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孔指以儿曰。(示:给……看。)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同“慧”,智慧。)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禽: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鸟类,如鸡、鸭、鹅等。)

D.父不在,呼儿出。(乃:就,于是)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昼夜  慰问  敞开  寻思 B.惊疑  慈祥  沉寂  狂街

C.郑重  调度  武艺  安葬 D.颤抖  船艄  格局  仪态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大街小巷     焦燥不安     心急如焚

B.珊珊来迟     铁杵成针     灯火辉煌

C.风靡全国     茹毛饮血     引吭大叫

D.临危不俱     彬彬有礼     一丝不苟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可怕的梦。本课比喻四个人的处境危险。_____

2)不顺利的境遇。_____

3)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_____

4)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_____

5)突然离世。_____

5、根据读书积累填空。

1.“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作为小学生,我们的心怀也应当是平坦宽广的。

2.“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乡村景色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3.“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描写了边关景色;“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则表达了诗人的赤子之心。

4.“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都描写了乡村儿童形象。

5.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古诗赞颂伟大的母爱。

6、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充词语。

________)精会神   不言而(________ 奋不(________)身   精妙绝(_______

________)尽全力  万马奔(________ 千(______)一发     无影无(________

8、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并选一句仿写。

A.拟人 B.比喻 C.设问 D.反问 E.对比

1)羊群走到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

3)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4)建设者们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

5)生活在沙漠中的白杨树,难道没有给我们有益的启迪吗?(  )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春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襄尸还

1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可多选)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_______

(2)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_______

2“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夜深人静时,我们仿佛看到___________,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烈土的精神与青山同在,不在乎是否将遗骨运回家乡

B.人都牺牲了,遗骨运回家乡又有什么用

C.把遗骨运回家乡既麻烦又浪费财物,不如找个好地方埋葬了

D.既然朝鲜人民要求把遗骨埋在那儿,我们就不必把遗骨运回国了

10、课外阅读。

桂林的岩洞

桂林的岩洞以芦笛岩、七星岩、冠岩最为有名,而且各有各的特色。

  走进芦笛岩,就好像走进了一座用宝石、珊瑚、翡翠装饰起来的宫殿,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花琳琅满目,惟妙惟肖,摸上去还滑溜溜的。在这座美如仙境的宫殿里有很多景点,如盘龙宝塔”“水晶宫”“瓜果丰收等,最吸引人的应该算瓜果丰收,你看,这儿的果类有紫色的葡萄、红色的柿子、黄色的、浅绿色的蟠桃;瓜类有青色的哈密瓜、绿色的西瓜、黄色的南瓜,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啊!

七星岩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刚走进洞口,一阵阵冷气就迎面扑来,还有许许多多的燕子在空中盘旋,一边飞一边叫,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到冠岩可不容易了,必须先爬到半山腰,然后乘观光电梯往下走,只见很多钟乳石上照着五颜六色的灯光,让人觉得好像 进入了一个晶莹透亮的童话世界。走出观光电梯,耳边响起轰隆隆的声音,这可不是打雷,而是水流声,这里有一条闻名中外的地下河。坐船渡过这条地下河,可以乘火车观赏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钟乳石。

一个岩洞,里面地电梯,有船,有火车,真是少见,难怪有人称赞说冠岩是天下第一洞天哪!

【1】解释下列词语。

琳琅满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芦笛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人们称赞冠岩是天下第一洞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坚守

①疫情将湖北省荆门市文峰中学教师李安学隔离在向桥村老家,眼看距离中考的时间越来越近,身为九年级班主任的他心急如焚。

②听到教育部门出台了“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方案,李安学喜忧参半。喜的是隔离在家的孩子们不会虚度时光了,忧的是老家没有通宽带,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网课怎么上。

③这些困难,对于一心牵挂着孩子们学习的教师来说不算什么。听人说山上信号好,于是李安学高举手机满山跑,四处寻找信号强的地方,终于,在山顶,他找到了一处信号相对较强的地方。没有直播架,他便衣架木棍齐上阵,自己动于做一个,春寒料峭,每天清晨6:30,他腋下夹着课本和备课本,肩膀上杠着一把老式木椅,手里紧握着自制的直播架,急匆匆地往山顶赶路,开启他的“主播之旅”。

