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水瓢  蜻蜓  青醒  探听 B.拟定  山寨  胸膛  耻笑

C.锻练  斩新  诊所  承认 D.签字  由衰  瞎闹  随意

2、下列关于“李”姓名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词人李清照

B.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父子

C.元代药物学家李时珍

D.隋朝桥梁专家李春

3、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相对应的一组是(       

A.甚     聪明

B.子家禽     丈夫

C.为     假设

D.子之盾     陷害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要求填空。

(1)“________,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出自《________》。 

(2)《孟子》中有一句话是说同情心是施行仁的开始,即“________,仁之端也”。 

(3)《杨氏之子》中最能反映杨氏之子智慧的句子是: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_______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2、青藏铁路这条  ______  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3、刚才还是______ ,转眼之间______ ,大大小小的冰雹______ 地砸下来。

6、给下面的汉字加偏旁组成本册的新字,再组词。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7、根据意思写词语。

1、过分约束自己。________ 2、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_________

3、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________

4、一片碧绿,十分广阔。__________   5、衣襟和裙带迎风飘舞。__________

8、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君子懂得的是道义,而小人看到的是利益,因此我们要“亲__________,远___________。”(此处请选择“小人”或“君子”)

(2)童年的生活总是无忧无虑,多姿多彩,令人向往的。在诗人眼中童年有“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可爱;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的奇思;更有“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____”的洒脱。

(3)课文《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_________》,其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关于他的其他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春联小史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在门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的、写着吉祥联语的对联 ,以烘托新年的气氛,这是古代的遗风。

战国时,中原百姓在门旁挂桃梗,堪称春联之滥觞。所谓桃梗,就是用桃木刻的木偶,据云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桃符也叫门神,是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1000多年前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写的,现在公认是流传下来最早的一副对联。

春联这一名称诞生于明朝。据载: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曾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并微服出巡,观赏取乐。朱元璋还亲题一联赠文臣陶安。联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经统治者这么一提倡,自此,春联之风流行民间。

1滥觞一词在本文中的含义,应该是(    )。

A. 水少,只能浮起酒杯。

B. 水少,只能浮起坏酒杯。

C. 江河发源的地方。

D. 事情的起源。

2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B. 奋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

C. 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

D. 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明朝时期。

3根据文意,不属于春联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

A. 烘托新年气氛。 B. 驱妖降魔。

C. 嘉节喜庆。 D. 统治者提倡。

10、读名著,做阅读。

《三打白骨精》节选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进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1】“唆嘴”的理解意思不恰当的是( )

A.搬弄是非

B.搬弄口舌

C.挑唆

D.因为生气而大声说

【2】”掩你的眼泪”是何意思( )

A.唤起你的同情的眼泪。

B.挡你同情的眼泪。

C.掩面而哭。

D.障眼法。

【3】“人烟凑集之所”,作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这一段,关于人物特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八戒痛恨悟空。

B.悟空嫉恶如仇

C.唐僧慈悲心肠。

D.八戒喜欢搬弄是非。

11、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1】《景阳冈》一文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 )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虎的三招是:( )( )( )

【4】在文中用“﹏﹏﹏”画出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并说说从中感受到武松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 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 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A.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 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 凌乱地贴在前额 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B.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C.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 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D.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 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____

炙热: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和“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吟“清明时节雨纷纷”; 吟“明月几时有”; 吟“劝君更尽一杯酒”; 吟“漫卷诗书喜欲狂”; 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________

(2)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难以抑制。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填序号)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3】汉字的特点是( )(多选)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4】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5】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中断______ 冷清_____

【2】写出描写鸟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

【3】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饰方法?请你仿照写一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沉睡的眼睛,叮叮咚咚欢乐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它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芳扑鼻的清香。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这时,春雨也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这是第一场春雨。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 贵如油的春雨。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3分)  

亮晶晶: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断断续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你还能再写2个这样的词吗?(3分)

(文中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一句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       )比作了(         )。(2分) 

(4)“——”画出文把河流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你也能写一个拟人句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1分) 

(6)你能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吗?(1分)

 

