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可同世而(站立)

B.冀得兔(重复)

C.其人能应也(不)

D.吾盾之(坚固)

2、用“改”字组词,依次填入各句中,恰当的一组是(       

(1)有了错误及时(       ),依然是个好孩子。

(2)东汉蔡伦(       )了造纸术。

(3)你们俩的关系太僵了,得想办法(       )一下。

(4)农作物的品种不(       ),产量就没法提上去。

A.改正   改进   改善   改良

B.改进   改正   改善   改良

C.改正   改进   改良   改善

D.改良   改进   改善   改正

3、结合句子意思,恰当运用词语。(9分)

呼天抢地  根究底  转悲为喜

痛不欲生  白璧微瑕  妙趣横生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滚瓜烂熟

(1)这部作品总体上写得很成功,个别地方有点美中不足,但也只是(   )。

(2)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最难懂的课文都被他背得( )。

(3)在学习上,我们要发扬(   )的精神,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

(4)许老师的教学语言诙谐幽默,(   ),常常逗得大家(   )。

(5)听到亲人生还的消息,刚才还(   )、(   )的他立刻(   )、(   )。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___________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___________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___________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2.“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进化论是英国生物学家___________所创立的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九岁”“完全”“独立”等词语显示着“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___________

3.本文记叙了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九岁男孩,他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非常痴迷,并居然发现了___________发育的规律,但在上课时因发笑而被老师误解被赶出课室,表现了小男孩的天真、___________,赞扬了他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留恋和___________之情。

5、写出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_____________   守待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弗能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问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株待兔_______________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________画 顶天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浩渺 乐________ ________旖旎

________胜数 美妙________

(1)含有反义词的词是___________,我也可以写一个这样的词:___________

(2)形容“非常美妙,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词是____________。形容“美好的时光和景物”的词是____________。与“不计其数”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________

(3)请任选上面两个词语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几个无lài________喝醉酒之后rǎng________着自己很清醒,结果纷纷摔倒在马路边,弄得bí________青脸zhǒng________的。

②这位登山爱好者为了挑战自己,xuǎn________择了一处峭bì________开始攀登。

③满嘴含着东西讲话是不礼mào________的行为。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时间就像 ,只要   ,总  

2.   ,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

3. ,不教胡马度阴山。,家祭无忘告乃翁。

4.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 它们大声鸣叫着,   ,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身来……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猛醒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到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意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的。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他俯下身,用他那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妇人有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凭力气挣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说完那人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这庭院。那妇人把乞丐引到屋后,指着砖堆对他说:“把砖搬到屋前就给你20元钱。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开了,不知是不屑那20元还是别的什么。妇人的孩子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那堆砖也就在屋前屋后来回了几趟。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庭院。他西裝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后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来人俯下身用一只独手拉住已经有些老态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是现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妇人连同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妇人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伤心地坚持着:“妇人,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什么是人格,那房子是你教育我应得的工钱!”

妇人终于笑了:“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气度不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中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短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短文,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请找出一处,读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觉得平时应该帮助哪些人?怎么帮助那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斯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很很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衣棉裤。干燥的棉衣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____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与题目相照应的句子,用“﹏﹏﹏”画出来。

【3】读短文,回答问题。

(1)“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文章第4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思乡之情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11、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到得松树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喝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团团血迹。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李逵把不住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倒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搠那两个小虎儿。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面的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和李逵都打过老虎,他们打虎有哪些不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遇虎起因不同:武松为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李逵接母上梁山,途经沂岭。

B.杀虎原因不同:武松自卫;李逵报吃母之仇。

C.杀虎难度不同:武松在明处,且醉酒,无防备;李逵在暗处,而且是偷袭老虎。

D.杀虎后心情不同:武松心情释然;李逵尚存余悸。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概括成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楚王瞅了他一眼”这句话中的“瞅”的意思是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几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吗(不少于三个)?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楚王的这一次斗智,采用的方法是(   

A.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B.贬低自己——贬低对方

C.举例说明——贬低对方

13、课外阅读。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稷、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

当仓颉把造的字写给人们看时,大家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这个字躯干弯曲,末梢放纵;那个字两边修长,躯干矮短;这个字外部轻灵,内部紧凑:那个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雄立……还有的人评论说,远看这些字,有如鸿鹄群游,___________________;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诞生了。

1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词语。(填序号)

A.井然有序   B.迂回绵延   C.蜿蜒曲折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的转折。

3画“﹏﹏”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对仓颉所造汉字的高度评价。你还能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两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hé  huò) 了黄色(hé  huò)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贝尔曼先生去世后,人们在常春藤下发现了什么,用  画出来。从这些物品中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解释说明 B. 语音延长 C. 语意转换

