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绩麻:把麻搓成线。

B.稚子:幼小的孩子。

C.信口:随口。

D.陂:水中的波纹。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

C.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

3、在下面的括号里加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岂止是鸟(   )人也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虫(   )后来是鱼(   )是青蛙(   )是猴子(   )所有这些知识(   )等你们升入高年级(   )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A. ……  B.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是全文的_______句,句子紧扣课文题目,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本文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独特的特点——“________”,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全文。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____山野岭   枝繁____   满面____

____致勃勃   琼楼____   悲欢____

____精会神   冰清____   指手____

1.请写出含反义词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形容精神高度集中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请从上面的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各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顾《白杨》。(11分)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支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课文的作者是   (1分)

(2)语段中提到的几种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这段话共写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用带点的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从上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是:   。(1分)

(6)这篇文章采用了 的写法,你读了上面文段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回忆课文,完成练习。

“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这两句诗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的震撼景象。

8、看拼音,写词语。

毛岸英被父亲送去农村duàn liàn( ),他积极劳动,从不gǎo tè shū( )。后来他又bēn fù( )朝鲜参加战斗,不幸英勇牺牲。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片段阅读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按___来写。先写___。然后分别从这三方面来说:①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还令我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语结成了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的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授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________ 默默无“蚊”________

“骑”乐无穷________ 一“明”惊人________

【2】广告人使用“‘骑’乐无穷”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离”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貌合神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举多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文中写到哪几种意见?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还有哪些广告语用了成语或俗语?请举出两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对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成活了,长得非常好。

B.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十分自由。

C.这个园子没有人管理,任凭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自生自灭。

2这段话整体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之情。

4仿照选段的开头写句子。

__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______似的。

__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______似的。

12、轻松阅读快车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tān(   )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shén chū guǐ mò(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在短文中拼音处括号内填写汉字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13、课外阅读

___________

①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向我们发起了闪电战!面对严峻的疫情,医务人员直面危险,成了逆向而行的英雄。他们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他们拼尽全力,与病毒较量,为生命站岗。在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中,有这样一位医生备受关注。他,就是身患渐冻症(一种罕见的进行性发展疾病,病人如同被渐渐“冻”住,直至身体僵硬、失去生命,目前无法医治)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②在金银潭医院里,大家时时看到张定宇跛行的身影,常常听到他的大嗓门。只是,他的嗓门越来越大,脚步却越来越迟缓。上楼时,他必须用双手紧握栏杆,用力地拉,才能移动自己的身体。有一次,走着走着,他居然趴倒在地,好久站不起来。面对众人的疑问,他不得不坦白:“我有渐冻症,两年前就犯病了,或许还有六七年的寿命。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抢回更多患者;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和大家一起,跑出病毒的魔掌。现在,形势万分危急。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保卫武汉!”

③他的妻子在武汉另一家医院上班,不慎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住进了隔离病房,他也无暇顾及。大年三十晚上,紧张工作了一整天的他,终于有空坐下来休息片刻,准备跟病房里的妻子视频,说几句安慰话。刚刚酝酿好情绪,电话响了。上级通知他,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即将到达,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好!好!马上布置,马上迎接!”他放下电话,迅速召集人马,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④那段时间,他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的节奏。无论多么困难,多么危险,他始终挺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与病毒抢夺病人的生命。

⑤“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是医务工作者的誓言,是逆行者们最美的语言!张定宇只是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他,他们,是2020年最美的风景!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事情。       ( )

②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 )

③不睡觉不休息,不停地做某事。形容十分辛劳。( )

【2】通读全文,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首横线处。

【3】在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中,“他”指的是__________。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他们”

指的是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他,他们,是2020年最美的风景!”联系全文,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张定宇院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啊,体育,你就是乐趣!……和平的竞赛动力。一段,完成题。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赞美了体育哪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自己对体育运动的了解,谈谈对体育,你就是和平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贱卖海张五”(节选)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把那些话在他手里的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一撂,起身去柜台结账。

1找出表现泥人张手艺高超的一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泥人张是如何回敬海张五的挑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把文中的字改为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楚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楚山上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接位。卞和再一次入宫去献玉。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接他王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美玉,坐在山脚下哭泣,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听说后,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做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 )   贡献——( )

(2)在短文中用“  ”画出一对同义词。

(3)短文中一共写了____个人物,________是主要人物。

(4)短文用一件物品贯串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全文的写作________。

(5)简要说说“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玉匠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无知。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误。

 

17、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用系好的衣扣儿的前襟遮住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们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看着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的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的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了屋。

1从下面句子中选出心里描写的句子。(

A.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用系好的衣扣儿的前襟遮住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B.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C.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D. 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

2文中画横线的那多有趣中,是指_____________

3选文对、妹妹、马蜂窝分别作了哪些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妹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众多的马蜂中,作者重点写了其中一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月光下的童年

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着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shān shàn)着shān shàn)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中入睡,多么快乐呀!

幼时,我很爱捉虫,在móng méng)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儿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yì jì)翼地把它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儿。

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还一边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和的月光。//

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年的“我”是怎样捉蛐蛐儿的?请用“ ”画出相关句子。

【4】短文结构清晰,请用“//”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

【5】“我”爱这美丽的月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可以仿照作者描写童年三件事的写法,写写自己童年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注意写清楚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到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至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请各写一句夸赞圆明园和痛恨侵略者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根据要求改写句子。(4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萧红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为转述句。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双重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改为“把”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风景线。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各具特点,或风趣幽默,或善解人意,或博学多才……你想用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他们的特点呢?请选择一位,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习作,来表现他(她)的特点。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