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木舒克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有武松、诸葛亮、宋江、林冲……

B.《牧场之国》从多个方面描写了荷兰,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C.《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主要写了祥子的外貌特征,展示了他旺盛的生命力。

D.《清贫》、《红楼春趣》和《草船借箭》都从多个方面刻画了人物形象。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灾难,中国力量最可信赖。

B.通过老师的教育,我端正了错误。

C.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3、找出下列各题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特殊

B.锻炼

C.遵重

D.景阳冈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默写古诗。

鸟鸣涧

[唐]王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古诗。

游子吟

[唐]

____________________,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言______________,报得______________

6、猜谜语。

(1)水上生个铃,摇摇没有声,仔细看一看,满脸大眼睛。(打一植物)——(   )

(2)两叶花四朵,颜色白又黄,一年开一次,八月放异香。(打一植物)——(   )

 

7、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景阳冈》中,作者按照“喝酒、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了叙述,从文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2.荷兰,是水之国,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3.“军神”指的是______(人名),他获得这样的赞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_》中的人物,作者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5.《田忌赛马》中孙膑帮助田忌取得胜利的方法是___________,由此我们知道了___________;《跳水》中船长用枪逼孩子跳到海里的原因是________,从船长身上我们学到了_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ABB式的词语。

花园里( )的,有( )的草,( )的花,( )的蜜蜂,( )的狗尾草,这些美好的事物构成了我记忆里最美的画面。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读一读,完成练习。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

2大拇指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了表达这种观点,在文中列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所给文段的表达方法,发挥想象,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北京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小的只有__________,有的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

5运用所给文段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五官中“口”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__________

(2)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几种文字之一。

B.我国在语音学上无法统一的方言,在文字使用上却是基本统一的

C.文中所举“日”“月”是汉字“六书”中的象形字,“休”是会意字,“盲”是形声字。

D.科学地学习汉字的方法是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学。

3“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这一句中提炼一个短语填在横线上。完成2013年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标语:“书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的未雨绸缪。”

4选文第二自然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根据你的想象和联想把下列几个字分类。

鸟  固  虎  采  转  看 

象形字:_______________会意字:______________

形声字: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景阳冈(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抢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1《景阳冈》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__________》第二十三回,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的场面。

2结合上下文猜猜下列句子的意思。

尽平生气力: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对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照样子,用连续三个动词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虫”进攻的方式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_,体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2、成   功

  那16级楼梯,在两岁儿子的眼里无异于一座大山。

  “今天爸爸不扶你,自己上。”我说。儿子看看我,圆圆的眼睛里闪烁着兴(xìng xīng)奋,随即(jì  jí)开始了艰难的攀登。我有意离他远些,以使他没有依靠。上到半途,他回头找我,见我还在楼梯下,忽然惊慌失措,身子一晃,似要掉下来。我的心揪了起来,赶紧鼓励他:“上,慢慢上,你能上去。”

  他犹豫着。对他来说,下比上还难。他没有退路。他嘴里“爸爸,爸爸”地叫着,似在给自己壮胆。终于,他鼓足勇气,颤巍巍地抬起脚,继续往上爬。

  他成功了。当他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高兴地举起双手欢叫起来。∥

  上16级楼梯,对我们来说轻而易举,对他却是大大的成功。由此可见,成功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并且无大小之分。我们在羡慕别人成功,感叹自己平凡渺小的时候,不妨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也能感受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当不上将军的士兵未必不是好士兵,一个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学会用脚写字的成就感绝不比一个竞选总统成功的人小。任何事情,只要尽力去做,并且做到了,就是成功。∥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读音,用圈表示。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   )     非凡(   )

3.照样子写词语。

  例:颤巍巍(ABB)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那16级楼梯,在两岁儿子的眼里无异于一座大山。”文中的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可以分成两段,请写出第一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成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脊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画“______”部分是对毛主席得知儿子毛岸英为国捐躯后__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表现了毛主席是____________的人。

【3】为什么说“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重点段落品析。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屏障”的意思是_________,在这里,“屏障”是指 ________

2“养尊处优”的意思是_____。联系文段,中指养尊处优,体现在________

3文中说中指“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以精妙之笔勾勒出中指___________的姿态和________的特点。

15、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本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那只大虫前爪按在地上,和身望上____________,武松只______________;大虫把腰胯_________,武松只_____________;大虫把虎尾倒竖起来_____________,武松却又______________

【3】从老虎的动作描写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课文中的武松,有人说他勇敢,有人说他鲁莽。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购买上帝的孩子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有的说没有,有的嫌他在捣乱,都不爱搭理他。

天快黑了,第29家商店的店主爱德华,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热情地接待了男孩。他笑眯眯地问男孩: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人,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叔叔帕特普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他就会好的。

老人听完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人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___________ 。”

邦迪喜出望外  将饮料抱在怀里  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  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嚷道  叔叔  我把上帝买回来了  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普鲁进行会诊。他们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普鲁的病。

帕特普鲁出院时,院方告诉他,有个老人帮他把钱付清了,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人花重金请来的。他原来是某公司的董事长,退休后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帕特普鲁听后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人不在,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特普鲁接到了老人的一封信,信中说: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福了,为了救您,他拿着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第四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

4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回到故乡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別已久的山村故乡。傍晚,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的快乐。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用“ ”画出文中一处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文中一处动态描写的句子。

2读句子,回答问题。

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这句话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者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了描写。

B.作者抓住了雨后山村景色的特点,突出了乡村生活的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C.作者抓住了雨后山村景色的特点,突出了乡村生活的恬静、迷人,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18、阅读

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 10 4 日,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韶山家里派人到长沙找毛泽东,给毛泽东送来一封紧急家书。毛泽东看了几行后,眼里立即涌出了泪花。家乡来送信的人,是毛泽东的一位堂兄。他告诉毛泽东,婶婶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气没进气了,所以,叔叔要我来长沙,要你和泽覃立即赶回去,晚了恐怕见不到你母亲了。

毛泽东一听,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 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当时,由于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100 来里的崎岖山路,毛泽东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即便如此,当毛泽东赶回韶山时,由于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前后就过去了三天,这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按照韶山的习惯,母亲早就入棺。

毛泽东紧跑急赶地走了一天一夜的路,但还是没有看上母亲的最后一面。面对母亲的死,毛泽东百感交集,悲痛万分。

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母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在毛泽东眼前出现。这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对母亲那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肠的追思之中。稍顷,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致志地写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来祭奠的人们, 看到了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两副挽联,一副贴在大门口: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另一副则挂在母亲的灵前: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生平对他的养育之恩,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更表现出了毛泽东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的死亡的悲痛心情。

1母亲已经过世两天了,毛泽东才赶到家里,是因为________

2找出体现标题一掬慈容何处寻的一副挽联,用“____”画出来。

3找出描写毛泽东面对逝世的母亲悲痛万分的两处描写,画上波浪线,并写一写这两处通过详细描写了毛泽东的____来表现他的心情。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毛泽东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②(注释:②〔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文段一中的“他”指的是名著《 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中的“一边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方法描写刻画人物。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1、改成转述句: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两句并一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独自旅行。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快乐习作。

题目: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要求:名言包括古代名言和现代名言。在浩如烟海的名言中,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喜欢?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这句名言起了什么作用?通过一两件事说明原因,要有直情实感,内容具体,语句通顺。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