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名著与拓展。

1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从八卦炉出来后,拥有了(  )的本领。

A.七十二变 B.火眼金晴 C.筋斗云 D.铜头铁臂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红孩儿争斗中,后来大圣请来了(  ),才把红孩儿治服。

A.文殊菩萨 B.太上老君 C.观音菩萨 D.如来佛祖

3黛玉临终时在她身边的是(  )

A.宝玉 B.探春 C.雪雁 D.紫鹃

2、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序齿排班 唇齿相依

B.吾盾之 不可摧

C.跃跃试 从心所

D.弗能答如流

3、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施耐庵——《三国演义》

B.《田忌赛马》——司马迁——《史记》

C.《祖父的园子》——萧红——《呼兰河传》

D.《两茎灯草》——吴敬梓——《儒林外史》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手法。

(1)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 )

(2)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

(3)“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4)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

5、根据语境,填上合适的句子。

(1)或曰:“以子之矛_______,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

(2)不管什么人,要多做好事,不然倒霉的还是自己,正如古人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感恩、回报母爱的时候,就会想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场景,我想起了范成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5)幽静的夜晚,看着天上的明月,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王维给我们描绘的春山月夜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故事,猜诗意。

一天,吴用扮成算命先生,来到卢俊义家中,为卢俊义测字算命,为的是设法把卢俊义拉入伙,为梁山泊聚集英雄。吴用在卢俊义家测字算命后,就在他家的墙上题了这么一首诗:

芦花丛里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逃难可无忧。

诗中的机关,竟被管家识破,并向官府告发,最终卢俊义被逼上梁山。你知道这首诗的秘密吗?给每句诗的第一个字涂上颜色试试看。

7、看拼音,写词语。

xiàng jiāo(    )    qī rǔ(    )    miǎo xiǎo(    )

chāo chū(    )    huàn rán yì xīn(      )

yí biǎo(    )    páng rán dà wù(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啊,体育,你就是_______!想起你,内心充满__________,血液___________,思路更加___________,条理愈加_________。你可使忧伤的人___________,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___________

2.欢乐女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________,来到你的________里!

3.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______

在你光辉_______下面,人们团结如兄弟。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园。

祖父的园子(节选)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成活了,长得非常好。

B.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十分自由。

C.这个园子没有人管理,任凭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自生自灭。

【2】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第4、5句与6到12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渡河少年》完成练习。

我立在船头,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堤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我没有钱,能让我上船吗?”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地说:“没钱坐什么船,笑话!”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少年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错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下滑进了河里。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想喊没喊出声。少年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对岸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人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少年好像没听见。船撑到少年跟前,少年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少年不理他,依然向前游。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少年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终于到了对岸,少年泥鳅一般蹿上了河堤。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行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了,那少年考上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老人。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1】“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理”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①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②事物的规律;③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文中“少年不理他”中的“理”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2】文中画“”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___描写、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

【4】撑船的老人开始为什么不让少年上船,后来又哀求少年上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少年为什么不上老人的船,坚持自己游过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还要感谢老人,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有什么问题你就说吧。”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轻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1】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

【3】马市长责怪女儿:“你怎么能这样?”这句话有两重含义,请写下来。

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塑造人物时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

【5】文中马市长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

【6】文章通过对“女儿”和“马市长”一段简单的对话的描写,表现了马市长______的特点。

12、阅读理解。

这是一个发生在西藏的故事。过去,藏北有一个老猎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随身携带的一顶小帐篷就是他的家。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看见对面不远处的草地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赶紧转身拿来猎枪,瞄准了那只藏羚羊。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 请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泪水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扳着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明白藏羚羊下跪是在向他请求饶命。但是,打猎的生活早已使他的心变得冷冰冰的。他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随着枪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跪拜的姿势,两行泪痕也清晰可见。

那天,老猎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当即把猎物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 呈现)那只藏羚羊临死的样子。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瞬间。夜里,他久久难以入睡,双手也一直在颤抖……

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突然,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原来,藏羚羊跪拜是为了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老猎人的心颤抖了,他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

后来,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3】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藏羚羊为什么向老人下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短文中的老猎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6】“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

爱母“双簧”

妻子叫他“车夫”,周围人也都叫他“车夫”。

他的车是一辆三轮车和一辆轮椅。坐在车上的是他多病缠身的老母亲。

每天,街坊邻居们都看着他们娘儿俩有说有笑地出门,有说有笑地回来,回来的时候,车上就多了一些新鲜蔬菜。

有一天,一个老太太把他拉到一旁问:“小伙子,这些年我天天看你推轮椅带妈妈上街,你妈每月退休金有1万吧?”

他说:“我妈没有退体金。”老太太脸一沉,说:“不讲实话!父母没钱孩子哪会这样孝敬?你妈的存款是50万还是100万?”

