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只要………… 虽然……但是……

不但…… 而且…… …………

【1】(   )你平日注意观察事物,积累材料,作文时( )会有内容可写。

【2】这个房间(   )宽敞,(   )布置得很美观。

【3】蜜蜂(   )认识陆地上的路线,(   )不能认识水路上的路线。

【4】老师(   )白天给我们上课,(   )深夜给我们批改作业。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考试,使我了解了前段时间学习的不足。

B.小学生必须提高锻炼身体的习惯。

C.春天的福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D.我们要发现并改正学习中的错误。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祭(sì)

B.猎(shòu)

C.造(yì)

D.帝(ráo)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课文综合回顾。

5、猜猜词语的意思。

榜文:________

驿站:________

老朽:________

6、“飞流直下三千尺”写得是( )

7、读课文,按要求完成填空。

(1)“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这句话是对毛主席得知噩耗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中能体会到毛主席_______的心情。

(2)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想法。

这句话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有“这种想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快打消这种想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表示年龄的词语。

1.女子年满十五岁。_____________ 2.人四十岁。_____________

3.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_____________ 4.人一百岁。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分析。

最后的时刻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催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说明狱中的生活条件______,同时也说明敌的____

4“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两句话是江姐对_____________说的,也是对_____________说的。表达了江姐_______的崇高革命精神。

5《最后的时刻》本意是指____________,文中是指__________

A.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   B.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

10、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读翻译稿的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1汉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体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一条小狗,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看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地给人家递上一支烟。

上学后,我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要请家长的地步。当那位戴着“瓶底” 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晃下来 ,  “您就是他父亲 ? 不像不像 !您那宝贝儿子, 哪一点像您 ?把您的脸都丢尽了。 打架、 逃学、  剪女孩的头发……”

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 不言不语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

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小学升初中我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全届第一,参加竞赛获二等奖。“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地接过别人递来的一支烟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打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所说的名片指的是(

A. 父亲介绍身份的证件 B. 父亲的脸面 C. 的表现

3细读文中画 的句子,从写作的角度想一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

A. 这两处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B. 这两处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C. 这两处采用了说明的写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4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承上启下 B. 总结全文 C. 总启全文

12、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 )擂鼓,(   )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请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理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考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诸葛亮这样做,各是为了什么呢?选一选。

A.双面受箭,容易返回   B.使受箭面积更大

C.虚张声势,迷惑曹军   D.让曹操摸不清楚虚实

“大雾漫天”去取箭_____,“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目的是____,“一字摆开”是为了_____,“擂鼓呐喊”是为了_____

4这两个文段最能表现诸葛亮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成语概括)

5诸葛亮笑着对鲁肃说:“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1、拥挤---(   )  窄---(   )  倒退---(   )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   )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用一个成语替代。

4、“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是表现什么?

5、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老鼠去海滨

  一只小老鼠,对他的父母说,他要到海边去旅行。

  “这太可怕了!”他们叫道,“世界上到处充满了危险,你可千万不能去!”

  “我已经下定决心了。”小老鼠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海,我早该去了!无论如何,谁也改变不了我的主意!”

  “既然我们已无法阻止你,”父母说,“那么,就希望你一路小心谨慎吧!”

  第二天,天边刚升起第一缕霞光,小老鼠就碰到了危险。

  一只猫从树后跳出来。

  “我要吃掉你!”他说。

  幸而旁边还有一条窄窄的小路,使小老鼠有幸能够逃走。但他已有一截尾巴,被咬在猫的嘴巴里了。

  下午,小老鼠又受到了老鹰和狗的袭击,被咬得浑身是伤,鲜血淋淋。他还被追赶得迷失了道路。一路上,他受尽惊吓,疲乏极了。

  傍晚,小老鼠缓慢地爬上最后一座小山。于是,大海一下子展现在他的面前。他贪婪地观望着。一排排海浪,不时滚到海滩上,这时,晚霞正铺满天空,大海上金光闪闪。

  “多美呀!”小老鼠叫道,“我多么希望爸爸和妈妈跟我一起来,让他们也看看这美丽的大海!”