16、阅读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一个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另一个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那个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的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感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盲人提灯笼”是歇后语,其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词语中的字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1)借花献佛 花:______。佛:_______________ 

(2)为善至乐 善:_______。乐:_______________

【3】点明全文主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盲人的故事对“盲人提灯笼”做了怎样的诠释?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全文的写作目的,想想文章的深刻含义,下面三项中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照亮别人

B.盲人提灯笼

C.保护自己,方便他人

17、课文《晏子使楚》片段(18分)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比一比,再组词。(4分)

淮( 赔( 窃( 酒(

准( 陪( 窍( 洒(

(2)照样子写词语。(4分)

笑嘻嘻        

得意扬扬        

(3)请用“——”画出表示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意思的句子。(2分)

(4)齐国人到楚国做盗贼的原因是什么?(2分)

 

(5)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3分)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

 

 

 

18、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招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曾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文段二:《空城计》(节选)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塵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1】这两个文段都选自古典名著《______》,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文段中的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一中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文段二中画出司马懿认为应该退兵的理由。

【4】下列歇后语与选段有关的是( )

A.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5】有人评价诸葛亮“神鬼莫测”,文段中诸葛亮的“神鬼莫测”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尼亚加拉瀑布

①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它以其( )的气势,( )的水量而著称,是北美最壮观的自然景观。

②尼亚加拉瀑布是尼亚加拉河跌入河谷断层的产物。尼亚加拉河仅长56公里,却从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河道上横亘着一道石灰岩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骤然陡落,因而( ),声震如雷。

③瀑布以河床绝壁上的山羊岛为界,分为加拿大瀑布与美国瀑布两部分。其中尤以加拿大瀑布最为( ),加拿大瀑布又称为马蹄瀑布,形状有如马蹄。瀑布高达56米,岸长约675米,马蹄瀑布丰沛浩瀚的河水从50米的高处直冲而下。

④站在尼亚加拉瀑布的马蹄瀑布下面,①仰头向上望,只看见白练滔天,直泻而下,那一片倒悬的碧波,浩浩渺渺,纵翻横出。这跌落的水练,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气势雷霆万钧。②远处,葱茏的树木,停止了树梢的摇动,它们被这瀑布的雄浑震撼得静立不动了。

⑤尼亚加拉瀑布在白天看波澜壮阔,入夜后则是另一番景象。为了方便观看尼亚加拉瀑布的全景,加拿大境内离瀑布不远处设有几个高塔,其中一座塔楼高达160米,通往塔顶的电梯半镶着玻璃,游人可以在电棒升降的同时欣赏风景。

⑥当华灯初上,各种颜色的灯光映照着尼亚加拉瀑布。人们纷纷登上塔顶,透过玻璃,望向尼亚加拉瀑布。惊叹声、欢呼声,随着瀑布的飞落而起伏。直至深夜,人们的赞叹声、车流的喧嚣声才渐渐散去,塔顶进入夜的宁静,只有尼亚加拉的马蹄瀑布还在奔腾、咆哮。

⑦在美国境内的美国瀑布又称为婚纱瀑布,因其极为宽广细腻,很像一层新娘的婚纱而得名。由于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呈漩涡状落下,与垂直而下的加拿大瀑布大不相同,这也便成就了尼亚加拉瀑布的独特的美。

【1】结合语境,选择下面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A.雄伟壮观 B.水势澎湃 C.丰沛浩瀚 D.雄浑磅礴

【2】下面关于“尼亚加拉瀑布”的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亚加拉瀑布是尼亚加拉河跌入河谷断层的产物。

B.尼亚加拉瀑布入夜后的景象,与白天的景象大不相同。

C.加拿大瀑布分为两部分:美国瀑布和加拿大瀑布。

D.“马蹄瀑布”宽广细腻,“婚纱瀑布”雄浑磅礴,成就了独特的美。

【3】本文③—⑥自然段,作者描绘了两幅怎样的图景?给两幅画面各取一个标题。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4】细读第四自然段,句子①运用______描写,句子②运用______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短文第⑥自然段的写法,选择下面的一个情景,写出静态之美。

放学后的校园 散场的游乐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很久十余年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的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写句子。

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表达。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请你选择读过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