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浩浩晚上11点钟还在练习拉二胡。第二天,楼下的李阿姨对他说:浩浩,你真刻苦,半夜里我都能听到你的二胡声呢!浩浩回答最得体的一句是( )。

A. 李阿姨,您过奖了!

B. 谢谢李阿姨的夸奖,我会更努力的。

C. 李阿姨,不好意思,一定打扰到您休息了,我以后会注意的。

2、“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3、听老师读短文《文房四宝》,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进(   )中。

【1】对《文房四宝》一文的结构形式,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总——分——总

B.总——分

C.递进式

D.连贯式

【2】与“文房四宝”相关的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南宋陆游把“文房四宝”叫做“文房四士”。

B.“文房四宝”品类繁多,史上著称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至今仍享有盛名。

C.徽墨的特点是坚固,耐用。

D.融汇了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形式的“文房四宝”,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

【3】对下面这幅图中的这方砚台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安徽歙砚,因为砚石上有“石眼”。

B.这是广东端砚,因为砚石上有“石眼”。

C.这是甘肃洮砚,因为砚石上有“石眼”。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先解释带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

小扣:

诗句意思:  

2.儿童急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走:  

诗句意思:  

 

5、读一读,给画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综合展示厅。

1.请写出两个形容梅花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诗句来赞美……

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人人皆知,真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上恰当的歇后语)

4.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君子_________,小人___________

6.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体会到祖国的河山如此壮丽。

7、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武松( )武艺高强,( )也被突然蹿出的老虎吓出了一身冷汗。

(2)船上的军士( )擂鼓,( )呐喊。

(3)诸葛亮( )识天文,懂地理,( )他答应周瑜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8、读拼音,写词语。

1.他是一个shuāi jiāo______运动员,可他从不qī fu______别人。因为shī fu______告诉他,要zūn zhòng______弱者。

2wú biān wú jì______的大海上,船上的游客们xìng zhì bó bó______地来到甲板上,tiào wàng______远处的dēng tǎ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直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她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我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20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 家中无人时,我 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块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 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那硌脚的感觉 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厉,促我身体力行

⑥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因这样或那样而身体残缺的人。肢体健全者如何对待这些残疾的同胞,是这个社会文明的标志。爱他们、帮助他们吧,或许有一天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亲友也会得到同样的关爱和帮助。

⑦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有碍观瞻: ________

磕磕绊绊: ________

【2】文中的“我”帮方老师搬车,一开始以为 ________,一问才知道是因为________,听了方老师讲述的故事后,“我”变得________

【3】在文中第④自然段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请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5】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压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结尾处,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指代什么?孩子们为什么重新去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珍珠的形成过程中,你会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

  你也许见过刺绣姑娘手中的绣花针,但一定没见过两头尖、针鼻子在中间的双刃绣花针吧!它是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青少年发明金奖获得者——湖北省武汉市义烈巷小学三年级学生王帆发明的。

  暑假,王帆回到湖南老家。他看到姑姑正在专心绣花,一根细细的绣花针随着灵巧的手在绣布上穿来穿去,可每绣一针都得把绣料翻过来覆过去。这(   )麻烦,(   )绣花的进度也慢。爱动脑子的王帆想,能不能不用翻面也可以绣花呢?他试着用多种方法,可是都没有成功。

  一天,他与同伴去看电影,当银幕上出现渔民用梭子织渔网的镜头时,他马上liǎn xiǎng__________到了绣花针,bèng fā__________出发明的火花。回到家中,他试着把两根绣花针的针鼻子各去掉一半,然后将两个半截针鼻子的绣花针焊在一起,这样就成了个像梭子似的两头尖、中间有孔的绣花针。他一试,还真管用。用这种双刃绣花针绣花,就再也不用把绣料fān lái fù qù_____________了,绣花的速度当然快多了。

  王帆同学的这个小发明(   )看似简单,制作也容易,(   )多少年来就是没有人去想,没有人去做。难能可贵的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却敢于想象,敢于chuàng xīn__________,敢于以非常规的思维成功地改变了很多成年人没有改变或想改变却没有去动手改变的传统绣花针。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灵巧——(   )   成功——(   )   容易——(   )

3.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两组合适的关联词语。

4.用直线画出王帆同学发明制作双刃绣花针的句子。

5.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12、阅读理解。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  ”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巴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1】这两段话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跟武松有关的故事,比如: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描写老虎拿人的主要动作是:_____________,武松躲避老虎的主要动作是:_________,武松打虎的经过体现出了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我可以推测出“霹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一兜兜将回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请用“______”画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

【5】说说,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武松_______的性格特点。

13、课内阅读。

美极了糟透了”(节选)

我等呀等,好不容易等到七点半,爸爸这才气冲冲地回到家中。他回来后铁青着脸大发(脾气 牢骚),(诅咒 埋怨)同事们不跟他好好配合。

“不过,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妈妈劝慰道,“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真美!”

