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A. 表示引用部分。 B. 表示需要着重指出部分。
C. 表示特殊含义。 D. 表示否定或讽刺。
2、“文人”在旧时被称为( )。
A.客官 B.郎中 C.墨客 D.客舍
3、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肝脏 内脏
B.撒网 撒手
C.塞满 要塞
D.重叠 重复
4、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屏píng(_____)bǐng(_____)
缝féng(_____)fèng(_____)
畜xù (_____)chù(_____)
轧zhá(_____)yà(_____)
供gōng(_____)gòng(_____)
哗huá(_____)huā(_____)
5、读拼音,写字词。
大mǔ zhǐ(_______)是最肯吃苦的。我们的手指不仅可以sāo yǎng(_______),也可以nǐng luó sī(_______),还可以解niǔ kòu(_______)作用真大呀!
6、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7、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例:式 试 (考试 ) 拭 ( 擦拭 )
氐 _______ _______ 家 _______ _______
直 _______ _______ 票 _______ _______
8、将下列汉语拼音字母组成一个药物的名称。
n e r s e h n ( )
9、回顾《桥》。(8分)
(1)本文以“桥”为题目,有深层的含义,“桥”表面上是指:
实际上是指: (2分)
(2)“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文中“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老支书要喊什么呢?(2分)。
(3)“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假如你在祭奠的现场,你有什么话对老支书说呢?请写下来。(2分
(4)文中那些话最使你感动?为什么?(2分)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监考老师
(1)“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过,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轻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停止了说话声。
这位老师脸有些长,浓密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鼻梁高高的,靠近上唇留着一蓬胡须,使人一看就感到这是一位严厉的监考老师。
他先向教室扫视了一下,开始讲话:“同学们,今天是你们向学校和家长汇报小学学习成绩的时刻,要认真做,不能有一点马虎。”(2)停了一下,他又说:“接到试卷后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要集中精力看清题目,认真答卷。”
老师的开场白过后,开始发卷,只见他左手托着试卷,有时的拇指和食指一捏一张,一捏一张,准确而迅速地把试卷发到每个人的课桌上。试卷发完后,他强调:“填好班级、姓名,等第二声铃响过后再做。”
两次铃声的间隔仿佛很长,他又一次叮嘱我们:“要自信,要沉着,不要慌。先做简单的题目,把难题放在后面再做,认真审题,细心检查。”我注意到,他说话的语气中流露着亲切与期盼,传递给我们一股暖流。
第二次铃声响了,大家开始埋头答卷。
我做了一会儿,卷子上基础知识就做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阅读短文”这个“碉堡”横在我眼前。思考了片刻,我觉得不好做,这时我不经意的抬头看了监考老师一眼,没料到他也正望着我,目光却并不严厉,仿佛在安慰我:“不要紧张,努力!加油!”(3)静下心来,绞尽脑汁,终于攻下了这个“碉堡”。
教室里一片寂静,突然,我邻座的一个同学用力地甩着钢笔,还在纸上划呀,划的,大概是钢笔没水了。这时监考老师走过去,从兜里掏出一支金光闪闪的钢笔,默默地递给他,那个同学感激地望了老师一眼,又接着答卷……
交卷的铃声响了。同学们放下笔,老师依次收完卷,又仔细数了一遍,神情依然那么严肃而认真。当他快要离开教室时,这位不苟言笑的监考老师留给我们响亮的一句话:“今天大家的表现很好!我很满意。”说着,挥挥手,走出教室。同学们眼里闪着喜悦的目光,因为大家对这位监考老师也很满意。
【1】下面对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是( )
A.文章讲一位年轻监考老师给我们监考的事。
B.文章讲一位年轻监考老师让我们很满意的事。
C.文章讲一位年轻监考老师对我们很满意,我们也对他很满意的事。
D.文章讲一位年轻监考老师多次叮嘱、热心安慰、帮助我们,我们很满意的事。
【2】在文中的三个画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全部正确的是( )
A.(1)表示引用;(2)表示讽刺;(3)表示特殊含义
B.(1)表示省略;(2)表示特殊含义;(3)表示引用
C.(1)表示省略;(2)表示引用;(3)表示特定称谓
D.(1)表示省略;(2)表示引用;(3)表示特殊含义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大家对监考老师感到满意的地方( )
A.从外貌看亲切慈祥;
B.他说话的语气中流露着亲切与期盼;
C.他用目光安慰鼓励我;
D.他发卷准确迅速,收卷仔细认真。
【4】文章把“阅读短文”比作“碉堡”,这样写有什么用处?
