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母喜欢养( ),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羊
B.牛
C.猪
D.马
2、选择正确的读音打“√”。(4分)
(1)儿应(yìnɡ yīnɡ)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齐王派大(dà dài)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3)我最不中(zhònɡ zhōnɡ)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4)晏子怕撒( sā sǎ )谎欺骗了大王。
3、下面的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鼓起勇气 挡住视线
B.散布热量 梳理毛发
C.销毁罪证 穿过树林
D.打击敌人 保持平衡
4、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
(2)多么奇丽的景色!( )
(3)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
5、写出些列词语的反义词。
灵巧 _______ 勇敢 _______ 输 _______
风平浪静 _______ 哭笑不得 _______
心惊胆战 _______ 垂头丧气 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1.从shān zhài(________)里传来一阵nà hăn(_______)声。
2.他说得tiān huā luàn zhuì(_______),就是为了让你落入他的圈套。
7、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读《稚子弄冰》中的“稚子金盆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银钲”,我休会到了小孩子玩冰时的快乐;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___________收蓟北,___________满衣裳”,我休会到了诗人初闻收复蓟北时悲喜交加的心情。
2.乡村的四月一片繁忙,正如诗人所说“乡村四月___________,才了蚕桑___________”。
3.《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4.姐姐上中学了正是______;奶奶今年六十岁了,是______之年。
A.弱冠 B.豆蔻年华 C.古稀 D.花甲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稚子弄冰》
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凉州词》
_____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
人有耻,_____________。——《朱子语类》
2.“或曰:‘___________,何如?’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__,不可同世而立。”这段话出自《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的小嘎子、________的刷子李……还知道了“人生______古来稀”、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那是1975年3月的一天,在肃静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给总理做手术,手术已结束,正忙着包扎伤口。
身体虚弱的总理在手术床上睁开眼睛,对身边的同志说:“把李冰同志叫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的李冰刚出手术室,听说总理叫她又急忙返回。总理见她来到身边,叫道:“李冰。”李冰难过地应了一声,见总理声音细微,便低下头去侧耳倾听。
__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__你知不知道__
__知道__李冰声音有点儿嘶哑__她万万没想到总理在病情这样危重的时刻__仍想着万里之外的矿工__总理啊__您广阔的胸怀里装着亿万人民__唯独没有自己__
“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总理话音断断续续,十分吃力。
“我就去,请总理别说话了,千万要好好儿休息。”李冰强忍着眼泪,低着头,退出手术室。
在走廊上,她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
(1)给短文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________ 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________ 你知不知道________
________ 知道________ 李冰声音有点儿嘶哑________ 她万万没想到总理在病情这样危重的时刻________ 仍想着万里之外的矿工________ 总理啊________ 您广阔的胸怀里装着亿万人民________ 唯独没有自己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轻松——________ 喧闹——________
强壮——________ 响亮——________
(3)缩写句子。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的李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激动地哭了。________
(4)文中最后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________
(5)想象一下,李冰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________
10、阅读。
捅马蜂窝
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 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说。
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就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吓得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消肿后的几天里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后来爷爷告诉我:“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那它为什么还要蜇我呢,这样它自己不也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那是多大一个家呀!它当然要跟你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我不禁想起那天马蜂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搏,真像一个英雄……我看着被捅下的蜂窝和马蜂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niè)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有删改)
【1】爷爷后院最壮观的是什么?( )
A.鸟儿
B.蝶儿
C.虫儿们
D.马蜂窝
【2】文中捅马蜂窝的人是谁?( )
A.“我”
B.妹妹
C.奶奶
D.爷爷
【3】“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这句话采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侧面描写
D.心理描写
【4】“我不禁想起那天马蜂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搏,真像一个英雄……”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
A.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一搏行为的敬佩。
B.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一搏行为的不解。
C.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蜇“我”心有余悸。
D.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蜇“我”心存仇恨。
【5】仔细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会怎么评价文中的“我”?请联系文章至少说出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 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用文中的词填空。
( )的太平洋 ( )的步伐 ( )着远方
( )的贡献 ( )的生活 ( )工作条件
【2】细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打√”,错的打“×”。