④虽然李安学每天只有一两节数学课,但为了督促孩子学习,他依然坚持每节课“坐堂”,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提醒他们准时进课堂,认真听讲,防止开小差。

⑤山顶的风呼呼刮着,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和千层底棉鞋,也抵挡不了冷风的侵蚀,不到两个小时,李安学脸颊冻得通红,手脚逐渐开始麻木。早餐和中餐都是妻子在山下做好送上来的,上山一趟至少要40分钟,由于没有保温盒,饭菜早已凉透,但他仍吃得津津有味。

⑥一个月来,李安学的网课从未间断过一天,他的身影成了山顶的一面旗帜。乡亲们看着委实心疼:“李老师,委屈你了,村里的条件可比不上城里哩!”他总是打趣地回道:“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孩子们马上中考,那是47个家庭的希望,我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

⑦2月25日晚上7时,为加强家校联系,调动学生和家长参与网络课堂的积极性,李安学顾不上天黑路滑,专门召开了一次特殊时期的网络家长会。夜幕降临,他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尽管这条路来来回回走了几十遍,他还是摔了两跤,膝盖上、袖口处全是泥,但他丝毫没有退意。

⑧李安学镜头打开的一到那,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看到了他熟悉的“身影”,被他的这份责任与担当深深打动。李安学的事迹在全校传开了,一位学生家长听说后立即联系了电信公司,帮他加强网络信号。

⑨回想起这段“主播”经历,李安学笑眯眯地说:“山顶有寒冷,有风景,更有温暖。”

【1】从短文一、二自然段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四字词语。

(1)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____

(2)内心一半欢喜一半忧愁。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五自然段中的外貌描写说明了李老师工作环境很艰苦。

B.最后一段中的“寒冷”与“温暖”互相矛盾,表述不准确。

【4】选择恰当的词语用“√”表示。

“李安学高举手机满山跑,四处寻找信号强的地方。”从这句话采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焦急、高兴)。

【5】对李老师评价准确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老师。

B.他是一个做事缺少灵活性,不会应变的老师。

【6】在“停课不停学”过程中,你是怎样学习的,写出两条与大家分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后提升。

       

唐僧师徒越往前走,越觉得热气扑面而来。一打听才知道离此不远有座火焰山,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山上的火。孙悟空大喜,驾着云来到翠云山,想凭借当年和牛魔王的交情借到扇子。

哪知,铁扇公主早就对孙悟空恨之入骨,很想杀了他。可是任凭铁扇公主怎么用刀砍孙悟空,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气得铁扇公主取出芭蕉扇,一下子把他扇出五万多里。后来灵吉菩萨送给孙悟空一颗定风丹,铁扇公主再也扇不动孙悟空了。

有一天,铁扇公主坐在洞中,喝了一口茶,突然觉得腹痛难忍,原来是悟空变成小虫,飞到茶中,被铁扇公主喝了进去,吓得她赶紧把扇子借给孙悟空。没想到,悟空借来的是假芭蕉扇,火越扇越大。悟空只得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到翠云山骗出了芭蕉扇。牛魔王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就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在半路上又把芭蕉扇夺了回去。悟空追上,牛魔王现出原形和悟空战到了一处。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牛魔王,使他无法逃脱。铁扇公主只好把芭蕉扇交给了悟空。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下,等大火再也不能燃烧了才罢手。

【1】短文中写孙悟空几次借芭蕉扇?每次都是用什么办法借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了解,说说铁扇公主为什么对孙悟空恨之入骨。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加个标题,写在文章开头的横线上。