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可以把文中对监考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去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文段阅读。
主席( )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 )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把下面的词语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若有所思 不由自主
【2】从选段中分别找出一句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然后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动作: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
神态:____________
内心世界:____________
【3】说一说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17分)
桥(节选)
水渐渐窜上来,fànɡ__sì(________)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shēn__yín(______)。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词语。(2分)
(2)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对“水”和“桥”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可以看出老汉( )(3分)
A.讨厌这个小伙子。
B.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4)小伙子和老汉是( )关系,课文到结尾才交代他们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你想对老太太说些什么?请写几句话。(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
【2】跟我学(照样子,写词语)。
(1)一罐一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默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文字是对牧场的 ( )。
A.动态描写
B.静态描写
【4】“真正的荷兰”主要表现在( )。
A.挤奶的人十分认真
B.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C.夜晚的宁静
【5】用“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6】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思考作答。
亲情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拔 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趁 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tì)。
老母亲急了 已经感冒了不是 怎么这么不听话 从小就不爱加衣服 絮絮叨叨的,从他七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 停下):“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母亲回答道:“雪还在下呢!”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担心 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北风四起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十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发懵(měnɡ)。
【1】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词语,用“√”表示出来。
【2】给文中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 。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 。
(3)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 。
【4】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忘记一顿饭
乡村塾师在某家任教,事前讲明七夕乞巧节要设宴招待。到了七夕,主人家里毫无设宴的动静,老师便出了个上联给学生对—— “客舍(shě shè)凄凉,恰是今宵七夕。”学生对不上来,便去告诉父亲。主人已领会联中的意思,笑着说:“啊!我真的忘了。”并且代为对了下联 ——“寒斋(zhāi zāi)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节,还是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上联叫学生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āi ái)不过。”主人见了,又笑道:“我又忘了。”代对下联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转眼到了重阳节,依然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了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主人见了大笑起来说:“三杰是汉朝人,狄仁杰是唐朝人,老师怎么忘记了?”学生把父亲这番话转告塾师,老师说:“我没有忘记。只是你父亲前唐后汉都记得清清楚楚,却偏偏忘了一顿饭。”
【1】画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请写出“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的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了哪些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文中提到的“汉三杰”都是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饥饿难当,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请求 哀求 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微笑着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 )自己浑身是劲儿,( )还看到上帝正朝着他点头。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加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来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当年那位免费给他牛奶喝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 关爱 关怀)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 )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动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加上合适的题目。(1分)
(2)括号中的词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在下面划横线。(1分)
(3)在括号内加上关联词语。(2分)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写出喜欢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那位特殊的病人看到那行小字时,她会怎么想呢?请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金钱豹和它的幼崽
