演算,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勤出智慧。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就可以变拙为巧。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只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1给短文第二小节缺少标点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变拙为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勤出成果的,请用简洁的句子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勤奋的格言警句很多,你能写出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画出写母亲表情的句子。

2按要求改写句子,意思不变。

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每一次开完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意义非凡的苹果馅饼

在耶鲁大学的新生典礼上,校长每年都会特别介绍一位新生给全体师生。这一次隆重介绍的,是一个女学生,自称会做苹果馅饼。

耶鲁多才多艺的人多的是,校长为什么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馅饼的人呢?因为是这样的,每年的新生都会填报自己的特长,但是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数学之类,从来没有一个人会写“擅长做苹果馅饼”。

思考一下,是什么样的孩子才会做苹果馅饼呢?

校长在台上问这个女孩:“你的是怎样学会做苹果馅饼的呢?”这个女生说:“我有兄弟姐妹,小时候,父母养育我们十分辛苦。特别是妈妈,她每天从早忙到晚,没有停歇一会,这样辛苦却还是无法应付一家人的生活。为了给妈妈减轻负担,我从小就开始用空闲的时间帮助她做家务。所以,我不仅学会了带弟弟妹妹玩耍,学会了剪纸娃娃、折纸飞机,还学会了做蛋糕、做面包,当然也学会了做苹果馅饼。”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羡慕 喜爱 敬佩)的学生。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多才多艺:_________________

诸如:_________________

2女孩的妈妈从早忙到晚表现了妈妈的(勤劳 认真);女孩帮助妈妈分担家务照顾弟弟妹妹表现女孩的(热情 感恩)。

3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画上对号,再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阳光下的守望

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正值高考,母亲就站在六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满是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发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了浅浅的笑,小声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一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见呼唤多声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我常常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文中刻画母亲的形象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如第①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动作描写。第⑦自然段主要使用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

【2】第①自然段中“盯”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一处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4】家长们“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母亲不肯听从大家的劝告。

B.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都有着同样的心情,母亲对孩子的爱,家长们都能理解。

C.其他人都牵挂着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有注意到母亲。

D.大家被母亲长久伫立的行为感动了。

【5】文中的母亲的守望令人感动,但是也有人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母亲应该学会放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联系本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改写句子。

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连这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会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

(2)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值得敬佩。   

_______

(3)我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_______

(4)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_______

(5)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感动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题目自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