【4】故事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来学范文】阅读范文,完成练习。

做人当学落花生

——读《落花生》有感

①读完《落花生》这篇短小精致的散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章记叙了作者一家人种花生、过花生收获节的往事。其中,父亲借谈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孩子们做人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父亲说,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将果实高挂枝头,而是将自己深埋进地里,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花生是谦逊、踏实的,它虽然对人们大有用处,却从不显露出来。我对文中父亲的这番话感触很深,因为它让我想到了自己。上学期,我参加市语文竞赛获得了第一名,从那之后,我便骄傲自满起来,觉得语文学起来太容易了。于是,上课经常走神,课后的讨论活动也不积极参与,作业完成得也马马虎虎。结果,期末考试时,我的语文成绩排名从第二名降到了第十名,我简直惭愧极了!我真应该好好学习花生这种谦逊、踏实的品格。

③“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就像文中的父亲所说,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价钱也便宜,可用处多多,既可食用,又可榨油,不是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反观社会上有些人,虽然外表很体面,却往往缺乏与外表相匹配的美德。有一次,我看见一群衣着时髦的青年在街心花园聚会,他们一边高声畅谈着人生和理想,一边把果皮、烟头、饮料瓶扔得满地都是。辛勤工作的环卫人员上前劝阻,反被他们嘲讽:“如果我们不扔垃圾,你早就失业啦!”这两幕情景相比,文中父亲的话确实发人深省:我们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④《落花生》记的是寻常之物,语言平淡如水,讲的却是人人都该懂得的道理。我也要学习花生的可贵品格,做个质朴无华的,真正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1】例文运用“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展开。先概括了所读作品《_________》的大致内容,介绍了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是__________;再从___________这个角度来写阅读感想;最后写___________,点明主题,首尾呼应。

【2】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阅读感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落花生的_______之情。

【3】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概述《落花生》一文的内容,第②、③段清楚、具体地写读后感想,详略得当。

B.第②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想,有真情实感;第③段联系社会实际论述观点,有说服力。

C.本文写感想的部分用了先叙后议的写法,由物及人,把感想写得既深且透。

D.文章题目采用主副标题,用主标题突出了全文主旨,更能吸引读者。

14、阅读《桥》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4分)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腰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查音序应查(   ),完整的音节是(   ),查部首应查(    )部,这个字共有多少画(   )。(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使之搭配恰当完整。(3分)

( )的队伍 ( )的洪水 ( )的老汉

( )的儿子 ( )的老太太 ( )的木桥

(3)“——”画出比喻句。(1分)用~~~~画出拟人句。(1分)再谈谈这两个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分)

 

 

(4)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吞没了他。请发挥想像,你觉得老汉要喊些什么呢?(3分)

 

 

(5)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3分)

 

 

 

15、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   )的瑞士莱蒙湖上,在(   )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的大海中,在(   )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离乡背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妙绝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巍峨雄奇   B.碧波万顷   C.风光旖旎   D.平沙无垠

3这段文字中,作者写了自己见过瑞士莱蒙湖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的月亮,但作者最爱的还是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同情的眼神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yòu)。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啼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你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驮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安慰和怜悯(mín)的帮助太少了。”

说完这些,那名骑手——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因为……所以……

(1)骑手______把老人驮过河,______驮到他要去的地方。

(2)______老人想求他们帮忙,______当老人仔细看他们的眼神,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老人的处境。

(3)托马斯·杰斐逊告诉老人,______自己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______他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2从第一自然段里找出写老人被冻的样子的词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句中“美好的品德”指的是______________ ,“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文中与“同情的眼神”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为什么情愿等最后一个骑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的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这句话表达了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对今后的想法,你认为今后他会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很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羽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许褚、张辽请刘备叙话。①张飞和关羽两人不在,刘备只得心惊胆战地入府见曹操。曹操笑着说:“你在家做大事啊!”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拉着他的手,走到后园,说:“你学习园艺不容易啊!”刘备回答说:“没事消遣罢了。”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忽然想起去年征讨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们都口渴。我心生一计,用鞭虚指说:‘前面有梅林。将士们听了这句话,嘴里生出唾沫,都不渴了。今天见此梅,我觉得不可不赏,刚好酒煮熟了,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他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亭内已经据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突然说道:“你经常在外游历,一定知道当世英雄。请说说看吧。

刘备便说:“淮南的袁术,兵粮足备,能称为英雄?”曹操笑道:“袁术不过是坟墓里的枯骨,我早晚都会抓住他的!”

