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阅读名著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判断词语的大致意思

B.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C.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D.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理解就可以了,不用去查找词语的具体意思

2、下列剪纸、印章、书法、匾额作品中,字体是小篆的是(   )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不是赞美乡村田园生活的一项是(   )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D.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请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填空。(6分)

(1)九 黄河 沙,  

(2)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3)在《草原》一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也是老舍先生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这句话就是: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____________、小篆、__________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2.《草船借箭》选自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______》,这部小说写的是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三国之间的故事。

3.每当下雨,我就拿水桶接雨水来浇花。爷爷见了,就笑着说:“你这是孔明借东风——____啊!”

6、词语搭配。

______的大海   ______的猴子 ______的桅杆   ______的孩子   ______的水手

______的大脑   ______的神情 ______的眷恋   ______的目光   ______的生活

______帽子   ______桅杆   ______绳子 ______身子   ______横木  ______大海

7、下面的句子写出了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古代指文告。_______

2.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_______

3.指文人。_______

4.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 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 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A.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 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 凌乱地贴在前额 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B.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C.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 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D.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 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____

炙热: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刮骨疗伤(节选)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樊城,不肯退。大家见关羽箭伤加重,便派人四处寻找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疗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华佗说:“我怕你害怕,因此要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设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后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边喝酒,边下棋,谈笑风生。过了一会儿,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了,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过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1选文没有运用了(  )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关羽的形象。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2对“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场的人看到关羽的手臂被切开,而且流了那么多血,被吓坏了

B.在场的人被华佗割开关羽皮肉刮骨的过程吓坏了

C.在场的人的反应与关羽的从容淡定形成对比,衬托出关羽钢铁般的意志

D.在场的人胆小如鼠,看到血吓坏了

3选文三次写了关羽的“笑”。请联系上下文,通过“笑”,揣摩他的心理活动。

①关羽笑着说:“不用捆。”

②边下棋,谈笑风生。

③骨上的毒刮完了,关羽笑着站起来……

______

______

______

 

4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关羽被华佗称为“神人”。对此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轻放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 “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 “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 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 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11)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文章写了父亲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两次出现“光明使者”,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轻放”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⑤段写路人的表现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请你写一下你和父亲之间的一件事情,至少运用3种人物描写方法(不少于2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食物消化时间表》,完成练习。

食物

消化所用时间

例1

例2

水果

30分钟~1小时

西瓜、苹果、橘子所需时间最短

香蕉时间最长

蔬菜

45分钟~2小时

瓜类蔬菜(冬瓜)所需时间最短

芋头时间最长

谷物

1小时30分~3小时

流质或半流质的谷物食品时间短

发酵食品消化率高,达98%

蛋白质

1小时30分~4小时

牛奶、豆浆比较容易消化

牛肉等完全消化需要4小时

脂肪类

2~4小时

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容易消化

脂肪与谷物或蛋白质类食物共同摄入会延长后者的消化时间

【1】小红下午2点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赛前不宜吃太饱,不宜吃难消化类食物,中午吃什么比较合适?( )

A.猪肉、面包、牛肉

B.香蕉、牛肉、鸡蛋

C.芋头、猪肉、豆浆

D.苹果、牛奶、面包

【2】小明在睡前有吃东西的习惯,从消化时间看,吃什么比较合适?( )

A.香蕉

B.牛奶

C.牛肉

D.猪油煎鸡蛋

【3】小华偏食,爱吃肥肉、香蕉,请根据《食物消化时间表》给他提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偷  饼  贼

①一天晚上,有位妇女在机场候机,飞机起飞还有好几个小时,她在机场商店里找到了一本书,买了一袋甜饼之后找了个地方坐下,(悠然、竟然)地看起书来。

②她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那个坐在她旁边的男人,(悠然、竟然)如此无耻,他未经许可就从他们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块甜饼,sāi sè sài)进嘴里。

③她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牌气。她读着书,使劲jiáo jué jiào)着甜饼,看着时间——当那个“偷饼贼”继续减少她的甜饼的时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越来越气愤,她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打得他鼻青脸肿!”

④她每拿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她猜测他会怎么做。他的脸上(表现、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了两半。他遥给她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她从他手中抢过半块饼,并且想:“天哪!这个家伙还真有分意思,但他却很无礼,他为什么连感谢的话都不说一句?”

⑤当她的航班通知登机时,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门ロ,拒绝回头看一眼那个“偷窃而且忘恩负义的人”。

⑥她登上飞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找寻那本她已经快看完了的书。当她把手伸进皮包时,她因意外而惊话得口瞪口呆——她的手摸到了一袋甜饼!