“要是你不介意的话,”爸爸打断了妈妈的(赞叹 赞扬),“还是让我自己来评判吧。”

在他读诗时,我的脸几乎要埋进盘子中。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我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终于,爸爸将诗稿放回盘子里。接着,他直截了当地(批评 评判)说:“依我看,诗写得糟透了。”

我抬不起头来。我的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

1选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妈妈对的诗的态度是          ,爸爸对的诗的态度是        

3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一句说明了(  )。(可多选)

A. 爸爸的批评是用心良苦的

B. 爸爸的确是认真读了的诗

C. 爸爸故意挑刺好批评

D. 等待爸爸的评价的心情很急切,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14、课内阅读。

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节选)

在大庆,像王进喜这样的石油工人还有许多。他们用铁人精神,战严寒、斗酷暑,克服了井喷、缺水、缺粮等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高速度、高质量地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一列列长长的油罐车,像一条条黑色的巨龙,满载着石油从大庆驶往祖国的四面八方。从此,我国的石油基本自给,那些顶在汽车顶上的煤气包,再也看不到了。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他们用铁人精神,战严寒、斗酷暑,克服了井喷、缺水、缺粮等一个又一个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此,我国的石油基本自给,那些顶在汽车顶上的煤气包,再也看不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时我们应该用(  )的语气。

A. 激动、愤怒   B. 高兴、兴奋

C. 烦恼、抑郁   D. 感激、感恩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牛角湾离小镇五里,小镇离县城五十里。

李老师在牛角湾教了很多年书了。以前,是他一个人住在学校里,星期一到校,星期五离校,如同一只飞来飞去的候鸟。后来,他的老婆患了重病,交不起医药费,就把县城的房子卖了。这样,李老师一家人就住在学校里了。李老师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学生娃心疼老师。今天这个拿几根黄瓜,明天那个拿几个鸡蛋,可李老师坚决不收。若收下来,就一定按市场价付款。一来二去,学生娃没辙了。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桃花吐艳,山上的蕨菜也蹿得筷子一样高了。李老师的老婆忙里偷闲,隔三差五就背个竹篓,与一帮村姑大嫂去采蕨菜。小镇赶圩的日子,就拿到集市上去卖掉。有一次,李老师的老婆不小心在山上滑了一跤,一连好几天,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李老师对学生很严格,谁上课不专心,他会把眼睛瞪得溜圆;谁没完成作业,他会毫不留情地留下来。严师出高徒,李老师教的虽然是复式班,可教学质量总是名列前茅。这天下午的作文课,李老师端着一摞本子,刚跨进教室,学生娃就异口同声地高喊:“我们要去春游,我们要去春游。”反了,真是反了!李老师的脸气得成了猪肝色。然而,学生娃的呼叫还是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要去春游!我们要去春游!”李老师挠了挠脑壳:“也好,不过你们得答应我的条件。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写这次活动的作文。”

耶!学生娃欢呼雀跃。李老师带着一班人,来到附近的山上。但见绿树丛生,青草遍地,还有不少野花在清风中摇曳生姿。李老师提议:“我们来举行爬山比赛。”学生娃回答:“还是采蕨菜比赛吧。”李老师点点头:“好。”

学生娃一哄而散:“看哪个采得多啊。采得多的是英雄,采得少的是狗熊。”四十多个学生娃渐渐消失在绿海中,直到日头西斜,学生娃才陆续下山,手里提着一袋袋柔嫩的蕨菜,他们是有备而来呢!回到学校,所有的蕨菜过了秤,一共是九十三斤。学生娃搓着黏糊糊的手,回家去了。