刘备又说:“河北的袁绍,四代中有三代是公卿,家门中有很多故吏,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道:“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千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刘备只好再说:“有一个人人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能称为英雄吗?”曹操说:“他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刘备又道出了孙伯符、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都被曹操一一否定。曹操鼓掌大笑说:“这些碌碌无为的人,何足挂齿!”刘备说:“除此之外,我实在是不知道了呀。”曹操说:“能称英雄的人,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刘备问:“那谁能被称为英雄?”曹操用手指指刘备,然后又指向自己,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我两人而已!”

刘备一听,大吃一惊,手里拿的筷子和勺子都掉在地上。这时正巧大雨倾盆而下,雷声大作。③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因为打雷被吓到了,才会这样。”曹操此时早已放下戒备,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刘备说:“连圣人面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通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怀疑刘备了。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第一自然段中的“韬晦之计”指____,刘备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

【2】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个_________的人;而刘备假装糊涂,用袁术、刘景升等人来搪塞,是为了_______,最后刘备_______,终于使曹操放下了戒备,从中可以看出刘备是个_______的人。

【3】下列对文中画“”的三个句子分析正确的是( )。

A.第①句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刘备担心曹操会加害张飞和关羽

B.第②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刘备胆小如鼠遇事惊慌失措的子

C.第③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刘备以胆小怕雷为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麻痹了曹操,保护了自己

【4】文中画“”的部分可以用“_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18、课外阅读。

父女对话

父亲值夜班回来,看到女儿一大早就伏在桌上做功课,很高兴,就说:“认真做,下午我带你去公园看荷花。”

“可是爸爸,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啊!”读二年级的女儿已经懂得关心天气预报了。

“那正好啊!”父亲说,“雨过天晴,荷叶绿油油,荷花更好看,而且空气中到处都是荷花的香味。”

“可雨要是不停呢?”女儿还不放心。

父亲笑着说:“那也没关系啊,我们就在细雨中看着雨滴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就像你平时玩的玻璃球,不也很有意思吗?

“可万一要是下很大的雨呢?”女儿刨根问底。

父亲更乐了:“我们就找个凉亭,你可以在凉亭里仔细地看青蛙是怎样躲在小伞一样的荷叶下自得其乐的,你还可以看看那些美丽的荷花能不能扛得住大风的袭击。”

“那……”女儿想了想,又问:“那要是不下雨,就像现在这样是阴天呢?”

父亲抚着女儿的小脑袋说:“那我们就在湖边散步,好好放松放松,明天你就可以更加精神饱满地去上学呀!

女儿的脸顿时笑成了一朵花,在美好的期待中,她继续全神贯注地做功课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只是你如何去看待的问题。相信这个小女孩还没有去公园,她心里的荷花已经悄悄地绽开了!

【1】解释下列词语。

刨根问底: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神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3】短文中每一次女孩儿的问题,父亲都一一作答,他的回答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荷花有关的诗句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呢?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选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结合课文,我们得知诸葛亮借箭的起因是__________。借箭的经过是__________

【3】选文中画的句子中,诸葛亮那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用“√”选出。

A.船一边的草把子上射满了简,再让曹军射另边,获取更多的箭。( )

B.靠近曹军水寨,逼迫对方往船上射更多的箭。( )

C.增加船另一侧的重量,使之保持平衡。( )

D.船头朝东,顺着风向,便于快速逃离。( )

【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你从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直述句和转述句互换。

1.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金花狠狠地说: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说自己最不中用,所以派到楚国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杰奎琳对司令官先生说,她可不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没占到便宜。(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王不得不将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见大虫扑来,沉着应战,抡起哨棒胡乱地向大虫打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虫大吼一声。(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成长的道路上有喜也有悲,有苦也有甜,有幸福的回忆,也有苦涩的印记……你的心中,埋藏着怎样的成长故事?想一想,以“成长的感悟”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形象。2.表达真情实感。3.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