⑦“如果这是我的,”她喃喃自语,“那么另一包就是他的,而他却尽力与我分享!”太迟了,已经无法道歉,她是那样难过,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自己!

1给文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3从头到尾,这位妇女的心情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请在文中找出她心情的词语,填空:

______——如释重负——惊讶——______

4“她试着回避这件事……”“这件事”是指什么事?请你用“   ”在第二自然段中画出来。

5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第⑥自然段“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原因是____________

第⑦自然段“她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这个意外是__________

6选择。

①这篇文章中真正的偷饼贼是谁?______

A.妇女 B.男人

②《偷饼贼》是一个读来怎样的故事?______

A.令人无奈   B.感到气愤   C.感到温馨   D.幽默

14、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白杨(节选)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消失---________    坚强---________    动摇---________

3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我们了解到白杨树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

4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  的写法,借介绍白杨树的特点,实则是赞美  ________的精神。

15、我会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那么……那么……

……………………

(3)作者从上到下,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景物。

(4)用“﹌”画出写作者心里感受的句子。

(5)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6)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草原有什么特点?

 

16、课内阅读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liǎn  liàn)了笑容,眉头拧(nìnɡ  nǐnɡ)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历  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  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易)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sì  shì)的,沉重极了。

1划去)中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写出文中加点词的反义词。

脆弱——________   沉重——_________

3 的①句中,意思只有我知道”,“我知道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标出与画 的②句照应的语句。

5 标出与画   的句子照应的语句。

6从语段中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陈正之读书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的内容,而且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请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中。

(1)比喻学习不仔细,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  _____

(2)形容马马虎虎地将事情办完。     ________

2“这使他很苦恼”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陈正之为什么一开始读书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请你找出短文中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句子,用“﹏﹏﹏”画出来。

4朱熹教给陈正之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

5请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

与象共舞

在泰国,如果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必惊奇,也不必惊慌,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它会对着你摇一摇它那对蒲扇般的大耳朵,不慌不忙地继续走它自己的路,一副悠闲沉着的样子。

象是泰国的国宝。这个国家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攻城守垒;曾经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地为泰国人做工服役。被驯服的大象走出丛林的那一天,也许就是当地生产、生活发生较大变化的日子。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

在国内看大象,都是在动物园里远观,人和象离得很远。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很多次,我和象站在一起,象的耳朵拍到了我的肩膀,象的鼻息喷到了我的身上。起初我有些紧张,但看到周围那些平静坦然的泰国人,神经也就松弛(chí)了。在很近的距离看大象,我发现,象的表情非常平静。那对眼睛相对它的大脑袋,显得极小,目光却晶莹温和。和这样的目光相对,你紧张的心情自然就会松弛下来。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在泰国,大象用它们的行动证实了这种说法。在城市里看到的大象,多半是一些会表演节目的动物演员。在人的训练下,它们会踢球,会倒立,会用可笑的姿态行礼谢幕。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成排的人躺在地上,大象慢慢地从人丛里走过去,它们小心翼翼地在人与人之间寻找落脚点,每经过一个人,都会伸出粗壮的脚,在他们的身上轻轻地抚弄一番,有时也会用鼻子给人按摩。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有一次,我看到一头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脱下来,然后卷着皮鞋悠然而去,把那位躺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乱叫。脱皮鞋的大象一点儿也不理会女士的喊叫,用鼻子挥舞着皮鞋,绕着围观的人群转了一圈,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身边,把皮鞋还给了她。那位女士又惊奇又尴(gān)尬(),只见大象面对着她,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道歉。那庞大的身躯,屈膝点头时竟然优雅得像一个彬(bīn)彬有礼的绅(shēn)士。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那是在芭()堤雅的东巴乐园,一群大象为人们表演。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fēn)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这时,它们的表情仿佛也是快乐的。我想,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熟视无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象与人的关系和谐,文中主要写了大象为人民做的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句子展现了____________

4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透过句子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的大象。

19、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本段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没加引号,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缩句。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2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2、按要求写句子。 

(1)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改变语序,不改变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略了。(修改病句)

给句子治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按要求完成习作。

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要给一位老师画漫面,你会选择谁呢?爱穿裙子、说话连珠炮的语文老师?整天笑眯眯,走路翻翩起舞的音乐老师?怪招频出,课下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体育老师……下面请你选择其中一位老师用文字“画”出来。

要求:①先想想你的老师有什么突出特点,如外貌、衣着、性格、喜好等,再选择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情来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