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择正确读音或字。

举世目(shǔ  zhǔ)   (āi   ái)

苦(恼  脑)   (培  赔)育

辉(惶  煌)   (贡  供)献

2、宙斯的姐姐和妻子是谁?                          

A. 阿波罗 B. 赫拉 C. 哈得斯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石(qiào)                 (jié)                  (wǎn)                 半夜三(gèng)

B.刻(juān)                 度(diào)                 闭(zhē)                 踉踉跄(liàng)

C.猴(mí)                  发(bèng)                 (suì)                 抓耳挠(sāi)

D.骨(lài)                    哮(páo)                 (zāi)                 喜不自(shèng)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解释加点字,并回答问题。

吾矛之______   株待兔______   旁李______   应声______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对课文内容

(1)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

(2)天行健,_______

(3)__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

(4)不积硅步,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

(5)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他就在哪儿 _______,长出_______,不管 _______,不管 _______,它总是______________,不_______,也不_______

(6)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7)大漠孤烟直, 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8)大漠沙如雪,_______。(李贺《马》)

(9)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王之涣《凉州词》)

6、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 ﹚

   

7、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填空。

________脑汁   养________  ________

情不________ 不怀________ ____心所____

1.面对多年未见的母亲,他____地流下了眼泪。

2.这道题目很难,我____,想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得到答案。

3.我在书柜里发现了一本奇怪的书,____地看了半天,也没能知道它的来历。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杨氏之子》一文出自《________》,杨氏之子回答孔君平的话“________”说明了他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2.《手指》一文通过刻画五根手指的形象告诉我们____________的道理。

3.一个懂得羞耻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就像《朱子语类》所言:“__________________。”

4.作恶多端的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正如《左传》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 ”的句子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明明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短文运用的描写方法有:   。(3分)

(2)转悲为喜的意思是   ,(3分 )文中王熙凤转悲为喜可以看出她的性格是   。(4分)

(3)读了短文,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5分)

 

 

11、阅读课外短文《快手刘》,完成练习。

快手刘

在童年时,人人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待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儿,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他有一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着一条满是洞眼儿的横木板,洞眼儿里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红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红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惊奇地问道,跟着换了一种神气的语调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说:“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红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了。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他那时不过40岁吧,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吧。

1短文写了快手刘变的戏法是_________

2快手刘表演变戏法的过程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认为在_______,后来认为在_______,结果都不在,后来快手刘双手一摇茶碗,四只球儿___________

3“我”臊得脸发烫的原因是________,这是对“我”的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A.说明“我”做错了事

B.说明“我”不尊敬别人,感到羞愧

C.以“我”的心理活动反衬出快手刘的技术高超

D.说明快手刘非常生气、愤怒

4画线句子是对快手刘的(   )描写。

A.语言、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5短文通过写快手刘变戏法的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______   清晰——______

5给课文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画去文中不合适的词语。

6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7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春天放纸鸢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有种柔和的感觉之外,忽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萌芦声,那“嗡嗡”的声音,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李,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忙(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都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的风筝上挂着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千燥的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涵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萌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见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在我后面溜溜转。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了空中,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春天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我们放风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手舞足蹈”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提 托 扎 劈

【3】读短文,选择答案。

(1)下列对制作风筝胡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制作风筝葫芦的原料是瓠瓜。

B.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一。

C.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

D.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写出了“我”很自私,谁要是不听话,就不带他去放风筝。

B.写出了“我”和小伙伴很贪玩,也写出“我”的淘气与天真。

C.写出了“我”在小伙伴心中的地位,“我”常用放风筝来威胁小伙伴,让他们听话。

D写出了“我”对那时的任性感到后悔和自责。

(3)“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统领下文

【4】“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这句话中“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写写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6分)

是您________ 全村妇女,________ 打糕,________ 炮火,________ 硝烟,________ 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啊!

(1)根据课文内容把上面一段话补充完整。(3分)

(2)上面一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 最后一句话中的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话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2分)

 

15、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严监生的__________描写,此时的他“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如果他能说话,此时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文刻画人物时所用的描写方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几个侄子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B.写赵氏时,主要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C.写严监生时,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主要写了他摇头和伸手指这两个动作。

D.对严监生弥留时伸着两个指头的描写属于传神的细节描写。

【3】后人评价严监生时,有两种说法,一是吝啬鬼,二是勤俭持家。你赞同哪种说法?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 ) 有丰富的知识,( )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就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丫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 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齐景公的鸟是由( )照顾的。

A.齐桓公

B.晏子

C.烛邹

【3】“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晏子的意思是( )。

A.列举烛邹的罪状,好让烛邹死得明白。

B.让齐景公知道,烛邹确实该杀。

C.委婉劝谏齐景公,为一只鸟杀无罪之人带来严重后果。

D.杀烛邹之前,要列明他的罪状。

【4】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的做法是_____

【5】你认为晏子使用的办法怎么样?试着用自己的话分析。

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他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根麻绳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这次你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在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堂屋,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弄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画“√”。

茅庐(回头看 想要  拜访)

青翠滴(欲望 想要 将要)

【2】用“     ”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它将        比作        

【3】细读短文第三自然段,最能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说说你喜欢短文中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结合全文,我们得知诸葛亮借箭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箭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为什么不敢派兵出来?在文中用“﹏﹏﹏”画出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诸葛亮那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一定”说明什么?你从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放雀儿

    雨停了,我走出家门,看见一只小麻雀站在地上,浑身是水,冻得发抖。这时,它用乞求的目光盯着我,一声也不叫。我想这只麻雀多可怜啊!此时它多么需要温暖啊!于是我就赶快把这只小麻雀捧起来,找来几张纸放在它周围烧起来,让火苗给小麻雀带来温暖。

    过了一会儿,小麻雀身上的羽毛干了,也不再发抖了,在地上转来转去。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我们要保护益鸟,因为益鸟一年会捉好多好多的害虫,还是把它放走吧!

    正在这时,妈妈和弟弟回来了。弟弟看见小麻雀说:“姐姐,给我玩!”“不行,我们应该把它放了。”不管我怎么说,弟弟也不肯,“哇”的一声哭起来了。平时弟弟哭了,我就哄他。可是,今天我不管他怎么哭也不让他玩这只小麻雀。妈妈听了也责备起我来了。我觉得很委屈,可是看看手里的这只可爱的小麻雀,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它。

    这时小麻雀在我手里动了几下。平时小伙伴都说鸟儿最爱吃小虫的,对!去捉几条小虫给它吃。我用小树枝从草堆边钩回来几只不知名的小虫,小心翼翼地喂这只小麻雀,小麻雀张开小嘴儿几下就把小虫“消灭”了。

    一会儿,小麻雀吃饱了。我就捧着小麻雀,轻轻地抚摸着,再用力往空中一送。可爱的小麻雀张开翅膀在空中白由自在地飞起来。看着小麻雀,我情不自禁地哼起“小乌在前面带路……”,心情舒畅极了。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可怜________     抚摸________

【2】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喜爱小鸟。

【3】这篇文章通过作者救助并放走小麻雀的事,反映了(   

A.作者爱护益鸟、责任心强、善良的好品德。

B.作者喜爱鸟类、保护生态平衡的良好行为。

【4】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作者爱护小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上淌着雨水。(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洪咆哮着。(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汉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请你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中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1.题目:我深深感受到了________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供选的词语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等,将完整的题目抄写在作文格中,再开始写作;②书写端正,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2.题目:_________引起的回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目的横线上可填的有一张照片、一本书、一束鲜花等;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力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