第三天,李老师高兴地在班上宣布:“蕨菜全部卖掉,按市场价一块五一斤,卖了一百三十多块钱,这些钱按人头分给你们。”“我们不要。这蕨菜是野生的,不是地里种的,老师不能不收!”孩子们齐声叫道,一张张幼嫩的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李老师的眼眶湿润了。不久,学生娃惊喜地发现:教室里多了一个图书箱,里面放着几十本新崭崭的杂志,有作文书,也有小小说……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一来二去,学生娃没辙了。没辙: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娃手里提着一袋袋柔嫩的蕨菜,他们是有备而来呢!有备而来: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娃心疼李老师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要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简要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给文章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超级环,未来的超级快车

①你一定在动画片中看到过这样的镜头:人类搭乘类似太空舱一类的交通工具,穿梭在高空中的管道里,高速往来于不同的城市之间;你也一定在电视上看到过架设在大地山川上的高铁,子弹头动车飞一般地在“半空”中穿梭。超级环正是受此启发设计出来的。

②2013年8月12日,美国科技巨头、民营航天公司创始人艾伦莫斯克公布了一项名为“超级环”"的超音速高架轨道运输系统设计方案。它采用架设在两个城市间的特制钢铁管道作为轨道,座舱悬浮在管道中,依靠太阳能提供动力,在管道内高速运行。莫斯克预言,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有望在未来7~10年迎来第一批乘客。

目前使用的常規交通工具最快的就是飞机了,一般波音客机的时速在800~1200公里,超过1220公里(音速)就会很危险一那可是战斗机才能达到的速度。然而,超级环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0英里,约合1287公里。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一般民航飞机的速度,达到了超音速,堪比超音速战斗机的水平。以这样的速度,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从洛杉矶到旧全山大643公里的路程,乘坐“超级环”只要30分钟就能到达了,比最先进的波音客机还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④有人担心,超级环如此高速,人坐在里面会不会出现头举目昡的情况。其实,超级环是建立在一系列高科技的基础上,高速运行的原理也是极为复杂的。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密封管道内空气稀薄、气压很低,减小了空气阻力。设计人员也会告诉你;你绝对不会产生坐过山车的感觉。乘坐超级环就像坐飞机样,(      )舒适安全,(      )还可以使用个人专用的娱乐系统。(     )超级环有着私家车的舒适度、飞机的速度和高铁的乘坐感受。

⑤超级环的“列车”是一个如同胶囊的密封舱,每个密封舱独立运行。一个密封舱可以搭乘28名旅客,平均两分钟就可以发出一班“胶囊车”,在高峰时段,还可以缩短为30秒一班。如此算来,这个超级环系统每小时可以运送840名旅客。设计者称,相比加利福尼亚州计划设计修建的高铁,超级环更加安全快速;专为搭乘人员设计的座舱将花费60亿美元,这只是修建同样里程高铁系统所需费用的1/10。因此,乘坐超级环的价格也会非常便宜,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的单程票价只需20美元,约合123元人民币。这个价格也远比我们国内的动车便宜多了。

⑥唯一不方便的是,乘坐超级环时,每位乘客只能携带两个包,而且总重量不能超过50公斤。这看起来似乎很不方便,但是已经比我国铁路部门规定的40公斤重多了。

【1】请在文中的第④段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章是按________(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写的。

【3】选文的开头为什么描写动画片中人类搭乘类似太空舱的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③自然段画“ ”的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③自然段中的加点字“约”是否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⑤自然段说明的内容。

第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找出体现大拇指最肯吃苦的动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3】概括说出大拇指的特点。

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锺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

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 ,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1成语谐音常常会起到幽默的效果,文中第③自然段“坐椅待币”同成语“______________”同音。

2结合全文内容,给本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3简要概括三位老人幽默的特点。

杨绛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功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结构是__________结构,第⑩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⑩自然段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kūn)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王,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王,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虽然齐国的一些发国人士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威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

其实齐成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別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微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展翅飞翔,也不发出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缩着。大王您猜,这只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身是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实在也不是一个昏席的君王,于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般然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呃,这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用“一鸣惊人”这句成语来比喻一个人如果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地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1读读画线的句子,然后用其中两个关联词各写一句话。

虽然……但是……________________

不但不……甚至……__________________

2“一呜惊人”后来用到比喻____________

3文中的淳于髡是用什么方法劝齐威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文中的淳于髡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沃克医生一针见地说:“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子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

22、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07月18日世界海洋日即将到来,大队部要组织主题教育活动,请你设计一句保护海洋的宣传标语或广告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