他苦笑道:“大娘,我妈( )没有存款,( )每月的医疗费就得好几千。”老太太愣了片刻,流着泪走了。

其实,他带母亲出门买菜,不仅是让母亲透透气,聊聊天,还为了让母亲有机会展示她砍价的特长。

每次商贩讨价还价成功,省个5分1毛的,母亲都格外高兴,一路上神采飞扬,回来跟他说:“看看,儿子,妈妈比你强吧,我今天买菜省了不少钱呢!”母亲感受到自我价值的那种成就感,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于是,他再辛苦也要带着母亲一块儿去买莱。

有时候,遇到一些死板的小贩,( )母亲怎么砍,人家( )不肯让步,他就偷偷地戳戳商贩,或使个眼色,意思是:“你就先按我妈出的价卖,余额我过会儿补给你。”心领神会的小贩照办了,砍价成功的母亲又能高兴一整天。

时间一长,小贩们都知道了他们娘儿俩的故事,也都很乐意配合他“演出”,每次他带着母亲出现在菜市场,他一开口问价,商贩们总是把价格叫得高高的。而等到母亲出马的时候,小贩们总是很快便“无可奈何”地“就范”了。

他和小贩这样的“双簧”演出一直持续了10多年。

有时候,给母亲的爱一个出口,也是一种孝顺。让母亲感觉自己仍有价值,这样的“精神赡养”比任何物质都显得珍贵和重要。

这个为母亲演“双簧”的“车夫”叫王春来,是洛阳监狱一级警督,“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中华新二十四孝奖”获得者。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人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__________

(2)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__________

(3)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__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管……都…… 不仅……而且……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小贩们都知道了他们娘儿俩的故事,也都很乐意配合他“演出”。

句中的“演出”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到母亲出马的时候,小贩们总是很快便“无可奈何”地“就范”了。

这句话中“就范”的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的“车夫”拉着母亲去买菜的原因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带母亲出门买菜,是为了让母亲透透气,聊聊天。

B.为了让母亲发挥她砍价的特长,让她感觉自己仍有价值。

C.为了发挥母亲砍价的优势,节省一些钱。

5你能写出两句关于孝心的名言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1】这段话出自《________》,文中的“玄德”是( ),“孔明”是( )

【2】在这部名著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几块青稞饼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①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②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情:③那匹小马,也让因缺药而致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了。④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⑤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倒在“路边”。“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拍一拍战士的肩胛。

“首长,走……走不动了。”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当他的身影渐渐消融在雨中时,一个战士捧着青棵饼,眼窝里闪着泪光,问:“他是谁呀?”“不知道。”另一个战士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红军首长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令员,一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打开纸包。啊!那是几块青稞饼。

1红军在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2自然段顺序已打乱,请重新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画“_____”的句子选择一个最确切的理解,在括号里打“√”。

(1)战士感到饥饿、疲劳,死亡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他。( )

(2)在困难中得到首长的关心,战士十分激动。( )

(3)在危难中红军首长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士,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战士感动了。( )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当“他”打开纸包看到几小块青稞饼时,他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首长与战士的什么精神使你最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描写大拇指形状不美的。

2用“   ”画出选段中的过渡句,其作用是  

3画“﹏﹏”的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请试着续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中,你知道大拇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常生活中,“大拇指”式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举出两个例子)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字与做人(节选)

五岁那年,我开始学写汉字。读和认字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认好多汉字了,但是写汉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写的字不是上下脱节就是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

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写的字说:“看你写的字真成了‘相见时难’了。”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写成了“又佳”,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你写字时从不想着其他的部分。写字的原则是要时时想着它的邻居。这个‘相’字,写时,‘木’字的右脚不能伸得太长,它还有个邻居‘目’呢!”妈妈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讲着道理。

“凡事替他人想,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写汉字也同样。”

我学会汉字,更学会了做人。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ē  jié)    (chāi  cāi)得    (qī  qí)他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各自为政”的意思,并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

【3】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话,再谈一谈你的想法。

________

【4】你的字写得怎么样?展示一下吧!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首诗?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歧路亡羊

战国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杨朱。有一天,杨朱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于是全家出动寻找,又来请杨朱的僮仆帮助追寻。杨朱问道:“仅仅是丢了一只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去找?”

邻居说:“村外的岔路太多了,所以人去少了不行。”于是杨朱就让僮仆和邻居一起去找羊。

过了半天,找羊的人陆续都回来了。杨朱问邻居:“羊找到了吗?”

邻居垂头丧气地说:“跑丢了,没有找到。”

杨朱又问:“怎么会找不着呢?”

邻居回答:“岔道太多了,岔路之中又有岔路,谁知道跑到哪条路上去了呢?所以找不着了。”

“哦,是这样……”杨朱深思好久,整天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见他这样,感到很奇怪,不解地问:“丢了一只羊,并不是一件大事,况且羊又不是老师您的,您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呢?”

杨朱回答说:“我并不是为一只羊而闷闷不乐,而是由这件事联想到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事。如果我们在学习方面,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能专心一致,也会像在岔路上找羊一样,结果一无所获。”

【1】“歧路”指________________。“亡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杨朱闷闷不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检阅台

先生,您认错人了

有一家外资企业很大的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很非常苛刻。前往应聘的都是巨有高学历的人。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

应聘的年轻人心里一震:他认错了。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先生,您认错人了。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他说: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

1短文第一自然段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2先生,您认错人了这句话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的人。

3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是因为什么?待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的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招聘考试,第一关考的是什么?第二关考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改成反问句: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蹦来蹦。(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2)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2、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山东人。

(2)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3)今年,我在邮局订了《少年文艺》、《童话大王》、《百家作文指导》和《小学生学习报》等报纸。

 

(4)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苹果、葡萄、西红柿、香蕉、西瓜等。

 

(5)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带鱼、有黄鱼、有鳗鱼、还有鲸鱼。

 

(6)这个深深美好的想法印在我的脑海里。

 

(7)爸爸触景生情,想起许多过去的陈年往事。

 

(8)他怀着甜蜜的盼望进入了梦乡。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我们的心愿多么美好,我们的生活多么有趣,如果能把我们的心愿、生活或者有趣的事写成小诗就更好了。赶快试试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