  晚霞隐去了,月亮和星星开始出现在大海上空。小老鼠静静地坐在山顶,完全沉浸在一片深长的安宁和满足之中了。

  走那么多艰难的路程,才换来片刻的欢乐,但这也是很值得的。

【1】本文以什么为顺序?请从文中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老鼠要去海边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他父母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藕合色的小蝴蛛,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你若爱它,它也爱你们,固为它们喜爱小孩子,大人们太忙,没有工夫和它们玩。

1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 ,“欹枕倾听中的字不认识,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 部,这个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1)倾斜;歪;(2)相当于”;(3)叹词,表示赞美。在本文,应选_______ 种解释。

2文段最后说你若爱它,它也爱你们,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自由快乐的园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文段中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园子里的动植物们过着__________的生活。

仿照文段中画“_____”的句子补充下面的句子。

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表现了园子里__________的生活。

3文段中“愿意”一词多次出现,这体现出园子中的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自由 B.无人管

17、课外阅读。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稷、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

当仓颉把造的字写给人们看时,大家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这个字躯干弯曲,末梢放纵;那个字两边修长,躯干矮短;这个字外部轻灵,内部紧凑:那个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雄立……还有的人评论说,远看这些字,有如鸿鹄群游,___________________;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诞生了。

1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词语。(填序号)

A.井然有序   B.迂回绵延   C.蜿蜒曲折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的转折。

3画“﹏﹏”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对仓颉所造汉字的高度评价。你还能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两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父亲的爱

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给了一块糖果。爸爸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荡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妈。爸爸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爸爸听了便叫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爸爸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是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没有我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涕,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爸爸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妈。”文章开头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A.总领全文

B.总结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2】“爸爸听了便叫嚷道”,“叫嚷”一词表现了(     

A.爸爸嗓门大。

B.爸爸性格暴躁。

C.爸爸对“我”摔断腿的不满。

D.爸爸送“我”救治时的急切心情。

【3】“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给他点颜色看”指的是(     

A.“我”十分生气。

B.“我”决心教训爸爸。

C.“我”决心让爸爸生气。

D.让爸爸知道没有他,“我“照样行。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说明妈妈认为孩子偶尔犯错可以谅解。

B.对于爸爸总是不用语言表达爱。“我”很不满,因此文中充满“我”抱怨的话。

C.本文中的爸爸比较不善言辞,他对孩子的爱是通过一些不易发现的言语、行动来表达的。

D.文章用疑问的方式结尾,意在告诉读者,爸爸已用种种不易察觉的方式表达爱。只要细细体会就能感觉到。

【5】第7自然段中面线句子含蓄地表达了爸爸对“我”的思念。爸爸内心真实的想法可能是什么样的呢?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___

【6】第2自然段写“我”偷了一块糖,爸爸不但让“我”送回去,而且还要“我”帮助卖糖人拆箱卸货作为赔偿,爸爸这样做是否有点小题大做?为什么?

___

19、阅读理解。

梅花魂(节选)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爱惜——_____  (2)玷污——_____  (3)唯独——_____

(4)顿时——_____  (5)训斥——_____  (6)稀罕——_____

【2】“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外祖父认为这么白的梅花图不应该弄脏。

B.外祖父认为这幅梅花图价值连城,不应该弄脏。

C.外祖父认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象征,祖国是不容玷污的。

【3】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我害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我奇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外祖父不让家人碰那一幅墨梅图?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在这样美丽的园子里游戏,我很快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又软又烂的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成陈述句)

2诺贝尔把自己巨大的财富献给了在科学事业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缩写句子)

3在这棵高大的松树林上,有几只蜘蛛在爬来爬去.(修改病句)

 

22、缩写句子。

(1)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2)那小巧的扁桃状胸针上烫着金光闪闪的字。

(3)全场观众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呼喊

(4)扬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难忘的________________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印象深刻的人、事等。注意叙述完整,突出重点,表达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