(1)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从美国回到中国北京。 ( )
(2)钱学森在美留学期间,师从冯。卡门教授,成为他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
(3)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是指钱学森想早日回到祖国去,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
(4)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 )
【3】短文中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句话表明钱学森______;也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______。
【4】你从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想对钱学森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级思维
一个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买了一间小别墅住下来,想在那儿宁静地打发自己的晚年时光,写些回忆录。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突然有一天,三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放学后开始来这里玩,他们把几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 嗓)音,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叛 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人每人每天一块钱。” 三个年轻人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的足下功夫。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少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五毛钱。”
三个年轻人不大开心,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每天下午放学后,他们(陆续 继续 连续)去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自己的(宝贵 贵重)时间为你表演呢,我们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老人退休前是一家单位的工会主席。
【1】用“√”画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文中几次提到三个年轻人踢垃圾桶,说法却不尽相同,请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3】文中三个年轻人的心情变化是:____—____—____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对“超级思维”理解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超级思维”是这位退休老人所拥有的。____
(2)三个年轻人拥有“超级思维”。___
(3)老人反话正说,把不喜欢听踢垃圾桶的声音,说成喜欢。____
(4)因为老人每次都降低价钱,令年轻人不高兴,他们最终因为不愿意为越来越少的钱浪费时间而放弃,老人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安静。___
【5】想象一下,如果文中的老人对这些年轻人直言相斥,结果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和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轮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1】用“ ”画出片段中的比喻句。
【2】片段中的破折号表示( )
A.解释说明
B.语意转折
C.声音延长
【3】第一自然段中对船长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船长( )
A.脾气非常暴躁,言语粗暴。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4】船长在千钧一发之际,立刻让孩子跳进海里。下面( )不是船长考虑到的。
A.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
B.要是孩子能够转身回来就不开枪。
C.海面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海里后的危险降低了很多。
D.水手们的水性很好,救起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5】“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明明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片段讲述了在危急关头父亲救下儿子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童年的发现》选段(18分)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第一段采用 写法,描写大家与我的不同表现。(2分)
(2)写出近义词。(4分)
困窘 — 羞愧 — 幸亏 — 驱逐 —
(3)哪些句子体现老师讲的话是严肃的?(4分)
①
②
(4)老师生气的原因是
(3分)
(5)“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15、 林教头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 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施耐庵《水浒传》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劳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C.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 这句话,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写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16、轮到聪聪表演皮影戏了,他选择的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一情节,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帮助理解情节。
大闹天宫(节选)
佚名
①悟空吃了蟠桃,又将太上老君五个葫芦里的金丹全部倒出来吃了,自知闯下大祸,于是又回到瑶池,偷了几罐好酒,回花果山去了。
②玉帝得知后大发脾气,命令李天王和哪吒太子率领十万天兵天将,布下十八层天罗地网,一定要捉拿悟空回来。但是天兵天将都不是悟空的对手,一个个都败下阵来。于是观音菩萨就建议让二郎神去捉拿孙悟空。
③二郎神奉命,带领梅山六兄弟,点了些精兵良将,杀向花果山。他请李天王举着照妖镜站在空中,对着悟空照,自己到水帘洞前挑战。悟空出洞迎战,与二郎神打得难分难解。梅山六兄弟见悟空这时顾不上他们,就乘机杀进了水帘洞。
④悟空见自己的老窝被破坏了,心里一慌,变成麻雀想跑,二郎神摇身变成了捉麻雀的鹰,抖抖翅膀就去啄麻雀;悟空急忙又变成一只大鹚(cí)鸟冲向天空,二郎神急忙变成了一只大海鹤,钻进云里去扑;悟空一见嗖地一声飞到水里,变成一条鱼。
⑤二郎神从照妖镜里看见了悟空,就变成鱼鹰,在水面上等着,悟空见了,急忙变条水蛇,窜到岸边,接着又变成花鸨(bǎo),立在芦苇上。二郎神见他变得太低贱,也不去理他,变回原来的样子,取出弹弓,朝着花鸨就打,把悟空打得站立不稳。
⑥悟空趁机滚下山坡,变成一座土地庙,二郎神追过来,见有个旗杆立在庙的后面,就知道是悟空变的,拿起兵器就朝门砸过去,悟空见被看出来了,往上一跳,变回原样就跑,二郎神驾着云追了过去。两个人一边走一边打,又来到花果山跟前。
⑦各路的天兵神将一拥而上,把悟空团团围住,在南天门观战的太上老君趁机把金钢琢朝悟空扔过去,悟空被打中头部,摔了一跤。二郎神的哮天犬跑上去,咬住了悟空,其他天神则扑上去把悟空按住,用铁链穿住琵琶骨捆了回去。
⑧孙悟空被绑在斩妖台上,但不论用刀砍斧剁,还是用雷打火烧,都不能伤他一根毫毛。太上老君启奏玉帝,把悟空放到八卦炉里熔炼,玉帝准奏。
⑨于是,悟空被带到兜率宫,众神仙把他推进八卦炉里,烧火的童子用扇子使劲扇火。
⑩悟空在炉中跳来跳去,偶然中跳到巽(xùn)宫的位置,这里只有烟没有火,熏得很厉害,就弯下身子蹲在里面。四十九天过去了,太上老君下令打开炉门,悟空忽然听到炉顶有响声,抬头看见一道光,用力一跳,跳出炼丹炉,踢倒炉子,转身就跑。
⑪孙悟空不但没有被熔化,反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从耳朵中掏出金箍棒,迎风一晃,变成碗口那么粗。悟空抡起金箍棒,一路指东打西,直打到灵霄殿上,大声叫喊着:“皇帝轮流做,玉帝老头,你快搬出去,把天宫让给我,要不,就给你点厉害看看!”