一天,非洲索马里热带雨林里,动物标本制作师爱克兰正背着猎枪四张望着。忽然,一只金钱豹进入了爱克兰的视野。“叭”的一声,第一发子弹射偏了,从金钱豹前腿一擦而过。爱克兰见势不妙,急忙换装弹,准备再补一枪。就在这一刹那,金钱豹抢先一步,对准他的脖子咬去。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爱克兰没有慌乱,举起左手将一梭子子弹射入金钱豹的腹部。鲜血从金钱豹的体内不断流出来。不一会儿,它的大嘴张开了,浑身软绵绵的,瘫倒在地上。 爱克兰这才松了口气。他赶快跑到附近的一棵大树下自我救护。当他重新回到金钱豹倒下的地方时,傻眼了。地上除了一推血外,金钱豹已经不翼而飞。难道金钱豹没有死?他细细查看,发现草地上有一条长长的血带,断断续续地伸向远方。他顺着血迹,一步步搜寻过去。 血迹和被压倒的花草,把爱克兰引到一棵巨大的松树前。他抬头一看,一条长长的豹尾巴和两条毫无生气的后腿从树洞口耷下来,鲜血染红了树洞。 这只金钱豹就是刚才和自己搏斗的那只豹子。它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呢?它又为什么要爬到这个洞里去呢?爱克兰想着,大胆地踮起脚向树洞里望去。啊!他看见两只豹崽正依偎在金钱豹的怀里,起劲地吸着奶。它们身上沾满了血,不时发出“咂咂”的响声。爱克兰的眼睛模糊了。他一下子跌坐在大树脚下。 后来,爱克兰把两只小豹崽送给了国家动物园,把那只母豹制成了一个漂亮的标本。他在这只豹的标本旁立了一块标牌。来这里参观的人看了标牌上的话,都非常感动。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
(1)看到形势不好,情况对自己不利。 ( )
(2)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 )
(3)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
2.母豹爬回树洞是为了( )
A.在那儿养伤
B.死也要和孩子们在一起
C.躲避追杀
D.给他的孩子喂奶
3.爱克兰射杀金钱豹是因为( )
A.金钱豹咬他的脖子
B.为了制作动物标本
C.想捕捉豹崽
D.人们喜欢吃野味
4.从“草地上有一条长长的血带,断断续续地伸向远方,”我们可以推想出发生过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爱克兰的眼睛模糊了。他一下子跌坐在大树脚下。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模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跌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爱克兰的眼睛为什么模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只金钱豹的标本旁的标牌上写几句话,可以有很多种写法,但要让参观的人了解这是一只不寻常的金钱豹。如果让你写,你该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作文上的红双圈
黄蓓佳
1972年的5月,我正上高二。学校里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一天上午,我们正在操场劳动,有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获奖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红双圈。”那时候,老师们批阅作文,喜欢在认为最好的词句下面画红双圈。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就是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带着红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来到学校,看见了报栏里的这篇作文,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刊登在了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于是,我就接着“折腾”,陆续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拘谨——( ) 静寂——( )
偶尔——( ) 激励——( )
【2】“迫不及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挨到中午”中,“挨”的音节是(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遭受,忍受;②困难地度过(时光);③拖延。文中取第( )种解释。“挨到中午”的原因和目的是: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描写“我”心情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我”行动的句子。
【5】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的作文写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就接着‘折腾’中的‘折腾’”有什么含义?“折腾”的结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橘园
清晨,站在我家二楼的大厅,放眼橘园,嗬!仿佛是群芳斗艳的花海。一团团, 一簇簇,绿的苍翠欲滴,白的晶莹透亮。整个橘园绿白相衬,明暗相间,显得生机勃勃。
走进橘园,一朵朵洁白的橘花,是那么纯洁,那么娇艳。细细观赏,橘花有五个花瓣,花瓣的中间有一圈黄色的花蕊 ,花蕊顶上沾着花粉,散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花蕊中央有一根像火柴一样的花柱,花柱头长大了就是橘子。
这些橘花,形态不一,婀娜多姿,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楚楚动人。有的隐藏在绿叶丛中,就像害羞的姑娘,令人喜爱。有的好似久别重逢的朋友,在亲亲热热的聊天,让人羡墓。有的则高立枝头,山风一吹,宛如妩媚秀丽的白衣少女,随风起舞。忽然,耳边传来“嗡嗡嗡”的响声,抬眼望去,一群蜜蜂正贪婪地采花粉。有的钻进花瓣环抱的花蕊,有的飞来飞去,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多么勤劳的小生灵啊!
不管是谁经过我的家的橘园,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1】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顺序观察橘园的。
【2】联系上下文,根据下列词语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词语填空。
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饱含水份仿佛要流出来一样。(_____________)
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_____________)
意思是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_____________)
连声赞赏不止。(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从颜色、________、________、花柱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橘花的外形。
【4】用“ ”画出文中具体描写橘花“形态不一,婀娜多姿”的句子。
20、按要求写句子。
(1)朗润园真是赏月胜地。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依然怀念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
(1)蒲公英轻盈地飞了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3)这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2、按要求写句子。
①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我们的心愿多么美好,我们的生活多么有趣,如果能把我们的心愿、生活或者有趣的事写成小诗就更好了。赶快试试吧!