5在琼珊知道贝尔曼先生的死因之后,她会怎么说?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

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糊涂,这就透出杨巴的明白。他眨眨眼,立时猜到中堂大人以前没喝过茶汤,不知道撒在浮头的碎芝麻是嘛东西,一准当成不小心掉上去的脏土,要不哪会有这么大的火气?可这样,难题就来了——

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吗?倘若不加解释,不又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说不说,都是要挨一顿臭揍,然后砸饭碗子。而眼下顶要紧的,是不能叫李中堂开口说那是脏东西。大人说话,不能改口。必须赶紧想辙,抢在前头说。

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只见他脑袋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阵响头。

李中堂这才明白,刚才茶汤上那些黄渣子不是脏东西,是碎芝麻。明白过后便想,天津卫九河下梢,人性练达,生意场上,心灵嘴巧。这卖茶汤的小子更是机敏过人,居然一眼看出自己错把芝麻当作脏土,而三两句话,既叫自己明白,又给自己面子。这聪明在眼前的府县官员中间是绝没有的,于是对杨巴心生喜欢。

——选自《俗世奇人》之《好嘴杨巴》

(二)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着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1(品读感悟)品读两个语段,完成练习。

(1)在语段(一)中画出描写杨巴心理活动和语言的句子,再说说杨巴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二)的小镜头里,描写了人们沉醉书海的神态和动作,让人感受到了人们读书时的_______。按要求将相应内容摘录在读书卡里。

人物

戴眼镜的小伙子

留披肩发的姑娘

头发花白的老人

几个孩子

神态

   

   

   

  

动作

   

   

趴、指、念

 

 

2(拓展迁移)语段(二)的末尾是省略号,你能模仿省略号前面的描述,也来补充写一个神情专注的读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_____”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

(2)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片段一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威尼斯小艇》)

片段二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牧场之国》)

【1】边读边想象画面,片段一用了静态描写,通过( )、高大的石头建筑、( )、大大小小的船舶等景物的特征来描绘画面。片段二用了( )描写,主要通过( )和圈里的牲畜来描绘画面。

【2】片段二中,“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这句话能否删掉?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选择错误的一项。(               

A.这句话通过描写狗、牛、马等动物跟平常不同的表现,来凸显牧场的宁静。

B.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天暗后牧场上动物们都安静下来了。

C.“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个表达很有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并且间接写出了牧场上的宁静。

D.作者写狗、牛、马的安静,是想来表达它们跟牧场以及跟自然的和谐。

18、课外阅读。

李白醉中捉月

在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山路上爬行着一些衣衫褴褛的囚徒,其中有个手拄竹竿、脚步蹒跚的老人,他就是李白。这是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由于一个案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夜郎去,途经这山势险恶、行路艰难的蜀道。

历经千难万险,他们来到高耸入云的白帝城。这时,突然传来一道圣旨,说是皇上已大赦这批犯人。李白开始不相信这是真的,看到人们在欢呼雀跃,才醒悟过来。

第二天一早 他迎着曙光乘上一条轻捷的小船 从长江上游漂流而下 沿途的壮丽景观目不暇接 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不绝于耳 他禁不住吟出 早发白帝城 诗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虽然活着回来了,但穷愁潦倒,贫病交加。然而,高傲一世的李白并不屈服命运的摆布,依然保持着洒脱、豪放的性格。当他住在安徽采石矶时,有一天夜里,他兴致勃勃地穿上当年在宫中穿的锦袍绣服,踏着月光来到江边,登上钓鱼小船,倒了两杯酒,邀请天上的明月来对饮。明月似玉盘,沉浸江水中。李白痛饮一杯,神思飞扬,再饮一杯,热血奔涌。他朦胧地看到水中圆月对自己含笑点头,就俯身用手去捉,不料扑通一声翻进了江中。后来宋朝时候,有人针对此事作诗道:采石月下访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2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 ),音节是(   )。联系课文内容,大赦的意思是  

3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1)指又高又险的山岭。(

2)形容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

3)形容兴趣很浓,情绪很高,劲头十足。(

4照样子,写句子。

明月似玉盘,沉浸江水中。这句采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我也会用这种修辞来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空间顺序,用“‖”给短文划分层次。写出各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é  dí)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e  huo)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  犹)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等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儿,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当它听到点儿老鼠的响动时,它又是那么尽职,闭息(疑  凝)视,一等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   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2分)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奇怪(   无论(   确实(   决心(

(3) 短文围绕哪句展开来描述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

 

(4)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描写猫古怪的?(2分)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练习。

(1)改为字句和字句。

战士们好了浮桥。

字句:

字句:

(2)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楚王只好尊重晏子。

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21、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瑞恩并没有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都会产生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我不会怕廉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在生活中,别人什么样的神态令你印象最深刻?请仔细回想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把这件事写具体,注意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描写方法反映人物的内心。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