⑫幸好有三十六员雷将,二十八座星宿赶来保护,玉帝才能脱身。
(文章有删减)
【1】(信息提取)孙悟空为了逃跑,先后都变成了什么,请你按顺序将下图补全。
________→大鹚鸟→________→________→花鸨→________
【2】(词语理解)在阅读名著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难懂的词语,请你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到“花鸨”也是一种鸟。( )
(2)根据“炉”字,可以猜测到“八卦炉”是一个封闭的大炉子。( )
(3)“金箍棒”是一件很小的武器。( )
【3】(拟写标题)本文是《西游记》中“大闹天宫”这一故事的节选,请你给文章重新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4】(内容理解)下面是观看完皮影戏表演后,同学们对于故事内容的讨论,请你选出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大闹天宫”的“大”字写出了孙悟空闹的程度之狠。
B.孙悟空是因为闯了祸所以才离开天庭,回到了花果山。
C.孙悟空看到自己老窝被破坏,慌了,所以才变身逃跑。
D.孙悟空之所以没被炼化,是因为它是石头做的。
【5】(人物形象)看完聪聪的皮影戏后,大家对孙悟空的性格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请你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奇奇:我认为他的缺点多于优点,他仗着自己本事大,大闹蟠桃园,偷吃丹药,扰乱天庭秩序。从这些事件中我能看出他(1)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妙妙:我不认同你的观点,我认为(2)____________(从本文中概括)。
17、课内阅读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把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概括成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成语的意思都表示人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吗?请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楚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王瞅了他一眼”这句话中“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读出什么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楚王的这一次斗智,采用的方法是( )
A. 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B. 贬低自己——贬低对方
C. 举例说明——贬低对方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给别人留一点缝隙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十九世纪初,雨果中学毕业后进入法学院学习。但是他的兴趣在于写作,为此他的叔叔还特意奖励给他一支从英国带回来的钢笔。这种钢笔在当时很少见,所以雨果格外珍惜。
一天中午,雨果从食堂吃饭回来,却发现自己的钢笔不见了!雨果仔细回忆了一下,中午他离开教室时,教室里只剩下同桌贝瑞了,而吃完饭,自己又是第一个到教室里来的,所以钢笔一定是贝瑞拿走的。
下午上课时,同学们都陆续进了教室。普瓦图老师也走了进来。雨果站起来怒气冲冲地说:“老师,我的钢笔不知道被谁偷走了。”听了雨果的话,同学们都表示不是自己所为。“很简单,挨个搜查一下书包就知道了。”雨果说着眼睛瞟向贝瑞,贝瑞则紧张地低下了头。“别这样说,也许是你不小心放在别处忘了呢?”普瓦图老师见状,笑了笑说,“这样吧,大家先帮雨果找一下,说不定就找到了。”
于是,同学们都起身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找起来,突然听到贝瑞激动的声音:“找到了,老师,我找到雨果的钢笔了!”普瓦图老师笑着接过钢笔递给雨果。雨果张开嘴巴,似乎想要说什么,被普瓦图老师用眼神制止了。
放学后,普瓦图老师把雨果留了下来。雨果不解地说:“我敢肯定就是贝瑞拿走了钢笔,您这样做不是让他逃脱了吗?”普瓦图老师拍了拍雨果的肩膀说:“他拿没拿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以后还会不会再拿。经过今天这次警告,我想贝瑞以后一定不会再做同样的事情。有时候,我们要学着给别人留一点缝隙,给他们一次悔改的机会。我想,这样做比惩罚更有效果。”雨果听完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而普瓦图老师对他的教导也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并成为他日后交际的一个准则。
【1】这篇短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时间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你认为是贝瑞拿走了雨果的钢笔,你是根据文中的哪些描述作出的判断?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3】根据对话前的提示语及人物语言,猜一猜说话者内心的想法。
(1)雨果站起来怒气冲冲地说:“老师,我的钢笔不知道被谁偷走了。”
雨果心想:________________
(2)雨果不解地说:“我敢肯定就是贝瑞拿走了钢笔,您这样做不是让他逃脱了吗?”
雨果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讲述的是_____(谁)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5】在这件事情上,你同意普瓦图老师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
听到敲门声,一位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她显然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其中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降落,而这一栋又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干净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美国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1】文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第1段对法国妇女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找出语句写下来,并说明表现了法国妇女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哦,当然啦”说明法国妇女当时怎样对待掩护盟军士兵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会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
(2)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值得敬佩。
_______
(3)我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_______
(4)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_______
(5)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怎扶的你住?(改成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以“八月,天多热啊!”作为开头,再写一句话,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八月,天多热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20)
请你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一个话题,把自已生活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要求语句通顺,字迹清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1)我喜欢的
(2)对考试,我这样看 (3)我的课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